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是怎樣寫成的

第二個問題,確定曹雪芹的生卒年,是判斷他能否過上曹家好日子的一個關鍵,這個問題實際上非常關鍵。 第二個問題,我講確定曹雪芹的生卒年,就是他什麼時候生、什麼時候死、是他能否過上曹家好日子的一個關鍵。 第四點,我想講一講呢,就是講他的窮困倒霉的命運造就了偉大的文學家,曹雪芹不幸的遭遇,造就了他這個的偉大文學。

圖書信息

作 者:蔡義江
叢 書 名:
出 版 社: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ISBN:9787501325962
出版時間:2004-10-01
版 次:1
頁 數:298
裝 幀:平裝

內容簡介

該書為著名紅學家蔡義江先生之新作。作者從曹雪芹生卒年,曹家及曹雪芹個人際遇,《紅樓夢》的虛與實,《紅樓夢》的批評人,《紅樓夢》後四十回續作者諸問題入手,全面、深入地辨析考證了《紅樓夢》的成書問題。全書語言機趣自然,論辯角度新穎獨到,是研究《紅樓夢》成書問題的創新之作。
《紅樓夢》在流傳過程中實際上情況也差不多,知道《紅樓夢》作者是誰,也不是都知道。有些人說搞不清楚,有人說據說是曹雪芹。但是曹雪芹是怎么樣一個人呢?沒有什麼人了解。這個了解還是上一個世紀初,胡適他們一代新紅學派,開始對它的作者的家庭情況,做了一些歷史考證,才知道一些他的家庭情況,特別是他的祖輩的情況。到現在為止,還弄不清楚他究竟是誰的兒子,整個紅學界還意見不一致。有些說是曹顒的兒子,有些說是曹頫的兒子,甚至於還有提出《紅樓夢》不是曹雪芹寫的。那么曹雪芹生在什麼時候?他活了多大?這些問題說法上也都不一。在這種情況下,產生了一些依據不足、證據不足,在我看來是錯誤的一些成見,還是很重要的一些成見。
第一,認為曹雪芹一定是經過了像賈寶玉那樣的風月繁華生活,沒有經過這種生活,他哪裡寫得出來呀?這個是最普通的一個成見。所以,賈寶玉就是曹雪芹的影子或者化身。第二種,認為一部內容這么豐富、百科全書式的巨著,如果作者太年輕了,生活經歷、生活閱歷不夠是寫不出來的。二十幾歲寫人家認為還不夠,至少要在三十歲、三十多歲以後來寫才有可能。在我看來這也是一種成見。第三種,曹雪芹寫《紅樓夢》是在北京的西郊某一個山村裡面寫的,所謂“著書黃葉村”,這是一句詩裡面的。敦誠的詩裡面“不如著書黃葉村”。所以講著書黃葉村。都以為《紅樓夢》是在西郊的黃葉村里寫的,結果寫到後來呢,沒寫完,天不假年忽然死掉了。所以《紅樓夢》沒有寫完曹雪芹就死了。我覺得這也是一種成見。最後第四點,認為小說後四十回,雖然是後人給它續成的,但其中必定有曹雪芹的殘稿,多多少少還寫了一點,有一些回目加以啟發,在這個基礎上才能夠把這四十回補寫完。這個在我看來也是成見。
第二個問題,確定曹雪芹的生卒年,是判斷他能否過上曹家好日子的一個關鍵,這個問題實際上非常關鍵。有些人對生卒年的問題沒興趣,你們這些紅學家去爭論吧,早一年死、晚一年死,早幾年生、晚幾年生這有什麼關係?跟《紅樓夢》有什麼關係呢?這關係實在太大了。記他歲數的資料只有兩條:一條是曹雪芹的朋友敦誠在甲申年寫的,也就是1764年2月2號以後,這一年最初的詩,他是挽曹雪芹的。詩裡面寫道:他寫到曹雪芹活了幾年,他寫的輓詩曾經改過,因此有兩個稿子,一個稿子說“四十蕭然太瘦生”。第二稿裡面講 “四十年華付杳冥”。這兩次的改稿裡面,文字調動很大,開頭用“四十”兩個字沒有動。那么曹雪芹應該是活了四十歲。
