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崗鎮

羅崗鎮

羅崗鎮為一地名,在我國廣東省興寧市以及廣東省廣州市都有同名鄉鎮,由於受自然條件影響,以及當地政策規劃不同,在發展建設方面,各個鄉鎮存在差別。興寧市羅崗鎮位於興寧市北部,是山區大鎮、革命老區。羅崗鎮有白鶴仙師寺,龍西寺,高陂村瀑布等風景名勝區,交通便利。2002年全鎮社會總產值1.54億元,農村人均收入3115元,鎮級財政收入210多萬元(其中:鎮自籌90多萬元)。在市委市府的正確領導下,堅持以發展為主題,按照“三個加大”的發展思路: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業結構調整力度, 加大圩鎮建設和管理力度, 加大資源開發力度。

基本信息

風景名勝

羅崗鎮有白鶴仙師寺,龍西寺,高陂村瀑布等風景名勝區,交通便利。府前街夜景,元潘水庫,溪美溫泉。羅崗鎮所在的興寧市,名勝古蹟有很多值得一看。

興寧客家村寨

興寧客家村寨興寧客家村寨

在客家民居中,城寨是獨具特色的民居之一,最著名的莫過於香港九龍城寨了。城寨,顧名思義即是城也是村,它不僅有防盜而且還有防兵亂的功能,是帶軍事性質的民居。城寨雖然是個村子,但牆堅壁固,可以抵擋土炮的轟擊。所以,當年英軍苦攻下九龍城寨後,把城寨的鐵門搬到英國去一顯功跡。

在興寧,也有這種類型的城寨,不過規模小得多,名氣也更小,甚至本興寧人都許多人不知道。據我採訪的記下的資料(沒有考證過)說法是:興寧有城寨四個,為清朝時有錢人防衛太平軍所建。這四個城寨由同一個師傅所設計監造,窮其一生精力,但僅完成三座半。其中一座在龍田金星,移寧江河時折毀,一座在建合水庫時淹沒。保存較好的只有一座,位於興寧龍田苑鴦塘,即鴦塘話(俗稱蛇話)的發源地。據城寨子的老人說,城寨建成於清朝鹹豐年間,由羅氏漢光公一支集資而建。外圍是城樓,因防衛需要,底層沒有開視窗,但卻留下了古代抬槍的槍口,兵房常年備有火藥。

和山旅遊度假區

和山旅遊度假區和山旅遊度假區

和山旅遊度假區位於興寧市東北部,距興城市區4公里,有直達公路通往景,交通十分方便。該旅遊度假區是集旅遊、觀光、休閒、娛樂、種植為一體的綜合性旅遊度假區。和山旅遊度假區占地面積5平方公里。已建成了五幢度假別墅和一個多功能的歌舞廳。別墅區的幽靜環境,給旅客提供一個溫馨舒適的度假場所。

興寧學宮

興寧學宮興寧學宮

興寧學宮坐落於興寧城興民中學內,建於明成化年間,一直是當地的最高學府。清末廢科舉後,學宮改建成興民國小,著名愛國志士丘逢甲任首任校長,後興寧縣立中學也設於此。1925年,-率領黃埔軍校學生東征時,曾在學宮內設指揮部。學宮至今保留清同治年間重修的多處古建築,如大成殿、尊經閣、東西廡、泮池、欞星門等,占地600平方米的大成殿,殿內“萬世師表”匾額為康熙手書。1962年,學宮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興寧學宮古稱文廟,民國後改稱孔廟。自建至今已七百多年。(又有一記載:興民學宮建成比現在的明時所建興寧古城還早,戰亂被毀,明時後再重建,八、九十年代在建先賢樓時,在前面開基時有發現前代的青磚鋪地,而且是比較考究的,估計是前期遺址)。明洪武四年(1371年)縣丞劉昭輔肇創學宮於縣治東南。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巡按御史徐瑁改建學宮於舊嶺東道地(今興民中學校址)。此後歷經重修和擴建,至清末廟制如下:中為大成殿,後為祟對祠,又後為尊經閣。

