緘縢

緘縢有三種意思;1.繩索。2.封固。3.指緘封之書信。

jiān ténɡ
緘縢(緘縢)
1.繩索。《莊子·胠篋》:“將為胠篋探囊發匱之盜而為守備,則必攝緘縢,固扃鐍。” 郭象 註:“緘、縢,皆繩也。” 唐 柳宗元 《牛賦》:“皮角見用,肩尻莫保;或穿緘縢,或實俎豆。” 清 戴名世 《錢神問對》:“且又攝其緘縢,固其扃鐍。”
2.封固。《後漢書·酷吏傳·陽球》:“諸奢飾之物,皆各緘縢,不敢陳設。” 宋 王禹偁 《茶園十二韻》:“緘縢防遠道,進獻趁頭番。” 清 錢謙益 《太常寺少卿賜謚鹿公墓志銘》:“權自外操,不至如帑金之緘縢不可問。”
3.指緘封之書信。 宋 曾鞏 《與北京韓侍中啟》之一:“恨無羽翼之飛馳,與操几杖;欲以緘縢之託寓,聊布腹心。”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