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隔腫瘤學

縱隔腫瘤學

《縱隔腫瘤學》是2004年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熙曾。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本書是縱隔腫瘤學方面的專著,由多位從事胸部腫瘤學研究和臨床工作的專家編寫。全

縱隔腫瘤學

書共分2l章,系統闡述了縱隔腫瘤的發病機制、病因、分類、解剖、診斷及治療方法。作者參閱了國內外近10年來的相關文獻,並結合了天津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縱隔腫瘤手術的資料,內容豐富,圖文並茂。該書側重於基礎理論與臨床實用的密切結合,充分反映了當前國內外有關縱隔腫瘤理論與基礎方面的最新進展。可供胸外科、呼吸內科、放療科、化療科及其他相關科室的各級醫生閱讀。

作者簡介

張熙曾,男,1933年生,祖籍武漢,現任天津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胸科名譽主任,天津抗癌協會理事長, 中國抗癌協會及癌症研究基金會理事,中國抗癌協會腫瘤臨床協作中心指導委員,中國抗癌協會全國食管癌及肺癌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抗癌協會臨床腫瘤學協作中心(CSCO)指導委員,天津市心血管外科學會副主任委員,第一批獲國務院特殊津貼。

張熙曾教授1958年畢業於上海第二醫學院本科醫療系。畢業後在天津市人民醫院腫瘤科工作(1987年,醫院先後更名為天津市腫瘤醫院和天津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研究所),並師從金顯宅、張天澤、李樹玲、王德元等著名腫瘤專家教授。先後任住院醫師、住院總醫師、主治醫師、副主任醫師、主任醫師、教授。1999年前任天津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胸科主任。曾兼任中國抗癌協會及癌症研究基金會常務理事及副秘書長。現兼任《中國肺癌雜誌》《癌症》雜誌、《腫瘤研究與臨床》雜誌編委,《食管外科雜誌》副主編及《中國癌症雜誌》高級編委,曾任《中華腫瘤雜誌》編委。積極參加社會公益活動及學術活動。

1983年至1984年底,在丹麥王國哥本哈根大學附屬國家大學醫院胸外科做訪問學者,,從事胸外科臨床及基礎研究,l983年偉獲得該國手術權,是“文革”後我國最早獲得手術權者。此後,曾先後參加丹麥、端典、法國、英國、瑞士、日本、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及印度等國家和地區的學術交流。1985年帶領天津四所醫院參加京津渤環境綜合研究,成果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1994年設計氣管食管曲形手術刀及與李曉琳主任聯合設計食管擴張器,獲市局科技進步三等獎;帶領研究生開展基礎研究,如在肺癌細胞凝血酶敏感蛋白-1和CD-44基因表達與腫瘤發展的關係,獲2000年度市周科技三等獎;食管癌、 門癌端粒酶活性研究,獲天津醫科大學二等獎。 張教授除開展胸外科治療腫瘤外,還是較早強調綜合治療的學者之一。此外,參加《百科全書》、《胸部腫瘤學》、《腫瘤學》、《食管成形術》、《食管癌診斷和治療》的編寫,並主編《縱隔腫瘤學》。

目錄

第一章 總論

第二章 縱膈的解剖與生理

第三章 縱膈腫瘤的影像學診斷

第四章 縱隔外科活檢術

第五章 縱膈腫瘤與囊腫的分類

第六章 神經源性腫瘤

第七章 縱隔副神經節瘤

第八章 胸腺研究的發展史

第九章 胸腺的結構

第十章胸腺腫瘤

第十一章 縱隔良性生殖細胞腫瘤

第十二章 原發性縱隔精原細胞瘤

第十三章 縱隔非精原細胞瘤的生殖細胞腫瘤

第十四章 縱隔淋巴瘤

第十五章 縱隔內分泌腫瘤

第十六章 心臟腫瘤

第十七章 氣管腫瘤

第十八章 縱隔間葉腫瘤

第十九章 縱隔囊腫

第二十章 縱隔其他腫瘤與疾病

第二十一章 縱隔腫瘤的護理

附錄一 肺功能測定

附錄二 血氣分析

附錄三 主要抗癌藥物的縮寫與中英文名稱

附錄四 縱隔腫瘤CT、MRI及病理學圖片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