廣東省興寧市羅崗鎮

羅崗鎮位於興寧市市北部,是山區大鎮、革命老區。基本情況是人多、地闊、位中、資源富、欠發達。據統計,去年底全鎮人口66285人(非農4514人),是全市農村人口最大的鎮。面積155.95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積191450畝,水田17612畝),居全市第二位,轄30個行政村和1個社區居委會。東鄰黃陂、黃槐,南向坪洋、大坪,西連龍川縣,北靠羅浮,是興寧市北部六鎮中心、周邊地區的商品集散地。有豐富的資源:主要有霞嵐釩鈦磁鐵礦,遠景儲量4.5億噸,潛在價值300多億元,礦區面積4.5平方公里。有1710萬噸儲量的煤炭,上億噸的石灰石和優質溫泉,以及可開採利用的2500多千方的水力資源,還有森林、毛竹等資源。由於歷史和地理原因,經濟基礎薄弱,鎮辦企業只有電廠、建築公司、煤礦,民營企業亦較少。財政比較困難,主體稅源小、分散。2002年全鎮社會總產值1.54億元,農村人均收入3115元,鎮級財政收入210多萬元(其中:鎮自籌90多萬元)。

行政代碼 :441481116 行政級別 :鎮
長途區號 :0753 車牌號碼 :粵M
面積 :155.95km 郵政編碼 :514000
身份證前六位 :441481 隸屬政區 : 興寧市

歷史沿革

解放以來,羅崗政區幾分幾合。1978年4月,羅崗分設羅崗、霞嵐、官莊三個公社。1983年11月三社合併設羅崗區,轄17個鄉。1987年起撤區設鎮至今。轄五五、白水、白群、柿子坪、蕉坑、蕉一、羅中、元潘、潘洞、德豐、富強、福勝、徐坑、霞嵐、紅旗、紅星、坳下、羅東、聯興、聯東、官莊、高陂下、源清、澄清、五福、溪聯、溪莊、溪東、溪益、溪群,共30個村委會和1個圩鎮居委會。

自然環境

全鎮四面環山,地形起伏較大。中間以低山丘陵及沿河平原帶為主。土層深厚,土壤肥沃,氣候為中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光照長,年積溫高,雨量充沛,溫濕適宜,具備滿足農業高產和一年三熟的光熱條件。

全鎮自然人文資源豐富。霞嵐釩鈦磁鐵礦遠景儲量達4.5億噸,居全國第二。煤炭2000多萬噸,石灰石上億噸,花崗岩石、溫泉、水力資源均較為豐富,還有稀土、鈀、鉑、金、銀等多種礦藏,盛產木材、毛竹、油茶,有多處旅遊、宗教、人文景點,各類傳說、典故、革命鬥爭史在民間廣為流傳。

圩鎮建設

羅崗圩鎮時間於元末明初,距今已有700多年歷史,商貿活動歷來活躍,是興寧市北部重要的商貿集散地,

是羅崗鎮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2002年被評為廣東省中心鎮。圩鎮建成區達2.7平方公里,26條大小街道,總長9320米,2485間門店,常住人口1.7萬人,其中非農人口6840人,外來人口3220人。圩鎮人均居住面積31.7平方米;飲用自來水普及率100%;圩鎮的排水、排污、綠化等配套設施完善,架設路燈272盞,圩鎮綠化率達到38.4%。羅崗圩規模不斷擴大,功能日益齊全,配套設施逐步完善,圩鎮的輻射作用和帶動能力越來越明顯,初步具備了富有客家特色和風貌的新城鎮。

經濟狀況

1979年,全鎮三個公社經濟總收入合計不過幾百萬元,如霞嵐公社只有96萬元,官莊公社144.7萬元。三社並區後的第一年(即1984年),全區工農業總收入已達1246萬元。至2000年,全鎮經濟總收入2.87億元,工農業總產值1.09億元,鎮級預算內財政收入106.15萬元。第一、二、三產業比重為50:40:10