第三點,他神遊於失去的樂園。他經常夢想失去的樂園,而且這種事情說出來就像身臨其境一樣。曹雪芹很會講,曹雪芹隨著被抄沒的家人回到北京的時候,還是幼年。他們自己家裡的親人都可能給曹雪芹講,從前你爺爺的時候是怎么樣,你爸爸的時候是怎么樣,可能講得繪聲繪色,而且是很動感情。他從小看到的是非常窮困的沒落的生活,但想到的在他出生前十幾年,特別是在曹寅的時代,他曹家是非常顯赫的,這形成了他的一種從小就夢想他家裡是這樣的的富貴繁華。這些都說明曹雪芹的《紅樓夢》里寫的東西,主要是他想像出來的。
第四點,他的窮困倒霉的命運造就了偉大的文學家。曹雪芹不幸的遭遇,造就了他這個的偉大文學。曹雪芹最大的恨、最大的遺憾是什麼呢?我覺得不僅僅是生活上面,過去能夠吃大魚大肉,最重要的是他覺得他的環境、他的路給堵住了,就是他這一生能夠發揮作用、做大事業的路給堵了。他沒有經過系統的、符合科舉考試的訓練,封建正統的文獄訓練沒有。所以這條路對他來講是斷的。他不能去安邦興國、治理國家做大事,但是要讓他做工、務農,曹雪芹還不甘心呢。所以只好寫文章,想讓大家知道他的才能,選擇了寫小說這條路。
中國古典長篇小說,絕大多數作品,它的題材、內容跟作者自己的情況是沒有直接關係的,因此大家對作者的情況也不注意,很少有。到現在甚至於誰著的都弄不清楚,《三國演義》,作者是羅貫中,對羅貫中的情況,諸位了解多少呢?研究者也講不清楚多少,因為羅貫中跟諸葛亮“借東風”沒有關係的,跟劉關張也沒有什麼多大關係。《金瓶梅》作者蘭陵笑笑生,蘭陵笑笑生是誰呢?這個也爭論來爭論去。
《紅樓夢》在流傳過程中實際上情況也差不多,知道《紅樓夢》作者是誰,也不是都知道。有些人說搞不清楚,有人說據說是曹雪芹。但是曹雪芹是怎么樣一個人呢,沒有什麼人了解。這個了解還是上一個世紀初,胡適他們一代新紅學派,開始對它的作者的家庭情況,做了一些歷史考證,才知道一些他的家庭情況,特別是他的祖輩的情況。所以我講呢,新紅學派在這一點上面,把小說跟作者、作者的家庭聯繫起來,這是對紅學的重大的貢獻,重大的貢獻,當然新紅學派,也有它嚴重的不足之處,我下面要提到。但是即使是如此,直接地關於曹雪芹的資料,也還是極少極少,到現在為止,還弄不清楚他究竟是誰的兒子,也不是說大家都不清楚,整個紅學界還意見不一致。應該說,有些說是曹顒的兒子,有些說是曹頫的兒子,甚至於還有提出《紅樓夢》不是曹雪芹寫的。那么曹雪芹生在什麼時候,他活了多大,這些問題說法上也都不一。在這種情況下,產生了一些依據不足、證據不足,在我看來是錯誤的一些成見,還是很重要的一些成見。如果我們研究這個問題不拋開這些成見,我認為很難接近於事實的真相,就不可能作為科學的研究。你在研究當中,有了成見以後,也很難用冷靜的、客觀的、用分析的態度來看待這些問題。哪些成見呢?我這裡舉些例子。
第一,認為曹雪芹一定是經過了像賈寶玉那樣的風月繁華生活,沒有經過這種生活,他哪裡寫得出來呀?這個是最普通的一個成見。所以,賈寶玉就是曹雪芹的影子或者化身,直接寫等號的這個很少。就是說從賈寶玉這個人物的話,基本上跟曹雪芹差不多,跟作者差不多,那么小說描寫的故事呢,雖然說將真事隱去了,但是基本上是曹家的一個家史,他們家庭的歷史構成,這是一種成見。
第二種,認為一部內容這么豐富、百科全書式的巨著,如果作者太年輕了,生活經歷、生活閱歷不夠是寫不出來的。先有這樣一個觀念,就是要寫《紅樓夢》的人,你比如幾歲寫,那你寫得出來嗎?二十幾歲人家認為還不夠,至少要在三十歲,三十多歲以後來寫,才有可能。在我看來這也是一種成見。
第三種,曹雪芹寫《紅樓夢》是在北京的西郊某一個山村裡面寫的,所謂“著書黃葉村”,這是一句詩裡面的,敦誠的詩裡面“不如著書黃葉村”。所以講著書黃葉村。都以為《紅樓夢》是在西郊的黃葉村里寫的,結果寫到後來呢,沒寫完,天不假年,忽然死掉了,所以《紅樓夢》沒有寫完(他)就死了。從這一個觀點出發呢,那么我們看到的抄本裡面,最接近於曹雪芹死的時候的本子,譬如說庚辰本,庚辰年是1760年,而曹雪芹死的話,(距)曹更早死還有三年到四年時間吧,這是最後整理的。認為這個呢是曹雪芹最後的定本,確定下來,我覺得這也是一種成見。
