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博學

——《一個人的遠行》二十世紀末,“信仰”一詞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 ——

羅博學個人簡介

思想隨筆散見於《海外校園》(北美)、《國際日報》(北美)、《西北電力報》、《真理報》(加拿大)、《中信》(北美)、《青年文摘》、《家園》、《華夏散文精選》、《美文少年通訊》、《芥菜籽》等刊,並見於“人民網”、“信仰之門”、“神州網”、“愛思想”、“一五一十”、“中國學術論壇”、“共識網”等網路媒介。

作品節選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幾乎占據主導地位。自莊子以降,歷代的文人墨客,無不盡顯其才華,描述著“天·地·人”之間發生的故事。在文學領域,如屈原的《天問》,“曰遂古之初,誰傳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在繪畫領域,中國畫創作歷來講究“外師造化,中得心源” ,一方面是向大自然學習,另一方面又要抒發藝術家的性情,是人與自然的合一,如齊白石對蝦的熱愛,鄭板橋對竹子的熱愛,張大千的潑墨山水,以及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對北宋風情的描繪……我們可以找出無數的歷史記憶,發現這些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者,對身處的這塊土地充滿眷戀,藝術成為他們情感的嫁接。
時至今日,倘若這些先輩健在,看到當下中國社會嚴峻的生態環境——齊白石熱愛的蝦已奄奄一息,鄭板橋的竹子也瀕臨砍伐,張大千的山水被工業化逐一改造,北宋時期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早已面目全非,他們還能對藝術充滿希望,對這塊土地充滿美好的嚮往嗎?或者說,當這些滿懷理想的藝術大師,如果看到今日中國所面臨的一系列危機,他們在藝術創作中對“天人合一”所持有的理念,是否可以存活?
在我看來,他們不得不從“天人合一”的類似於烏托邦的幻想中清醒,轉而關注大變革時代的社會現實。此時的齊白石,也許可以畫一條拚命掙扎的蝦,而不是怡然自得的蝦;鄭板橋可以畫一株被灰塵掩蓋的竹,而不是清秀峻拔的竹;張大千可以畫一座山上有一個自殺者的屍體,而不是青煙繚繞遠避紅塵的山;張擇端可以畫一幅在拆遷過程中官逼民反的清明上河圖,而不是百姓安居樂業的清明上河圖……
我要表達的是,時至今日,嚴峻的社會現實,不得不令每一個生活於斯的民眾,包括藝術家,必須認真思考我們個體的前途何在?日漸衰落的傳統文化,需要注入怎樣的血液,方有起死回生的可能?
——《天人合一的空幻與超越信仰的啟示——評徐英男藝術兼論靈性藝術的生態》
在不受制約的心與心的擦肩而過中,在不被權衡的生命與生命的碰撞中,在缺乏愛與愛的相互應答的終極沉默中,人們川流不息,歷史的河流在這樣一片廝殺與困頓中逐漸沒了聲響。以至於,現實的終極,走向膚淺與渾噩的境地。在一個沒有家園,遠離故土的遊子的心中,那個風塵僕僕的女子,只能喟而嘆之:“我們再也回不去了。”她站在一個較高的精神方位,洞穿世事變遷,兀自的,對個體人生有涯發出無奈地嘆息,同時,對那個不曾幻滅,不曾逃離,充滿溫柔與關愛的家,滿懷深切憧憬。
——《心靈回歸生命的原點》
新紀元運動的歷史沿革,應當是自從工業革命以來,人類社會日益被工業化、商品化、標籤化、消費主義所替代,人心深處那份對返璞歸真的渴望,對人與人之間友愛的渴望,對聆聽自然界美妙旋律的渴望與日俱增。而這些,已經逐漸湮沒在車流滾滾的現代都市。所謂物極必反,當人類陶醉在現代科技所帶來的福祉中,卻不知不覺中被帶往另一個極端——看似生活繁忙,卻心靈空虛;看似山珍海味,卻疾病蔓延;表面富足,卻有無數人因財而亡;網路社交日益快捷,心靈的距離日益遙遠……
——《音樂,涌動著靈魂深處的渴求》
人的成長,事實上就是一次忘卻和遺落的過程。對於少年,須忘卻童年時的稚氣,轉而學會“裝酷”,一副唯吾獨尊的男子漢氣概,充其量也只是青春期普遍的心理反應,一方面對各自的內心世界難以把持,一方面對眼花繚亂的外界充滿好奇,一旦張力現於內心,則勢必作出“離經叛道”之怪舉;對於青年,須從少年期不切實際的幻想中抽離,走向另一樁與現實水火不容之境——理想主義情懷,莫如“激揚文字,指點江山”,倘若理想主義在這個時代,尚有其意義和價值可言,或者,理想主義也同樣需要符合時代特定的發展規律和社會氛圍,一旦青年的理想稍經現實的冶煉,其所自認為的理想,隨即現出稚嫩的一面,其所堅持和經營的美輪美奐的理想國,瞬間歸為廢墟,根基何在呢?
——《一個人的遠行》
二十世紀末,“信仰”一詞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人類在經歷二十世紀陰霾與災難叢生,物化與享樂並行所導致的精神空虛之後,一大批有識之士越來越深的感受到信仰的缺失,以及信仰缺失所帶給人們的精神困囿,或者說,此一精神困囿是直接釀造人間悲劇的始作俑者,它導致的最終結果是使社會脫序、人性麻木,這給當下發生的一系列災難提供了一個合理的解答。我們仿佛永遠活在一個無法無天的罪惡之窟里,無論精神與肉體,始終都沒有出路。
——《站在信仰的荒原》
性愛,本是純潔、高貴、聖潔的賜予,是宇宙生命生生不息的鎖鏈。在各類宗教正典中,性愛被賦予正面和崇高的意義。人類社會只有在正常的秩序之內,比如一夫一妻制,性愛才能發揮正確的生命再造功能,並且是真愛的延續。一旦脫離了正常秩序,僅僅為了尋求刺激、為了滿足感官欲求,那么,性實在是人類社會諸多悲劇的罪魁禍首。亂性者,不僅危害自身的健康、擾亂他人的家庭、同時給整個社會氣氛、民族的精神核心,都帶來始料未及的惡劣影響。
——《亂性時代的狂歡——西安性博會迷思》