在市委市府的正確領導下,堅持以發展為主題,按照“三個加大”的發展思路: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業結構調整力度, 加大圩鎮建設和管理力度, 加大資源開發力度。著重做到五抓:一是農村基礎設施建設。(1)道路:在近兩年籌資300多萬元,共鋪築溪美、紅旗、群益、霞甘等鄉道水泥路面14.5公里。(2)水利:投入200多萬元,對元潘、荷樹排等6座水庫進行除險加固,對甘村陂、捺刀陂等陂頭進行改造維修,完成了柿子坪、五五等村的主灌渠三面光工程4000多米。(3)村址:喬遷集40多萬元,新建和完善福勝、富強、羅東等8個村的村址建設,全鎮僅有溪莊、紅旗等4個村未實現村址樓房化。通過上述建設,有效地解決了農村行路難、耕作難、辦公難等問題,為今後山區經濟發展奠定了基礎。二是抓學校改薄工作,投入180多萬元,興建了6間國小,其中自籌2間,基本完成了改薄任務。三是抓好農業結構調整,鞏固發展萬畝毛竹、千畝油茶、千畝沙田柚、百畝柿子等四大“三高”農業基地,較好地帶動了農村經濟,增加了農民收入。四是抓圩鎮建設和管理。按照總體規劃,採用“政府行為,老闆投資,雙向受益”的方式,投入1000多萬元對危舊、狹窄老街進行全面改造,近兩年共改造門店200多間、33000多平方米建築;投入160多萬元,對新區內1500多米的街道進行鋪築水泥路面;成立城管辦,專門管理圩鎮衛生、秩序、綠化、美化。從而大大地改變了鎮容鎮貌,最佳化了環境,深得社會各界和民眾的讚譽。五是抓資源開發。(1)礦產:抓現有礦山的依法、有序、安全開採,協助做好霞嵐釩鈦磁鐵礦開採的前期準備工作。(2)水電:投資150多萬元,新建裝機235千瓦的何屋陂電站,使鎮辦電站裝機達到1229千瓦。(3)旅遊:抓好白鶴仙師、龍西寺、溪美溫泉的旅遊資源開發。

重視抓好精神文明建設。籌資興建了羅崗文化活動中心,成立了興寧市第一個鎮級音樂協會,豐富了民眾精神生活。社會治安穩定,連續多年被上級評為先進單位,計畫生育逐步扭轉被動局面,社會各項事業全面進步。

存在問題:經濟總量小,財政基礎薄弱。

下來打算:圍繞梅州市委提出的“四個梅州”戰略和興寧市第十次黨代會的目標要求,結合實際,認真發揮三個優勢:區位、資源、外緣;堅持四個加大:即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業結構調整力度,加大圩鎮建設和管理力度,加大資源開發力度,加大招商引商力度;落實五項主要工作:一是認真抓好招商引資工作,解放思想,制訂優惠政策,實施項目招商。引資興建投資340多萬元的羅崗自來水廠,引資開發“兩寺一泉”(白鶴仙師、龍西寺、溪美溫泉)旅遊資源,引資改造碼頭山電站等三項工程。二是積極做好服務工作,促進霞嵐釩鈦磁鐵礦儘快開採。三是繼續抓好老城改造、新區擴展和圩鎮管理。四是辦好已有“三高”農業基地基礎上,積極引導民眾種植經濟作物,提高糧經比例,增加農民收入。五是抓好道路、村址、水利、學校等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通過上述措施,實現三個增長:全鎮經濟總量有較大幅度增長,農村人均收入力爭達到全市平均水平,增大財政收入,實現財政收支平衡,略有節餘。