最後第四點還有,小說後四十回,雖然是後來的人給它續成的,給它寫成的,但其中必定有曹雪芹的殘稿,多多少少還寫了一點,或者大綱,或者再退一步講,有一些回目加以啟發,在這個基礎上才能夠把這四十回補寫完,這個在我看來也是成見。如此等等,都是我們很熟悉的一些說法,如果要成為一種確認,的確是如此,那就必須建立在可靠的材料基礎上,可是在我看來呢,事實上這些說法是經不起嚴格的檢驗的。
第二個問題,我講確定曹雪芹的生卒年,就是他什麼時候生、什麼時候死、是他能否過上曹家好日子的一個關鍵。這個問題實際上非常關鍵,有些人對生卒年的問題沒興趣,你們這些紅學家去爭論吧,早一年死,晚一年死,早幾年生、晚幾年生這有什麼關係,跟《紅樓夢》有什麼關係呢?這關係實在太大了,因為看法不同,曹雪芹出生的年月相差有十年之久,早的要早十年,晚的要晚十年,但是在曹雪芹出生以後發生的一件事情,就是曹家最大的事情,就是曹頫。他的父親被抄家了、犯罪了,全部財產抄沒,從此以後就敗落了,搬到北京來住。如果這個時候曹雪芹是三四歲,就像幼稚園時候,和這個時候曹雪芹是十三四歲,能一樣嗎?這就太不一樣了,如果曹雪芹是十三四歲,那他還有回憶,特別像他很聰明的人,小孩子時候的回憶,如果沒有,三四歲的時候就抄家了,他就根本沒有可能過上風月繁華的生活。你說這關係大不大,我覺得很大,他出生在哪一年,是沒有史料記載的,這是根據他死的那一年,跟他活了多少歲,倒推出來的,你死在哪一年,那你活了多少歲,這么往上一推,就知道生在那一年,它是這樣推出來。
那么記他歲數的資料呢,只有兩條,一條是曹雪芹的朋友,敦誠、這個敦誠要比曹雪芹小十歲,年紀很小。在甲申年寫的,也就是1764年2月2號以後,這一年最初的詩,他是挽曹雪芹的。詩裡面寫道:他寫到曹雪芹活了幾年,他寫的輓詩曾經改過,因此有兩個稿子,一個稿子呢,說“四十蕭然太瘦生”。四十歲呀,這么淒涼的,人又那么的瘦,死的時候,他是入殮的時候一定是看到了,說是“太瘦生”,第二稿裡面講的,叫“四十年華付杳冥”,四十年華,活了四十歲的時候,就去見上帝了,“付杳冥”,就到陰間裡去了。這兩次的改稿裡面,文字調動很大,四十兩個字開頭用四十兩個字,沒有動。那么,曹雪芹應該是活了四十歲。第二個材料呢,也是曹雪芹的朋友叫張宜泉寫的,張宜泉呢,沒有參加曹雪芹的葬禮,大概他不知道訊息,曹雪芹又不是名人,又不是什麼大官,他死在西郊的時候,張宜泉是住在東南面,所以這個相隔還很遠,他大概是後來知道的,所以寫了一首詩叫《仿芹溪居士》,“芹溪”就是曹雪芹的號,哀傷他、悼念他,在這個詩的前面,他加了一個小序,小序裡面講,“年未五旬而卒”,他的年紀沒有活到五十歲就死了,這兩個材料本來並不矛盾,四十歲也是沒有到五十歲就死了。不過一個講得很具體,很確鑿,四十,一個呢,講得很籠統,不大確定,這兩個材料照例來說前面這個材料是可靠的,應該做依據。為什麼呢?因為,敦誠、敦敏的關係跟曹雪芹的關係還比較早,在西郊之前,他們就有交往,這是一個。更重要的呢,他寫輓詩的時候,是知道死者年齡最確切的時候對不對?我們平常、你可能對我的估計,蔡先生你看上去大概六十剛出頭一點嘛,或者有些人問:你到七十歲了嗎?那么總是不太確定。就是我們朋友之間,可能除了特殊問過以後,也不是了解得很多。但是死的時候,要寫公告,享年四十歲,這個大家都知道,本來不知道的人,他四十了,活到八十幾歲,九十歲,那都知道,所以從這一點來講,他這個材料是確切的。
