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河棕片

其中,紅河縣的棕片產量最高,居全國之首,享有“棕擱之鄉”的美稱。 紅河縣所產的棕片,一般寬大肥厚,色澤光亮,具有棕絲長、韌性好、拉力強、耐腐抗磨等特點。 清代,境內山區的哈尼族民眾就有種植棕擱樹的習慣。

簡介

紅河縣阿扎河鄉是雲南有名的“棕櫚之鄉”,全鄉有4萬畝棕櫚,人均擁有棕櫚300多棵。哈尼蘑菇房就是用棕樹幹做屋架建蓋而成的。家家戶戶種棕櫚,一山連一山的棕櫚林形成了“棕海”。
每當人們走進紅河南岸的哈尼山鄉時,均會被一山連一山,一嶺接一嶺的棕擱林所陶醉,從遠處看,滿山遍野的棕擱林仿佛是一片漫無邊際的綠海,溢滿哈尼山鄉;從近處看,一棵棵亭亭玉立的棕櫚樹,仿佛春天的哈尼少女,婀娜多姿。

特點

棕擱樹是我國特有的經濟樹種,其適應性較強,易栽培管理,棕片剝取均很容易,具有占地面積小,與糧食爭地矛盾不突出的特點。定植8。10年後可以開剝棕片,每年產量穩定,經濟收益可達20年以上。
棕片是棕櫚樹的葉勒纖維,具有拉力強、耐磨擦、彈性好、防寒防潮、透氣暖和、防腐耐用等特點。加工成棕絲後,可製作棕繩、蓑衣、濾網、棕墊、刷具等各種用具,還可作沙發的填充物等,曾是我國傳統的出口商品。

現狀

紅河州歷來是雲南省棕櫚樹的主要種植區和棕片加工基地,13個市縣均有種植和加工。其中,紅河縣的棕片產量最高,居全國之首,享有“棕擱之鄉”的美稱。紅河縣所產的棕片,一般寬大肥厚,色澤光亮,具有棕絲長、韌性好、拉力強、耐腐抗磨等特點。產品主要有:床墊、掃帚、踏墊、棕繩、棕絨等。
紅河縣種植棕櫚樹歷史悠久。清代,境內山區的哈尼族民眾就有種植棕擱樹的習慣。解放後,山區各族民眾積極在荒山荒地、房前屋後、田間地頭、溝邊路旁大量種植棕擱樹。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當地政府不負“棕櫚之鄉”的美名,因地制宜.提出了“念好山字經’,跳好‘棕扇舞”’的發展思路,使棕櫚生產迅猛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