財務公開

興寧市羅崗鎮2009年第一季度財務公開 五五村第一季度數據未更新

白水村第一季度期初餘額 11274.7元,收入 10558.2元,支出 21163.8元,本季結餘669.1 元。

白群村第一季度期初餘額 6678.0元,收入 2865.6元,支出 2466.5元,本季結餘7077.1 元。

柿子村第一季度期初餘額 54926.7元,收入 272491.7元,支出 322852.2元,本季結餘4566.2 元。

蕉坑村第一季度期初餘額 6448.5元,收入 10740.0元,支出 10740.0元,本季結餘6448.5 元。

蕉一村第一季度期初餘額 957.4元,收入 25110.0元,支出 24088.5元,本季結餘1978.9 元。

羅中村第一季度期初餘額 0.0元,收入 11632.0元,支出 11632.0元,本季結餘0.0 元。

元潘村第一季度期初餘額 7924.0元,收入 0.0元,支出 3439.0元,本季結餘4485.0 元。

潘洞村第一季度期初餘額 23942.6元,收入 50243.0元,支出 15691.0元,本季結餘58494.6 元。

德豐村第一季度期初餘額 -1433.2元,收入 1800.0元,支出 1650.0元,本季結餘-1283.2 元。

富強村第一季度期初餘額 11043.8元,收入 21410.0元,支出 22080.0元,本季結餘10373.8 元。

福勝村第一季度期初餘額 69406.0元,收入 596500.0元,支出 60083.2元,本季結餘605822.8 元。

徐坑村第一季度期初餘額 22408.7元,收入 29221.0元,支出 36453.0元,本季結餘15176.7 元。

霞嵐村第一季度期初餘額 50810.3元,收入 20500.0元,支出 48820.8元,本季結餘22489.5 元。

紅星村第一季度期初餘額 11422.5元,收入 21353.0元,支出 31273.3元,本季結餘1502.2 元。

紅旗村第一季度期初餘額 444.0元,收入 1100.0元,支出 1270.0元,本季結餘274.0 元。

坳下村第一季度期初餘額 6177.0元,收入 18645.5元,支出 20408.0元,本季結餘4414.5 元。

羅東村第一季度期初餘額 9604.6元,收入 9030.0元,支出 21021.0元,本季結餘-2386.4 元。

聯興村第一季度期初餘額 1375.0元,收入 0.0元,支出 1500.0元,本季結餘-125.0 元。

聯東村第一季度期初餘額 3504.4元,收入 500.0元,支出 710.0元,本季結餘3294.4 元。

官莊村第一季度期初餘額 3861.2元,收入 35913.0元,支出 5773.3元,本季結餘34000.9 元。

高陂村第一季度期初餘額 9520.0元,收入 1650.0元,支出 1285.0元,本季結餘9885.0 元。

澄清村第一季度期初餘額 27421.0元,收入 3900.0元,支出 4290.0元,本季結餘27031.0 元。

源清村第一季度期初餘額 5937.9元,收入 1604.0元,支出 1800.0元,本季結餘5741.9 元。

五福村第一季度期初餘額 28947.8元,收入 193219.0元,支出 187310.0元,本季結餘34856.8 元。

溪聯村第一季度期初餘額 25364.5元,收入 236938.0元,支出 233227.7元,本季結餘29074.8 元。

溪莊村第一季度期初餘額 391.0元,收入 8578.0元,支出 6187.0元,本季結餘2782.0 元。

溪東村第一季度期初餘額 1542.7元,收入 2766.1元,支出 2927.0元,本季結餘1381.8 元。

溪益村第一季度期初餘額 110.5元,收入 33269.0元,支出 25615.9元,本季結餘7763.6 元。

溪群村第一季度期初餘額 596.7元,收入 6295.8元,支出 3380.0元,本季結餘3512.5 元。

重大事項

1、1980年3月,羅崗地區下了一場歷史上罕見的冰雹,歷時一個小時,1萬多畝農田秧苗、胡豆、小麥被打壞,房屋瓦面打爛,受災損失4萬多元。

2、1980年7月,羅崗公社召開第四次黨代會,官莊、霞嵐公社召開第一次黨代會,選舉了新的黨委會和出席縣黨代會代表。曾海龍、丘文華、劉漢華分別任上述三個公社黨委書記。

3、1980年9月,劉名輝同志任羅崗公社黨委書記。

4、1980年10月,羅崗公社實行農村經濟體制改革,水田由集體生產隊大包乾改為各農戶包乾,按現有農村戶口劃分責任田。

5、1981年1月,霞嵐、官莊公社分別召開第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巫啟環、陳桂光分別任上述兩個公社的管委會主任。

6、1982年10月,羅崗公社召開第五次黨代會,官莊、霞嵐公社召開第二次黨代會,何祥彬、陳桂光、劉漢華分別任黨委書記。

7、1982年農曆九月廿八下午,羅崗霞嵐水泥廠不慎失火,歷時半天燒毀物資一大批,損失4萬多元。

8、1983年11月,羅崗三社合併成立羅崗區,建立新的區黨委會、區公所派出機構。何祥彬、李立賢分別任區委書記、區長。

9、1984年3月(農曆正月十三日),羅崗區隆重舉行仁芳教學樓落成典禮。該樓由旅港鄉賢袁仁芳捐資12萬元興建,樓高三層共800平方米。

10、1984年4月,全區劃分為17個鄉,成立各鄉人民政府。

11、1984年春,羅崗區召開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

12、1984年12月,劉水長同志調任羅崗區委書記。

13、1987年3月18日至20日,中國共產黨羅崗鎮第六次代表大會召開,劉水長同志當選鎮委書記。

14、1987年4月6日至7日,羅崗鎮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召開,順利實現撤區建鎮。袁德祥同志當選鎮長,龔淦華、曾耀桓、鄔召祥同志當選為副鎮長。