第二,有人說,虛構嘛,有時候籌齊整數嘛,四十就不一定就是四十,也可以是四十幾嘛,這個話寫在別的詩歌裡面也可能,獨有寫輓詩的時候,說人家明明活了四十三四歲,或者四十五六歲,甚至四十八九歲,你一定要給人家減掉多少歲,說是活到四十歲,而且兩次都不改,這可能性沒有。講四十年華就是四十年華,但是現在有相當多的人,都贊成、都運用,都看重張宜泉的說法,說“年未五旬”。他說他這個是一句散文的話,沒有到五十,既然沒有活到五十,你猜他四十二三也可以,猜他四十八九也可以,而且大多數的人都是猜他活到四十八九,總希望曹雪芹活得長一點,這樣的話,他才好好解釋抄家的時候,他已經十幾歲了,那個時候所以他有一段生活這都是從這個觀念出發的,這一點我說不對,我們要從事實出發,我們每一個材料都要推定它的可信程度,雍正兩年,到雍正五年年底下旨抄家,就算雍正六年開始抄家,虛歲才四歲,實足還在三歲左右,這能懂得什麼,這既無回憶,也談不到風月繁華生活,何況曹頫到後來的話,生活已經不得了,很差很差了,就是天天買菜的錢,都要去當東西去買,何以見得?抄家的時候抄到什麼東西,這有帳單,都有公文在那裡,就在雍正十三年底,乾隆元年的時候,因為皇帝改了,這個時候所有犯罪的人都是要寬免、寬赦的這是不錯的,有一個公文裡面提到,曹頫、就是他的父親,因為“少老抑棧”這是他被抄家的直接的理由,直接的原因,而應該賠出來多少銀子,至於他的公款欠款的話,那當然不要說了,那多少萬兩了,那這個家抄了,東西全部充公了就拉倒了,獨有這個東西要賠出來,賠出來的數目是多少呢?四百三十三兩二錢,這個也不算多嘛,四百三十三兩二錢,《紅樓夢》里寫到王熙鳳一下子要老尼姑就要了兩三千兩搬來三千兩銀子,說是打發打發,所以四百多兩銀子這不算太多,而且這個銀子你有錢不敢不還,但是沒錢也就還不出,這樣的話,從曹頫被抄家,到雍正末年,乾隆初年的時候,這有七八年時間裡面,他還了一些,還了多少呢?還了一百四十一兩,還欠三百零二兩二錢,就是說這些非要還不可的錢,他每年還個一兩、二兩、十兩,這樣的話才還到三分之一還不到,還有三分之二的錢還不出來,到那個時候,這個時候乾隆皇帝,剛剛做皇帝的乾隆給免了,特困生,就像你考進大學交不起學費。但是,學雜費給你免掉一樣,他家裡是非常困難,特別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這個時候開始寫的《紅樓夢》,那怎么是現代的《紅樓夢》呢,這根本不可能。所以我的結論是曹雪芹不可能有風月繁華的經歷,這一點可能聽的人,也許覺得,這樣來講你太大膽了,是不是還能再想想辦法,讓他經歷經歷,就沒有這個經歷,這是我講的第二點。
我這個說法跟現在流行的,或者是很多權威的說法不一樣的話,你們可以研究,也可以提出批評,我只能把我自己的看法說出來。
第三點我要講,他神遊於失去的樂園。他老是,經常夢想失去的樂園,而且這種事情說出來的話呢,就像身臨其境一樣,曹雪芹很會講,曹雪芹隨著家人被抄沒的家人回到北京的時候,還是幼年,就是我們講三、四歲了,說他虛歲吧,算他四歲吧,四歲的時候回到北京,發還給他崇文門外十七間半房子,過去叫蒜市口,現在是大馬路了,廣安大街。所以他一方面不可能有對於南京,對秦淮河的種種回憶,在這個年齡的話,剛剛會講話,是什麼都想問的時候,而他家裡那些人呢,真正是家庭有這樣一個大的對比時候,沒有地方訴說的時候。那個小孩子剛剛很聰明,或者已經會講話了,最好跟他講話,他們家裡有什麼人呢,有兩氏孀婦,也就是說,有兩代的寡婦,一個是他爺爺曹寅的妻子李氏,就是李旭的妹妹,一個是他的伯母,就是他的伯父曹顒已經死了,他的妻子馬氏,祖母、伯母,還有他的雙親、父母,可能還有幾個老家人,因為他被抄家的話,所有的丫鬟什麼,都賣掉了,都送掉,都給了後任了,但後來呢,因為照顧他爺爺的關係,曹寅,曹寅的關係實在太大了,養他們的遺孀,所以發還給他們這十七間半房子,這十七間半房子是發還給他的,讓他度日子。