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檀龍床

紫檀龍床

黔紫檀龍床據查大量資料是唯一的月洞門罩四柱紫檀龍床製造年代:清材料:紫檀尺寸:高230CM,橫243CM,縱173CM。

基本介紹

紫檀龍
貴州驚現清代唯一的月洞門罩四柱紫檀龍床 PK 五億龍床
黔紫檀龍床據查大量資料是唯一的月洞門罩四柱紫檀龍床
製造年代: 清
材料: 紫檀
尺寸:高230CM,橫243CM,縱173CM
組成:床由床屜,床圍,立柱,月洞門,床頂等組成。

紫檀龍床紫檀龍床
此龍床為典型的廣作家具,此外,廣作家具用料奢侈,此龍床有明顯體現,床通體為紫檀木製,重約1噸,全床約80條五爪龍,床面上起四根立柱,立柱間有透雕龍紋床圍子,腿足及牙條用高浮雕手法雕出利爪肆張的雲龍紋,鼓腿彭牙大挖馬蹄。此床用料之大,無與倫比。紫檀大料難得,做成大器亦難得,加上雕工精細,堪稱絕世佳作。
五億龍床如今可查資料,已有相似的幾張。

歷史

龍床的來歷

紫檀龍床紫檀龍床
據傳大清中期,有一位深得皇帝寵愛的大臣由於受到朝庭身邊奸臣的陷害,被貶到邊彊作為封彊大吏,此兄到任後鬱鬱寡歡,自覺仕途無望,便沉溺在吃喝玩樂之中。他通過宮中關係,找到造辦處的幾個退休工匠,要求他們為自己造一張當時最時髦的大床,幾個工匠看他待人比較寬厚,便冒著風險花了1年多時間為他製造了這張龍床,此兄對這張龍床非常滿意,把它當成寵物,從此一直和它相伴到死。臨死之前還對後人淳淳交待,一定要對龍床奉為珍寶,倍加珍愛,傳至萬代。
廣作紫檀---清代皇室瑰寶
在乾隆時期,穗城有條天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廣作家具作坊最集中、最講究、最精良的街,這條街就是“濠畔街”。街內小作坊星羅棋布,分為酸枝行、花梨行、紫檀行,形成同行業間百業競技的繁榮景象。濠畔街各作坊工藝上分為兩類:一類是行活坊,是迎合市場中下層買家,大量生產的作坊。一類是以慢工出細活為宗旨,在製作工藝方面不惜工本、時間出精品的作坊。其間有一作坊名叫“滿堂紅”,專造紫檀家具和紫檀雜件工藝品,因其木藝有獨創性、個性化,標新立異,創作性強,非同行所能為,在濠畔街成為佼佼者。
廣作家具,有許多超凡脫俗、氣韻高雅的絕世之作。據清史造辦處記載,雍正七年(1729年),怡正親王府總管太監張瑞交來粵海關監督奏摺。舉薦牙雕匠陳祖章(順德人),董兆,李爵祿,楊有慶等人。受職開始在養心殿造辦處當役差。從雍正十三年的檔案中的木雕匠人有廣東南海、番禺人氏,如羅興、林彬、力員五、梁義等。他們入宮後被皇族重視,均屬宮廷匠師,終身受祿。據史料記述:木匠被安置在圓明園居宿。粵人、浙江人、江蘇人、各居其館,膳食各異不同地區的工匠各顯其技。在相互的明爭暗鬥中無形中也使家具製作工藝水平達到最高峰。
據說,乾隆下派官員到廣東採辦貨物,曾下旨講過,對作坊工匠藝人是:“料給值、工給價”。即是說不占民間工匠的便宜,公平交易。史料記載,造辦處下發濠畔街的活作,不僅有珍貴玉器、金銀器、古董擺件的各式紫檀底座,還有紫檀家具。匠人受到恩惠,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工作,發揮各人最佳技藝。濠畔街的匠人大多從小受父輩薰陶,幾乎個個都能獨當一面,能雕、能繪、能設計,不用圖紙就能白手繪製大樣即時施工
據木雕世家冼聯廣師傅講:當年光緒皇帝結婚大典、慈禧六十壽誕,曾派造辦處官員攜銀兩來廣州訂造紫檀家具多件。濠畔街一時鬨動,作坊老闆不敢掉以輕心,親自設計,構圖造料、製作,從雕工、刮磨、收光,都細心、嚴謹、講究。經悉心製作數月後,宮廷家具送京當天,萬頭攢動,鑼鼓喧天,熱鬧非凡。後面還有一段故事,是說光緒皇帝的“龍床”在廣東濠畔街製成後運到京城,入宮後造辦處所有各省工匠竟無一人懂得安裝,後來只得飛馬傳會兩廣總督詔會廣州城木雕名師梁阜進京裝嵌,順利完工,一時名噪京華,因此濠畔街常成為宮廷來圖來樣設計家具的基地。
在廣東採制的紫檀貢品,是歷年總督必貢之物,往往搜盡天下絕活窮工,按圖訂做,完工審驗即行上貢,入冊一一記錄,時間、地點、工匠名錄等詳盡無遺漏。在此,有一個人值得一提,他就是曾任兩廣總督的李侍堯。
李侍堯,字飲齋,漢軍鑲黃旗人,祖上曾是明朝大將,父親李元亮做過戶部尚書,李侍堯於乾隆初年被乾隆接見,先後出任軍機處章京,熱河副都統,工部侍郎,戶部侍郎,廣州將軍,兩廣總督等職。李侍堯為官二十多年,以進奉見長而受矚目。在官員當中進貢物品最多、最精、最古、最絕,乾隆皇帝時時誇獎,李侍堯所辦貢物較他人為優。他任兩廣總督期間,經常喬裝百姓深入民間僻巷陋街錄訪,身懷絕計的民間工匠,隨時登記入冊,一旦造辦處如匠入宮,可隨時隨地如匠人進宮受差遣。李侍堯在廣州任總督期間至乾隆四十五年進貢次數有檔可查的有120多次,平均一年進貢多達9次。
如今,在北京故宮博物院的珍藏文物珍品中,不難發現李侍堯當年進獻的貢品。如現存院內的廣州進貢紫檀框嵌金月桂掛屏和紫檀框嵌金鶴鹿掛屏均系李侍堯為兩廣總督時進獻。在月桂掛屏左上角有李侍堯親筆抄錄御製詩一首,留名題款。兩幅掛屏均充分顯示廣州考究、細膩的紫檀工藝和象牙工藝水平。(中國美術全集·工藝美術編(11)竹木牙角器),儘管後來李侍堯因貪污被乾隆查辦,但經他手進貢的紫檀木重器卻為後世留下了難得的藝術瑰寶。
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發展,數百年來紫檀木美麗而神秘的面貌逐漸被世人認識,昔日只有皇家才享用的紫檀家具也成為收藏家爭相收藏的對象。從留下的為數不多的紫檀貢品中,我們可以領略到清代廣東紫檀貢品的工藝水平。正是由於其用料充裕,做工精美,風格獨特的工藝水平,終使它成為家具歷史上不可磨滅的一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