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帝國衰亡史(全6冊)

內容介紹

英國十八世紀史家愛德華?吉本,於遊歷羅馬城廢墟時發思古幽情,遂窮畢生之力,勾勒羅馬帝國衰亡的歷史。其著作上起羅馬帝國早期兩安東尼朝的黃金時期,直迄東羅馬帝國毀於異族之手,舉凡此1000多年的變幻風雲,無不盡收筆下,精彩生動,充滿洞見,堪稱如椽巨筆。六卷本《羅馬帝國衰亡史》自著竣至今已經200餘年,吉本時代的典雅文風和宏闊精神為現代的拘謹和功利所橫絕,西方史學界再無能望其項背的著作問世,使這部煌然巨著終成聲遏行雲的絕響,如同莎士比亞戲劇一樣再難複製,後人引為一嘆之餘,備加珍惜和推崇。而今,舉觀西學經典,雖繁如沙粒,能與《羅馬帝國衰亡史》比肩而立的,寥然無幾。西方人每言及昔日榮光,必稱羅馬;每言及羅馬,必稱此書。可想見其在西方的地位。
《羅馬帝國衰亡史》是最早進入中國學界視野的西方經典著作之一,然則因為其篇幅龐大,迻譯困難,大陸一直沒有全譯本問世,只有商務印書館出過兩卷節譯本,僅相當於全書三分之一。二十年來,大陸學界譯事繁榮,乃至惠及西學二三流的著作,而如《羅馬帝國衰亡史》這樣超一流的巨著,竟付之闕如,通行僅為節譯本,大陸學者和藏書家一直引為遺珠之憾。今吉林出版集團推出的全譯本,譯文為台灣翻譯家席代岳先生所作,席代岳先生國文西文兼長,以迻譯《羅馬帝國衰亡史》為平生大願,並費十數年之功力,終遂此願。席代岳譯筆優雅樸素,頗有古風,足以傳神吉本之風骨。同時本書業經大陸學者進行了嚴謹校勘,臻於完善。合海峽兩岸之力,一代偉大史著的中譯本終成完璧,大陸學者和藏書家終於等來遲到二十年的喜訊。
沒有《羅馬帝國衰亡史》,西方史學界將光華黯淡;沒有《羅馬帝國衰亡史》的完整中譯本,中國大陸翻譯界將引憾含羞;而作為一個有文化的人,藏書中沒有一套完整版的《羅馬帝國衰亡史》,書櫃又怎能向他人展示和誇耀?
本書看點:1.本書是真正堪稱經典的屈指可數的著作之一:如果開列出必須收藏閱讀20部西學經典,必有《羅馬帝國衰亡史》;如果開列出必須收藏閱讀的10部中外史學名著,也必有《羅馬帝國衰亡史》。2.本書文字高妙,語言優美,可讀性強。是罕見的可以作為文學作品閱讀的學術經典。3.本書是中國大陸通行的《羅馬帝國衰亡史》諸漢譯本的唯一全譯本。4.本書揭示了歷史盛衰興替之規律,可做齊身、持家、治國之鏡鑒。

作者介紹

愛德華·吉本(Edward Gibbon 1737年5月8日 - 1794年1月16日) 是英國著名歷史學家,《羅馬帝國衰亡史》的作者。
吉本出生於倫敦附近的普特尼,父親是國會議員,他是家中獨子。1763年,他前往歐洲大陸旅遊,在巴黎結識了狄德羅,也去了羅馬,1764年他在羅馬廢墟上,開始有寫作羅馬帝國史的念頭。1772年,他開始寫作《羅馬帝國衰亡史》。1776年,第一卷出版。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受歡迎程度用洛陽紙貴形容不為過,他的書出現每張桌子上,乃至於上流社會仕女的妝檯。吉本也一夜成名,受到英國藝文界的追捧。1788年,他完成了《羅馬帝國衰亡史》的全部書稿,盛譽滿天下。1794年,他在倫敦去世。

