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坑鎮[廣東江門市新會區轄鎮]

羅坑鎮[廣東江門市新會區轄鎮]

羅坑鎮與原牛灣鎮於2001年12月31日合併成為新的羅坑鎮。新的羅坑鎮行政區域面積120.3平方公里,轄15個村委會和2個社區。鎮區占地面積7.62平方公里,全鎮人口 3.5萬多人,外來人口6223人,旅外華僑、港澳台同胞4萬多人,素有“僑鄉”之稱。

概況

位於新會區西部,潭江中游南岸。面積120平方千米。2008年末戶籍總人口35845人(均為非農業人口)。轄2個社區、15個行政村。鎮政府駐羅坑社區。

沿革

1952年屬第六區,1955年屬羅坑區。1958年初劃分羅坑、小岡、石咀3個鄉。1958年設立羅坑公社,1961年分為羅坑、小岡、牛灣3個公社。1984年分屬羅坑區、牛灣區,1986年撤區建鎮。1996年,羅坑鎮面積82.1平方千米,人口3萬人,鎮政府駐陳冲墟鎮,距會城鎮23千米,轄嶺源、和平、潭岡、羅坑、陳冲、天湖、石咀、南聯、下沙、陳冲墟鎮、羅坑漁業11個管理區(行政村);牛灣鎮面積38.3平方千米,人口1萬人,鎮政府駐牛灣墟鎮,距會城鎮37千米,轄水東、桂林、亨頭、東坑、六聯、蘆沖、上升、六堡、昇平、牛灣墟鎮10個管理區(行政村)。

行政區劃

截至2013年,轄2個社區和15個村,分別是:羅坑社區、牛灣社區、嶺源村、潭岡村、和平村、陳冲村、天湖村、羅坑村、石咀村、南聯村、下沙村、六聯村、六堡村、昇平村、蘆沖村、桂林村、亨頭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羅坑鎮位於新會區西部,潭江下游,東向會城鎮,南連雙水鎮,西接台山市大江鎮,北與司前鎮毗鄰。行政區域面積120.3平方公里。

氣候

羅坑鎮位於北回歸線以南,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一年四季明顯,氣候溫和,熱量充足,雨量充沛,植被以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為主。

經濟發展

羅坑鎮經濟發展的關鍵在於依靠科技進步把技術創新與鎮的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結合起來,突出主業,因勢利導,重點扶持,大力培育特色產業,促進專業鎮經濟的形成和發展。2005年被定為“廣東省技術創新專業鎮”後,加大了紡織服裝行業的整合,延長和完善產業鏈,以大型外資企業冠華針織廠為龍頭,著力打造紡織專業強鎮。

在加大紡織產業集聚效應的同時,也加大了對工業園的環保綜合治理,確保污水排放總量和質量全面達標,走可持續發展道路。預計兩三年內,全鎮化纖紡織服裝的經濟總量可達到25-30億元,成為拉動羅坑經濟快速發展的主要動力。

羅坑實施工業強鎮、產業強園、科技強企、質量強品的“四強”工程,做活特色經濟,目前已經形成以冠華針織廠為龍頭的紡織服裝、以電力線路器材廠與雄風天雪電器實業有限公司和匯科科技電子有限公司為核心的電力電器、以及羅坑紅木與鋼製品為主的家具等幾大支柱產業。

2005年,紡織服裝產業的產值達到21.36億元,同比增長30.8%;電力電器產業產值達2.69億元(其中電力線路器材產值1.99億元),同比增長26.87%;家具行業產值1.25億元,同比增長25.26%,此外,化工、食品、五金不鏽鋼、建材等也形成了一定的產業規模。

羅坑鎮文化旅遊資源豐富,同時擁有3座著名的寺廟:桂林寺、道北寺和雲峰寺。在同一個鎮上擁有3座寺,這在江門乃至全省都屬罕見,因此吸引了不少遊客到此遊覽。

文化教育

羅坑鎮是剛由兩個規模較小的鎮(羅坑鎮和牛灣鎮)合併而成的一個新鎮,地處新會西南丘陵地區,轄15個村委會和2個社區居委會,面積120平方公里,本地人口3.7萬,外來人口0.8萬。現有完全中學1所,初級中學3所,完全國小10所,幼稚園9所,在職教師338人,在校中小學生5809人,在園幼兒792人。國中國小教師達標率100%,國中教師達標率98.3%,高中教師達標率81.2%。

近三年來,羅坑鎮秉借創建教育強區的東風,不斷加快學校布局調整步代,加強規範化學校建設力度,千方百計調動社會辦學積極性,整合教育資源,逐步改善辦學條件,先後合併了8所國小,創建了6所市、區等級學校,大大提升了基礎教育的辦學水平,進一步促進了教育質量均衡協調發展。全鎮幼兒的入園率97.6%,適齡兒童的入學率為100%,國小升學率99.9%,國中升高中入學率94.8%,高考入學率達90%以上,“兩基”自查的“五率”均優於省市標準。多年榮獲區高考成績一等獎、中考成績優秀獎。

展望未來,羅坑鎮將繼續加快學校布局調整步伐,逐步把規模較小的學校撤併,計畫2007年將潭岡國中、天湖國中合併到陳瑞祺中學,2008年將嶺源國小、和平國小、潭岡國小合併到羅坑國小,進一步把中心校辦大、辦強,拉動全鎮面上國小校發展,為早日實現教育強鎮而努力奮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