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松石色巨蜥

綠松石色巨蜥

身體的基本色為灰棕色至黑色,底面的著色是綠松石淡黃色並有稍黑的圖案。 喉嚨和頸部的下部主要是淡黃色,具有更多或更少的暗點或幾道暗橫列紋。 幼體背面黑色,腹面黃白色,兩側有黑白相間的環紋。

外形特徵

綠松石色巨蜥總長度110厘米,尾巴是體長的1.6倍。在野生環境中,雄性普遍比雌性超重42%以上。身體的基本色為灰棕色至黑色,底面的著色是綠松石淡黃色並有稍黑的圖案。有灰綠松石黑暗的條紋,包括兩側黃色並泛綠松石光澤。背面通常具有最多20個橫列在四肢之間,尾巴近三分之二上通常具有廣泛的灰綠松石色和黑色的橫跨的條紋。喉嚨和頸部的下部主要是淡黃色,具有更多或更少的暗點或幾道暗橫列紋。

綠松石色巨蜥綠松石色巨蜥

具附肢2對,具外耳孔,鼓膜位於表面,眼具活動的眼瞼和瞬膜(第3眼瞼)。舌發達,扁平而富肌肉。下頜骨左右兩半靠骨縫牢固相聯,口的張大有限。體內有前肢帶和胸骨,腎臟後伸,甚至超過泄殖肛腔的水平,兩側對稱排列。全身都有布滿了較小而突起的圓粒狀鱗,成體背面鱗片黑色,部分鱗片雜有淡黃色斑,腹面淡黃或灰白色,散有少數黑點,鱗片為長方形,呈橫排。幼體背面黑色,腹面黃白色,兩側有黑白相間的環紋。四肢粗壯,指(趾)上具有銳利的爪。尾側扁如帶狀,很像一把長劍,尾背鱗片排成二行矮嵴,有肛門前窩一對。

棲息環境

最常見的生存環境是落葉,半落葉,常綠的熱帶雨林。也可在較為乾燥的沙漠環境中生存。以陸地生活為主,喜歡棲息于山區的溪流附近或沿海的河口、山塘、水庫等地。

生活習性

晝夜均外出活動,但以清晨和傍晚最為頻繁。雖然身軀較大,但行動卻很靈活,不僅善於在水中游泳,也能攀附矮樹。食物可以根據不同環境下所有的食物加以選擇,能在水中捕食魚類,也可爬到樹上覓食,經常可以在哈馬黑拉島海岸邊看到它們在曬太陽。是優秀的登山者,也能很好地適應半水生生物的棲息地。這個物種的主要食物包括蠍子,甲殼類,蚱蜢和無尾兩棲類。

巨蜥在遇到敵害時有許多不同的表現,如立刻爬到樹上,用爪子抓樹,發出噪聲威嚇對方;一邊鼓起脖子,使身體變的粗壯,一邊發出嘶嘶的聲音,吐出長長的舌頭,恐嚇對方;把吞吃不久的食物噴射出來引誘對方,自己乘機逃走等等。但更多的時候,是與對方進行搏鬥。通常將身體向後,面對敵人,擺出一副格鬥的架勢,用尖銳的牙和爪進行攻擊,在相持一段時間後,就慢慢地靠近對方,把身體抬起,出其不意地甩出那長而有力的尾巴,如同鋼鞭一樣向對方抽打過去,使其驚慌失措而狼狽逃竄,甚至喪身於巨蜥的尾下。

繁殖方式

卵生,每次生枚卵,會將卵埋在土中或藏在空心樹墩中。

分布範圍

分布於印度尼西亞的哈馬黑拉群島,摩鹿加群島也有少許。

保護等級

沒有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08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