作品目錄

第一章 羅馬帝國在安東尼時代的軍事和疆域
第二章 羅馬帝國在安東尼時代內政修明物阜民康
第三章 羅馬帝國在安東尼時代的政治架構
第四章 康茂德殘酷而暴虐的愚行
第五章 軍紀的廢弛 政府的新措施
第六章 賽維魯病逝 卡拉卡拉的暴政 馬克里努斯篡位 羅馬帝國的財政和稅務
第七章 馬克西明即位與其暴政
第八章 阿爾塔薛西斯重建王朝後波斯帝國之狀況
第九章 從德西烏斯皇帝在位到蠻族入侵,此一時期的日耳曼情勢
第十章 蠻族入侵 三十僭主
第十一章 克勞狄當政 擊敗哥特人 奧勒良的勝利、凱鏇和死亡
第十二章 奧勒良逝世後軍隊和元老院的作為 塔西佗、普羅布斯、卡魯斯及其子相繼為帝
第十三章 戴克里先當政及其三位同僚馬克西米安、伽勒里烏斯和君士坦提烏斯
第十四章 戴克里先遜位後產生紛擾 君士坦丁重新統一帝國
第十五章 基督教的發展及早期教會的風格、作為、數量和狀況
第十六章 從尼祿當政直到君士坦丁統一天下,羅馬政府在此一時期對基督教的作為
第十七章 君士坦丁堡奠基 君士坦丁的政治體系及其成就
第十八章 君士坦丁的性格作風高盧戰爭 君士坦丁崩殂 帝國分由三個兒子統治
第十九章 君士坦提烏斯獨自稱帝 加盧斯之死
第二十章 君士坦丁改變信仰的動機、經過及影響
第二十一章 異教受到迫害 多納圖斯教派的分裂 阿里烏斯的宗教爭論
第二十二章 尤里安在高盧被軍隊擁立為帝進軍獲得成功
第二十三章 尤里安的宗教信仰 一視同仁的寬容作風 企圖恢復異教的多神崇拜
第二十四章 尤里安進駐安條克 遠征波斯的成就
第二十五章 約維安的統治與崩殂
第二十六章 遊牧民族的生活方式
第二十七章 格拉提安被弒和狄奧多西的統治
第二十八章 異教信仰全面受到查禁 基督教對聖徒和遺物的崇拜
第二十九章 羅馬帝國在狄奧多西兩子繼位後完全分裂
第三十章 哥特人反叛
第三十一章 阿拉里克入侵義大利 羅馬元老院和人民的對策
第三十二章 東羅馬皇帝阿爾卡狄烏斯 優特羅皮烏斯掌權後失勢蓋納斯之叛
第三十三章 霍諾留殞身 瓦倫提尼安三世繼位為西羅馬皇帝
第三十四章 匈奴人國王阿提拉的性格作風
第三十五章 阿提拉進犯高盧為埃提烏斯率西哥特人所擊退
第三十六章 汪達爾人國王根西里克垂涎羅馬
第三十七章 寺院生活的起源、過程及其影響
第三十八章 克洛維當政及其改變信仰
第三十九章 東羅馬皇帝芝諾和阿納斯塔修斯
第四十章 查士丁一世繼位為帝
第四十一章 查士丁尼在西羅馬帝國的征戰
第四十二章 蠻族世界的狀況
第四十三章 阿非利加叛亂
第四十四章 羅馬的法治概念
第四十五章 查士丁二世當政 阿瓦爾人派遣使者
第四十六章 科斯羅伊斯逝世後波斯發生革命
第四十七章 神學史上“道成肉身”的教義 基督的人性和神性
第四十八章 第五卷及第六卷的主要內容
第四十九章 圖像崇拜的儀式及其所受之迫害
第五十章 略述阿拉伯地方及其居民
第五十一章 阿拉伯人征服波斯、敘利亞、埃及、阿非利加和西班牙
第 五十二章 阿拉伯人兩次圍攻君士坦丁堡
第五十三章 東羅馬帝國在10世紀所面對的狀況
第五十四章 保羅教派的起源和教義
第五十五章 保加利亞人與匈牙利人的起源、遷移和定居
第 五十六章 義大利的薩拉森人、法蘭克人和希臘人 諾曼人開始侵襲及拓殖
第五十七章 塞爾柱土耳其人
第五十八章 第一次十字軍的起源及兵力
第五十九章 希臘帝國保存實力
第六十章 希臘人和拉丁人的宗教分裂
第六十一章 帝國為法蘭西和威尼斯瓜分
第六十二章 尼斯和君士坦丁堡的希臘皇帝
第六十三章 內戰使得希臘帝國殘破不堪
第六十四章 成吉思汗率領蒙古人從中國到波蘭的征戰
第六十五章 帖木兒在撒馬爾罕稱帝
第六十六章 東方諸帝求助於教皇約翰一世
第六十七章 希臘人和拉丁人的宗教分裂
第六十八章 穆罕默德二世的文治武功和行事風格
第六十九章 12世紀以後羅馬的狀況
第七十章 彼特拉克的性格和加冕
第七十一章 羅馬的廢墟在15世紀時的景觀城市的重建
本書的結論
羅馬帝國歷代皇帝年表
羅馬帝國行政區圖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