15、1990年3月25日至27日,中國共產黨羅崗鎮第七次代表大會召開,劉水長同志連任鎮委書記。

16、1990年4月27日至28日,羅崗鎮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召開。袁德祥同志當選鎮長,鄔召祥、鄒懷香、龔淦華同志當選為副鎮長。劉梅祥同志推選為人大主席團常務主席。

17、1990年8月,袁德祥同志任羅崗鎮委書記。

18、1993年3月26日至27日,中國共產黨羅崗鎮第八次代表大會召開。袁德祥同志當選鎮委書記。

19、1993年4月27日至28日,羅崗鎮第十屆人大第一次會議召開。丘濟強同志當選鎮長,龔淦華、陳華勝、陳作新同志當選為副鎮長。袁華生同志推選為人大專職副主席(有一段時間稱人大秘書)。

20、1995年12月,丘濟強同志任羅崗鎮委書記。

21、1996年3月20日至21日,中國共產黨羅崗鎮第九次代表大會召開。丘濟強同志當選為鎮委書記。

22、1996年4月9日至10日,羅崗鎮第十一屆人大第一次會議召開。唐亮輝同志當選為鎮長,龔淦華、鄒自忠、劉海波同志當選為副鎮長。丘濟強同志當選為鎮人大主席,袁華生同志當選為鎮人大副主席。

23、1998年5月3日中午12時20分,羅崗鎮羅崗坳地段發生一宗死亡3人、受傷14人的特大交通事故。事故發生後羅崗對無牌無證車輛進行一次大整治,集中銷毀了10多輛非法營運的小客車。

24、1999年4月8日,中國共產黨羅崗鎮第十次代表大會召開,丘濟強同志連任鎮委書記。

25、1998年4月28日,梅州市委書記謝強華到羅崗調研,親自察看霞嵐釩鈦磁鐵礦區,提出加快開採步伐的要求。

26、1999年6月22日,甘羅公路舉行的改造工程竣工通車典禮,興寧市市長李再先出席。

27、1999年4月20日至21日,羅崗鎮第十二屆人大第一次會議召開。曾子平同志當選為鎮長,劉海波、魏偉雄、何小山、黎國棟、楊偉崇同志當選為副鎮長。陳華勝同志當選為人大主席,袁華生、龔淦華同志當選為人大副主席。

28、2000年12月,張新亮調任羅崗鎮黨委書記

29、2010年08月,羅崗地區下了一場的冰雹,歷時20分鐘左右。 最大的冰雹有手指頭那么大。

領導機構

劉海波

黨委書記、人大主席

主持黨委、人大全面工作

陳東輝

黨委副書記、鎮長

主持政府全面工作,協助書記開展黨委工作

周建平

黨委副書記

分管黨群、政法工作

石 泉

黨委委員、人大副主席

主持人大日常工作,分管文教工作

黎國棟

黨委委員、副鎮長

分管民政、扶貧工作

謝毅韜

副鎮長

分管企業、招商引資、安全生產工作

彭飛苑

副鎮長

分管公路、環保、農村合作醫療工作

曾環東

副鎮長

分管城建、國土工作

陳偉林

黨委委員、紀委書記

主持紀委全面工作,分管林業工作

鍾國炎

黨委委員、武裝部長

分管武裝工作

丘海洪

黨委委員

分管宣傳、僑務、統戰、旅遊工作

劉文海

黨委委員

分管水利、農機工作

余 冰

黨委委員

分管組織、勞動、社保、科技工作

陳偉忠

黨委委員

分管黨政辦、衛生、食品藥品安全工作

黃威靈

黨委委員

分管計畫生育工作

劉世泉

黨委委員

分管農業、經管統計工作,協管城建、國土工作

李春苑

黨校校長

主持黨校日常工作,分管財貿、生豬管理工作

廣東省廣州市白雲區羅崗鎮

羅崗鎮(LuógǎngZhèn)又名蘿崗鎮。白雲區轄鎮。在廣州市 白雲區東南 部。因處蘿崗洞,故名。原屬番禺縣第七區。1958年劃入廣州市郊區,建羅崗公社,1984年 改區,1986年建鎮。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