作品目錄


《我們這一代 》
《神說:要有光》
《我與蚊子和平相處》
《在愛中呼喚》
《我與老鼠有個約》
《單純,是一種愛中的智慧》
《生命中走過了他們和她》
《那一天,點》
《光明而幸福的時刻》
《相濡以沫的歲月,仰望星空》

《從傳統藝術叩問終極信仰》
《藝術是生命的另一種再現和延續》
《購物狂歡節里的陷阱》
《天人合一的空幻與超越信仰啟示》
《微時代的成言藝術 —— 讀阮藍慶的微油畫》
《輪椅上的夢想與信仰》
《亂性時代的狂歡》
《假如歷史可以重演》
《音樂,涌動著靈魂深處的渴求》
《在路上的彷徨與歸宿》
《為精神病患正名》
《我們的未來》
《青春的孤單與幸福 —— 關於“宅男”非主流現象》
《愛,如此顛覆世俗》
《真愛何處尋 —— 管窺新時代同性戀現象》
《人性中黑夜的種子》
《學術腐敗的時代議題》
《議題“ 2012 ”—— 深淵與回響》
《關於藝術之死亡與重建》
《從尚於博之死到抑鬱症防治》
《亮寶樓,聽許還山講電影》

《不必向左走,右》
《在精神的尋索中走進信仰 —— 基督徒藝術家朱久洋訪談》
《你們是世上的光 —— “小羊兒童之家”訪談》
《九零後的寒冰層》
《人生就像一盒朱古力》
《那一年,花敗開》

《靈魂的孤兒》
《中性化時代的美與傷》
《親愛的,我們一起上路吧》
《心靈回歸生命的原點》
《其實就是你與我》
《跌倒了,再爬起來》
《一個人的遠行》
《存著歡喜誠實的心用飯》
《無神論的黃昏》
《問世間,情是何物?》

狼文化糾正 —— 讀《謙卑》
將船開到水深之處 —— 讀《里外更新》
另一種堅強 —— 讀《你當剛強壯膽》
活出生命的典範 —— 讀《企業贏家》
尋找心靈的地圖 —— 讀《永恆之戀》
平凡中的超身影 —— 讀《暗室之光》
高舉自由的燈火 —— 讀《自由的故事》
與蘇恩佩跨越時空的相遇
手托一隻空碗,心懷方明月
信心創造財富 —— 讀《當幸福來敲門》
親吻你的舞步 —— 讀《尼金斯基手記》
尋道者地圖 —— 讀《漫長的人生歸途》
重建記憶之城 —— 關於《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