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學報

紡織學報

《紡織學報》是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管,中國紡織工程學會主辦的自然科學綜合性學術期刊。 1979年,《紡織學報》創刊;2006年,由雙月刊變更為月刊。 據2018年4月《紡織學報》編輯部官網顯示,第九屆《紡織學報》編輯委員會有委員68人(含海外委員12人)。 據2018年4月中國知網顯示,《紡織學報》共出版文獻10067篇,總被下載1279754次、總被引52893次、(2017版)複合影響因子為1.059、(2017版)綜合影響因子為0.712。 據2018年4月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紡織學報》共載文5931篇,被下載287603次,被引36698次,2015年影響因子為0.699。

基本信息

辦刊歷史

紡織學報封面 紡織學報封面

1979年,《紡織學報》創刊。

2004年,登記地由上海遷回學會總部所在地——北京。

2006年,由雙月刊變更為月刊。

2007年,由膠版紙印刷改為銅版紙印刷。

2014年,入選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第一批認定學術期刊名單。

2017年9月15日,《紡織學報》走進高校系列活動在西安工程大學金花校區成功舉辦。 11月4日,《紡織學報》第九屆編輯委員會第2次會議在武漢召開。

辦刊條件

欄目方向

•報導內容

《紡織學報》主要報導國內外最新紡織科研成果,學術理論探討,新技術、新產品、新設備的開發,國內外紡織動向綜述或評論等。

•主要欄目

《紡織學報》設有纖維材料、紡織工程、染整與化學品、服裝工程、紡織機械與器材、管理與信息化、綜合述評等欄目。

•讀者對象

《紡織學報》主要讀者對象是紡織高等院校師生、科研人員、企業技術人員及管理人員等。

編委人員

據2018年4月《紡織學報》編輯部官網顯示,第九屆《紡織學報》編輯委員會有委員68人(含海外委員12人)。

委員:曹秀明、陳國強、陳南梁、陳文興、程博聞、狄劍鋒、丁彩玲、伏廣偉、高衛東、郭靜、胡克、胡偉、黃翔、蔣高明、蔣士成、李鑫、林蘭天、劉軍、毛志平、孟婥、潘志娟、蒲宗耀、任家智、孫晉良、孫潤軍、王華平、王建明、王力民、王梅珍、王銳、王瑞、王新厚、王永進、吳雄英、夏延致、謝春萍、徐錦龍、徐衛林、姚菊明、姚穆、尹耐冬、俞建勇、郁銘芳、張建祥、張健飛、張慶、張森林、鄭光洪、鄭來久、鄭天勇、周華堂、周翔、朱美芳、祝成炎、莊小雄、鄒奉元

海外委員:鮑力民、陳曉鋼、胡金蓮、李翼、平井利博、潘寧、王訓該、忻浩忠、邢文灝、徐步高、張東、周昌煥

辦刊成果

收錄情況

《紡織學報》被美國《化學文摘》(CA)(2014)、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資料庫(JST)(2013)、美國《工程索引》(EI)(2016)、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CSCD)來源期刊(2017-2018年度)(含擴展版)、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來源期刊(1992年第一版、1996年第二版、2000年版、2004年版、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中國科技論文與引文資料庫、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中國學術期刊文摘》等收錄。

研究發表

據2018年4月中國知網顯示,《紡織學報》共出版文獻10067篇。

據2018年4月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紡織學報》共載文5931篇。

影響因子

據2018年4月中國知網顯示,《紡織學報》總被下載1279754次、總被引52893次、(2017版)複合影響因子為1.059、(2017版)綜合影響因子為0.712。

據2018年4月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紡織學報》被下載287603次,被引36698次,2015年影響因子為0.699,在全部統計源期刊(6735種)中排第1896名,在輕工業與手工業(129種)中排第22名。

榮譽表彰

2008年,入選2008年度“中國科協精品科技期刊工程C類項目”。

2009年,入選2009年度“中國科協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項目”。

2014年,榮獲“2013中國國際影響力優秀學術期刊”稱號。

2015年,入選2015年度“中國科協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項目”。

2017年,榮獲2016年“百種中國傑出學術期刊”稱號,併入選“第四屆中國精品科技期刊”。

文化傳統

辦刊宗旨

促進學術交流,推動科學研究。

現任領導

職務姓名
第九屆《紡織學報》編輯委員會名譽主任孫瑞哲、郁銘芳、周翔、孫晉良、蔣士成、姚穆
主任俞建勇(中國工程院院士)
常務副主任伏廣偉
副主任高衛東、程博聞、陳文興、周華堂、莊小雄
主編劉軍
編輯部主任張洪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