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也納世俗體交蝕徵兆紙草書

an arOmin 除上述各種時間分野外,《維也納世俗體交食徵兆紙草書》中也有一種比較簡單的天區分野,將天區與地區作如下對應:北天:希伯來中天:克里特南天:埃及這種對應是專為日食徵兆而設的。

與碑銘體(Hieroglyph)及祭司體(Hieratic)相比,世俗體最晚出,筆畫也最簡潔。許多已發現的埃及紙草書文獻都系用世俗體所書寫。
現今所知年代最早的埃及星占文獻,《維也納世俗體交蝕徵兆紙草書》(A Vienna Demotic Papyrus on Eclipse and LunarOmina),由R.A.Parker將此件整理髮表,系由Providence,R.I.(1959)出版。雖已是羅馬統治時代的抄本(約公元前2~3世紀),西方學者普遍相信它必為公元前4世紀亞歷山大遠征之前的作品。
在《維也納世俗體交蝕徵兆紙草書》中,保存著埃及星占學的幾套時間分野體系。這些分野體系所涉及的地區,
除埃及本身外,還有其周邊諸國:敘利亞、克里特(Crete)、希伯來、阿莫(Amor)。第一套分野將日、月天象分別對
待,關於太陽天象的對應之法如下:
冬4月—夏3月:希伯來
夏4月—洪水3月:埃及
洪水4月—冬3月:(缺損)
這裡的冬、夏、洪水三季,就是本章第一節一中提到的播種、收穫和洪水三季。上表的意思是:自冬季第四月至
夏季第三月,有關太陽的天象(如日蝕等)兆示希伯來土地上的國運;自夏季第四月至洪水季第三月則兆示埃及本土的
國運,其餘類推。關於月的天象,則分配對應之法又有不同,將一年12月分為4組,每組3個月,分別對應各國:
洪水4月—冬2月:希伯來
冬3月—夏1月:阿莫
夏2月—4月:埃及
洪水1月—3月:敘利亞
其意義與上述太陽部分相仿。
第二套分野體系更為規則,將各國逐月分配,每年輪流,可列表表示如下:國月季洪水播種(冬)收穫(夏)阿莫
111埃及222敘利亞333克里特444該表的意思是:每季第一月呈現的天象兆示阿莫國土上的吉凶,第二月兆示埃及的,
……這套體系對日、月天象一樣適用。
古埃及人分一天為晝、夜兩部分,自日出至日落為晝,自日落至日出為夜,晝、夜各12小時。此24小時與各國分
配對應,也形成一套時間分野:
晝12時
1—4:埃及
5—8:克里特
9—12:阿莫
夜12時:
1—3:埃及
4—6:希伯來
7—9:阿莫
10—12:敘利亞
這樣,每晝夜24時之中,“埃及世界”的諸國各有其地位。
除上述各種時間分野外,《維也納世俗體交食徵兆紙草書》中也有一種比較簡單的天區分野,將天區與地區作如
下對應:
北天:希伯來
中天:克里特
南天:埃及
這種對應是專為日食徵兆而設的。關於月的天象及徵兆,也有類似分野,可惜紙草書在此處殘缺了,僅剩下“天
區四部……”等幾個字,詳情已不得而知。
分野體系設定,就可以依據所見天象對大地上不同地區的人事進行預占了。這些古辭通常有著比較一致的表達形
式,以《維也納世俗體交食徵兆紙草書》中一則為例:
如果月食發生於夏季第二月,因該月屬於埃及,它名下土地之大部必遭征伐,軍隊必荷戈出戰。
在《維也納世俗體交食徵兆紙草書》的另一份抄本中,還可以見到這樣的段落:
……大麥豐饒,有犁有地就有豐收,全國都如此。好事與滿足遍布人間,所以人們將嘻鬧縱酒……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