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線女電影藝術

《紅線女電影藝術》選取紅線女一系列電影代表作,力圖從更多的視角來觀照紅線女的電影表演藝術,就其表演方法、表演風格、表演特徵和審美價值進行初步的探討、賞析。

基本信息

出版社: 中國戲劇出版社; 第1版 (2008年8月1日) 叢書名: 紅線女藝術 平裝: 214頁 正文語種: 漢語 開本: 16 ISBN: 9787104027119

商品描述

內容簡介

《紅線女電影藝術》選取紅線女一系列電影代表作,力圖從更多的視角來觀照紅線女的電影表演藝術,就其表演方法、表演風格、表演特徵和審美價值進行初步的探討、賞析。眾所周知,紅線女創立了“紅派”粵劇表演藝術,成為嶺南劇壇的一代宗師,與豫劇的常香玉、黃梅戲的嚴鳳英、越劇的袁雪芬並列,被公認為國寶級的地方戲曲四大名旦。

編輯推薦

《紅線女電影藝術》由中國戲劇出版社出版。

目錄

從影絮語(代序)(紅線女)
紅線女電影表演藝術 (謝友良)
第一節 天生麗質 本色表演——紅線女電影早期作品淺析
第二節 痴情女子的繾綣情愛——紅線女電影的“苦戀三部曲”
第三節 風塵女子的靡靡舊夢——紅線女電影的風塵女子形象
第四節 賢妻情慈母心——紅線女電影的賢妻良母形象
第五節 原野的女兒——紅線女電影《原野》中的“阿金”形象
第六節 浮光掠影的印象——紅線女有關電影點評
紅線女電影概論(易紅霞
電影:紅線女的另一片天空
八年:那一段痴迷的時光
歷史與文化:紅線女從影的時代
紅線女所涉足的電影類型
多姿多彩的銀幕人物形象
專論:紅線女“一人多角”的表演藝術
紅線女電影表演藝術的美學特徵
結語:歷史應當重寫
舞台銀幕 相得益彰(莫汝城
一、帶著豐富的舞台經驗走進影壇
二、學習借鑑電影藝術,豐富提高粵劇藝術
三、體驗與體現的結合,創造紅派藝術特色

文摘

當我接到通知,香港市政局電影資料館即將舉辦“紅線女從影五十周年紀念展”時,一股暖暖的春意充盈著我的心田,禁不住思緒萬千……
香港沒有忘記我。
為此,我感到欣慰和感激。
我愛香港。香港是哺育我成長的搖籃,香港是我藝術的發祥地。幾十年來,我常常為之魂牽夢繞——這顆東方明珠在我心中所占據的位置,沒有任何東西可以代替。那裡,深深的留著我人生路上的一行行軌跡……
我怎能忘記,1947年,第一次走到水銀燈下,攝影棚里的一切,對於剛滿二十歲的我都顯得那樣新奇。當時的導演蘇怡,是南方一位資深老導演,循循善誘地引導我入戲。而我第一次面對鏡頭,居然一點也不畏懼。導演一聲“CAMERA”,我亦能按照他的要求,投入到規定情景中,化身予角色里。
第一次拍電影,就同時拍《“我為卿狂”和“藕斷絲連》,兩部戲又都是叫好又叫座的粵劇劇目改編的。在舞台、在銀幕,都由馬師曾大哥和我擔綱主演。
從此我與電影結下不結之緣,成為舞台與銀幕的兩棲演員。從1947年至1955年,接連拍了過百部影片,其中給我印象較深的有《家家戶戶》、《秋》、《原野》、《人道》、《火》、《我是一個女人》、《五姊妹》、《一代名花》、《地久天長》、《玉梨魂”、“姐妹花》、《胭脂虎》、《慈母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