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蟎病

羊蟎病

羊蟎病是由蟎類(疥蟎和癢蟎)侵襲而引起的慢性接觸性皮膚病,具有高度的傳染件、往往在短期內可引起羊群嚴重感染,危害十分嚴重。民眾俗稱為羊疥瘡、羊癩或“騷”。這是一種具有強烈癢覺、脫毛並向四周擴延的慢性皮膚寄生蟲病。綿羊多為癢蟎病,山羊多為疥蟎病。

形態特徵

羊蟎病的病原是蟎(疥蟲)。蟎分為疥蟎和癢蟎兩類,根據危害及羊種類的不同而稱為綿羊疥蟎、山羊疥蟎、綿羊癢蟎、山羊癢蟎。一般稱癢蟎為吸吮疥蟲、疥蟎為穿孔疥蟲;前者主要危害綿羊,後者主要危害山羊。

蟎的蟲體為圓形或橢圓形,呈灰白色或黃色,不分節,由假頭部與體部組成,其腹面有足4對;前後各兩對。足分5節,末端有吸盤,也有的沒有吸盤。

生活史

蟎的終生都生活在羊的身上,如果離開了羊體,生命即受到了威脅。

羊癢蟎

雌蟲在羊毛之間的寄生區域產卵,一生可產90—100個。卵經過3—4d即孵出6腳幼蟲,幼蟲吸血一次,經2—3d變為若蟲。若蟲蛻皮2次後,再過3—4d變為成蟲。前後共經過10—11d而完成生活史。

羊疥蟎

在圈舍牆壁或其它器物上最多能活3周。雌蟲在皮下隧道中產卵,一生可產20—40個。卵經過3—7d孵化成六腳幼蟲,再經數日而變為小疥蟲,以後再發育成成蟲。其全部發育過程為15—20d。

症狀表現

患病的羊會表現出搔癢不安,皮膚發炎,皮膚紅腫,皮膚沒有彈性,肉羊沒有食慾,日漸消瘦等現象。

本病是接觸性傳染,如健羊與病羊同群,或使用病羊用過的器具和圈舍,便會受到感染。雖然蟎的種類不同,但一般都在感染後3—6周發病。

癢蟎病

綿羊發生較多,因患部淋巴液身處增多,故有的地方成為“水騷”。最初發生於身體毛長處,如臀、尾部及背部。在冬末春初天氣溫暖濕潤、尚未剪毛時,正是蟎活動的適宜時期,由此可迅速蔓延到體側及全身。首先看到的症狀是羊摩擦搔癢,被毛零亂,以後羊毛大塊脫落,露出病部。

由於蟎刺激皮膚,吸食體液,故蟎多時使皮膚發紅、發腫、發熱,有血清滲出。如有細菌感染,則發生化膿,不久結成淡黃色瘡痂。起初痂皮不大,到蟲體侵犯健康部位時,瘡痂就會擴大。

除脫毛外,皮膚變厚皺縮,病羊感到奇癢,顯出瘋狂性的摩擦。

疥蟎病

多見於山羊,綿羊較少,因淋巴液的滲出較癢蟎病少,故有的地方稱為“乾騷”。

病發生於毛短處,如唇、口角、鼻孔四周、眼睛周圍及四肢等部。

因蟲體穿隧道時的刺激,使羊發生強烈癢覺,病部腫脹或有水泡,皮屑很多。水泡破裂後,結成乾灰色瘡痂,皮膚變厚、脫毛,乾如皮草,體內有大量蟲體。病勢嚴重時,可使山羊的嘴全被瘡痂所蓋,不能張口,仔山羊常因之餓死。

以上兩種蟎病,都可使病羊把大部分時間用在擦癢上,以致吃草和休息時間減少,因此營養不良,身體衰弱,對其他病抵抗力減低。在寒冷季節里,由於皮膚脫毛常常引起死亡。

預防措施

1.加強對肉羊的檢疫工作。
2.肉羊羊舍要保持清潔乾燥,通風透光,同時還要對羊舍進行定期消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