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旁修

2、授課時間少的年輕教師用網路來輔助教學。 4、簡化教學管理,提高學習效率。 仍未解決的問題:最佳化教師團隊,提高教學效率。

一、改革措施

1、推行通識教育
通識教育作為本科四年的基礎性教育,對於培養綜合型的高素質人才具有重要意義。現狀:通識教育課程數量少而精,覆蓋學生廣。課程本身的重要性,對教師素質提出更高要求。
2、尊重學生的個性選擇
實施多元化培養,學生成長路線更豐富多彩。體的自由意味著集體統一性的減弱。多選課使人員流動性增加,更加弱化“班級”這種組織模式。失去傳統課程的“課代表”,使教師組織教學的難度增加。在大規模的公選課上與通識課程上,這一弱點表現得尤其明顯。例如:學生自發為這些課程建立QQ群。
3、增強計畫彈性
增強計畫彈性,壓縮必修課程的總學分,提高選修課的比例。在大量的選課程面前,學生想選到自己滿意的課程,首先必須解決課程安排衝突的問題。由於可供上課的時間有限,學生選擇餘地也很有限。
例如:在選修二外的時候有7個語種可選,由於時間衝突要放棄美麗的法語課。
4、鼓勵學科交叉
院系向全校開放本院系專業課程資源可以打破人才發展空間的束縛,增強學生的知識面。對外系開設本專業課程的成本巨大,教師必然會面臨授課時數增多的問題。若學科交叉建立在增加教師同一課程的授課時間,會遇到教師方面阻力。
5、加強科研與實踐教學
早日進入實驗室接觸科研工作與加強社會實踐工作是一項非常好的舉措。需要解決學生白天在外科研和實踐,與到教室聽課之間的矛盾,否則該措施效果打折。
浙江理工大學的學生到浙江大學金工訓練中心進行車床實踐,某些學生本專業的作業卻沒時間完成。

二、內在矛盾

從學生的角度分析,主要是時空衝突。從教師的角度而言,用於教學的精力有限,而學生學習的需求無限。
對於學生-學習的時空衝突,原因1:上課、試驗、實踐只能在白天進行;多校區、跨地域加劇時間和空間緊張。原因2:多樣化的選課學習模式和有限的上課時間之間存在的衝突。
對於教師-教師精力和學生需求衝突,原因1:教師要提高授課質量,必然需要減少其授課工作量。而學生要想實現個性化學習就必然需要教師提供更多的課程,而更多的課程必將意味著更多的授課工作量。原因2:擴招導致教學資源相對減少,教改方案卻從總體上要求增加教學資源的投入以保證預期效果的實現。

三、解決矛盾

如何解決學生和教師面臨的雙重矛盾?問題本質:解決時空衝突和教學效率兩大問題。解決方案是構建基於網路的輔助教學體系-現階段最具操作性的解決方案。成熟網路輔助教學體系的預期效果:
1、利用教師團隊提高教學效率,加快年輕教師成長。
2、授課時間少的年輕教師用網路來輔助教學。
3、授課負擔重的核心教師更專注於課堂授課。
4、簡化教學管理,提高學習效率。
5、通過網路,利用班長、課代表等“助教”模式,簡化教學管理。
仍未解決的問題:最佳化教師團隊,提高教學效率。簡化教學管理,提高學習效率。
以上手段只提高了教/學的效率。還未解決的問題是學生面臨的“時空衝突”。

四、構建模式

概念:在傳統課堂聽課的正修的同時,通過網路再建設一條旁路,讓因為時空衝突無法到課堂的學生也能通過這條旁路修完課程,同樣參加考試,獲得學分。
基本要求:健全的網路輔助教學。師生藉助網路,通過課外的互動和資源傳輸,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

五、產生背景

1、“網路旁修” 具體做法:
當前學期在課堂正式開課的課程,教師只是把當期無法到課堂聽課的學生按照課堂聽課學生一致的要求在網路布置教學任務、進行教學管理和輔導。教師在網上提供可供學生自行完成學習所必需的教學資源,或由學校提供課堂授課的錄像(可選)。
2、“網路旁修”所適合的課程:
條件1:當前學期在課堂上正式開課的課程。條件2:有作業或其他學習任務作為考核的課程。(課後學習任務較重的專業選修課、基礎課程)條件3:出現選課時間衝突的學生。不適合的課程:不布置課外作業或學習任務的素質提高課程。
3、“網路旁修”獨特優勢
教師受益:教師在不增加授課時間的情況下,可以多教學生,實現不同專業交叉開課。對學生進行分層次輔導。
學生受益:無需因時空衝突放棄某些喜歡的選修課程,有更多時間去參與科研和實踐等活動。
學校也受益:有限資源情況下,成倍增加可開的課程,實現學生學習的全過程數位化監督

六、副產品

網路旁修副產品是提高學生自主性學習、研究性學習能力。為什麼說能夠提高自主性、研究性學習?
1、“網路旁修”與自主性、研究性學習
“網路旁修”的學生處境:“網路旁修”課程的教學節奏、教學任務、作業與課堂同步。
學生缺乏課堂聽課,沒有過多的學習參考。學生只能通過作業、學習任務獲得老師的指導,因為教師不參與具體的學習過程。
“網路旁修”與自主性、研究性學習
“網路旁修”學生的實際反饋:必然以當周的作業和學習任務為目標,利用教師提供的資源以最快速度完成各項學習任務,針對性強。類似研究生學習模式:導師提供課題和任務,通過大量E-mail指導學生完成項目和實驗。
2、提高“網路旁修”可操作性
提高“網路旁修”可操作性的兩點:教師布置作業或者教學任務需要設計得當,可以提高學生自主性研究性學習能力的目的;靈活設計學分,可以適當降低“網路旁修”課程的學分,相對於課堂聽課的學分有所降低,以鼓勵學生到課堂或實訓基地進行師生面對面的學習。
3、南京大學“三學期輔修”的實際案例:
三學期的授課內容在暑假,暑假學生要打工,老師要求聽課才給分,學生在小百合上發出強烈請求,完成作業和教學任務的前提下是否能不點到。

七、長遠價值

藉助“網路輔教輔學”和“網路旁修”機制:為高校的教學改革留下網路化的教學檔案,並積累針對教學的課程資源。獲得數位化的課程資源中心,成為高校教學最為實用的專業資源庫。建議:真正意義上的課程或專業資源庫,並非專門建設的成果,而是“教”與“學”過程的積累,即高校永久的財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