羌族音樂搶救保護工作組

汶川特大地震後成立的民間文化組織,由藝兮(趙永軍)的發起經四川省阿壩州羌學學會批准成立,該組織旨在搶救和整理羌族音樂,保護和延續少數民族文化遺產。


5.12汶川特大地震
羌族音樂搶救保護工作組”
2008年5月12日下午2點28分,四川突發了震撼世界的里氏八級強烈地震,這場突如其來的災難使羌族文化遭到毀滅性的破壞。40多位羌族文化傳人遇難,有些文化項目成了絕唱,汶川龍溪鄉3位釋比遇難。北川羌族自治縣6名羌族音樂、舞蹈創編人員全部遇難。禹羌文化7名研究人員,其中5人罹難。理縣的佳山寨、若達寨、西山寨;汶川的蘿蔔寨房屋全部倒垮,蘿蔔寨死亡44人。佳山寨石牆婁空宗教、族徽圖案、古文字元號、太陽神圖案,房頂敬奉的石天狗、石雞,千年的古寨房倒塌,古羌文化沒法再生。
羌族是世界東方大族,曾在西北亞的錫爾河流域建有波路羌國(今吉爾吉斯斯坦共和國)。西北亞在克什米爾地區建有阿勾羌國,今克什米爾地區仍有講羌語的老者。東南亞的緬甸以雍羌為王建有驃國。越南由青衣羌蜀王子安陽建立甌雒國安陽國)。高棉今有20萬羌裔。東北亞,數萬在西北與鮮卑人(朝鮮族)連姻連親的羌人,自公元581年(隋朝)遷居遼東,後遷至朝鮮半島。蒙古人中亦有大量羌人參和,元代(公元1271年)河南籍的羌人李衡為蒙軍大元帥。東歐的羌人主要居住在烏茲別克、土庫曼、黑海、裏海沿岸。三國(公元220年)時羌族名將馬超的後代現居住亞美尼亞。
中國是羌族大本營,漢唐時期,羌族從西北、西南、中原遍布中國16個省區,公元2年(西漢元始二年),羌族總人口達1300多萬,全國人口為5995萬。羌族在中國有過兩千多年的王族時期,歷經夏、商、周、秦、大夏五朝。中國的三皇五帝都是西羌族團的偉人。
2008年6月20日,在成都西南民族大學成立“緊急保護羌族文化遺產四川工作基地”的大會上,中國民間藝術家協會主席,中國著名作家馮 冀 才講話時說:“羌族是最古老的民族,可以說是我們大家庭中的老大哥……曾經有無數歷史學家論述,提出羌族對中華歷史的貢獻。但是這個民族今天只有30萬人,她又是個弱小的民族,一個處於震災中的弱勢群體。如果她的文化沒有了,我們民族文化的多樣性,文化的燦爛性就減少了一大塊,何況她又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根脈聯繫在一起的民族。”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在北川羌族自治縣縣城視查災情時指示,要搶救和保護好羌族文化。為此在藝兮趙永軍)的發起下我們自發組織成立“羌族音樂搶救保護工作組”並向四川省阿壩州羌學學會申請成立(四川省阿壩州羌學學會已同意成立)。
“羌族音樂搶救保護工作組”將撲各個羌族聚居鄉鎮收集整理羌族音樂,我們力爭在三年內將編輯出版首部《中國羌族民間音樂集》 《永不消失的古羌神韻》光碟。羌族音樂具有悠久的歷史,早在四、五千年前的原始氏族社會中,就產生了歌舞。《詩經》則是最早的羌族詩歌總集,而且也是一部反映當時社會的百科全書。是我國“現實主義”詩歌傳統的源頭及代表作。現在出土的文物中,就有新石器時代(約一萬年至四千年前)的吹奏樂器——羌笛。這場突如其來的災難將這個古老民族推向一場空前嚴峻的考驗之中。5.12特大地震奪走約3萬羌族人的生命,損毀了羌族人的家園,也震碎了羌族人的夢,獨具特色和魅力的羌族文化遺產正面臨重大劫難。何時重聞羌笛聲?還有多少人會吹羌笛?對於羌族來說,這都是令人傷心的問題。 災難是無法迴避的,但是我們可以選擇如何面對災難。我們欣喜地看到,在黨中央、國務院和各級政府的推動下,一系列搶救和保護行動正漸次展開。希望在不久的將來,我們能敲響沉重的羊皮鼓,吹起嘹亮的羌笛,不僅為悼念罹難的羌族同胞,也為慶賀一個不屈民族的新生,羌人鮮血百族共流。我們每個羌族兒女都肩負著振興羌族文化的歷史使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