還發還給他三對僕人,三對嘛,我想是三男三女,三個女的丫鬟或者三個老嬤子,三個老家人,僕人,這樣有六個人在這兒。因為他們自己家裡的親人家口也還有一些,這些人都可能給曹雪芹講,從前你爺爺的時候是怎么樣怎么樣,你爸爸的時候是怎么怎么樣,我們家裡以前是怎么樣怎么樣,可能講得是繪聲繪色。而且是很動感情,而小孩子的時候,從小就接受,他看到的是非常窮困的沒落的生活,但想到的在他出生初甚至出生前,十幾年,曹寅死掉,是在曹雪芹出生前十二年就死掉了,曹顒去世也有九年十年,他的伯父。這個之前,特別是在曹寅的時代,那他曹家是非常顯赫的,這些事情是會不斷地給他講,這呢形成了他的一種,從小就夢想,他家裡是這樣的。有時候呢,想像比現實感受更活躍,如果你們有過創作經驗的人就知道,不要低估了想像的能力。能寫出一個金粉世家的家庭的不一定是富家子弟,何況曹雪芹有家裡這么些情況給他講,那么他直接的感受沒有,光是聽這個故事還不行。
曹雪芹到了北京以後,他是比誰都有機會進那些王府、侯門,深宅大院,為什麼呢?因為他們上代的關係,他的曾祖父曹系的妻子孫氏是康熙皇帝的保姆,所以康熙皇帝封她為一品夫人太夫人,一品太夫人,這就是曹雪芹的曾祖母,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是康熙皇帝的奶兄弟,等於,從小一起長大的,很小的時候,他就是康熙皇帝的近侍,就是服侍他的,近侍,隨他讀書,隨他什麼,後來他做的職務雖然是江寧職造等職,但是實際上他擔負的責任比誰都大,他還兼江南的情報局長一樣,他可以寫秘奏,直接報告康熙皇帝,吏治鄉情當時的官吏怎么樣,我看上去某個人老是撈錢,某個人不錯,老百姓哪個地方受災害了,有什麼怨恨,他都直接寫秘密奏章給康熙,他還兼,今天講“統戰部長”這個職務,聯絡江南漢人裡邊的有地位的知識分子,廣交斯文朋友。所以他們這一家,上代跟在京城裡的關係是很密切的,曹寅有兩的女兒,不是兩個妹妹,兩個女兒嫁給了親王,其中一個叫納魯蘇,所以他們在北京的親戚,故交,舊時候有來往的人一定很多,但曹頫既然犯了罪,作為一位罪犯到了北京,他這個罪犯,過去叫枷號,枷就是木頭夾子套在頭上示眾的。這當然大人之間來往可能顧忌多一點,但是像四五歲的小孩子誰領著都可以走,到這個王府去到那個王府去,都可以走走。所以在曹雪芹到了北京以後他所走過的深院大宅是很多很多的。
所以我有一次跟我們紅學界的朋友講,我說你別看《紅樓夢》里寫的劉姥姥進大觀園,進榮國府裡面很驚奇的樣子的眼睛,看到自鳴鐘是什麼什麼,我說這就是,可能就是曹雪芹的眼睛,他說你講得精采,誇獎我,我覺得跟劉姥姥不一樣的話,劉姥姥從來沒見過這樣,而他呢,看這些東西,看到人家深宅大院的時候,他的想法就會不一樣,就想到了,我祖母講過了,我們家裡過去比你還闊呢,譬如說我祖父,在做江寧織造的時候,就親自接駕四次,在他的織造府作為行宮,這誰有這么闊。所以他那時候看到人家豪富的話,他的心情是複雜的,再說他交往的當中這些宗室子弟,在政治鬥爭中敗落的是很多很多,比如說敦誠、敦敏,敦誠、敦敏的上代就是努爾哈赤的第十二子,阿濟格,很有名的親王,後來也是在政治鬥爭里敗落了,所以他的子孫,說是宗室,就和普通老百姓一樣,他到北京以後,聽到以前是玉堂金馬,後來是陋室蓬窗,這種事情聽到不知道有多少,而且曹雪芹這個人又會講,如果平時不講的話,喝酒,喝了幾杯的話,他一定講,不但講還得哭,我這個話不是憑空想像的,敦誠敦敏的詩裡頭多次提到“燕市哭歌悲與合,秦淮風月憶繁華”,“燕市”嘛就是北京,一面哭著一面唱歌,悲嘆自己的身世的不幸,“遇合”就是遭遇命運,秦淮河的風月他還在回憶著,當然敦誠敦敏弄不清楚,這是回憶還是他聽來的夢遊,我說是他聽來的,他夢想的自己本來家庭是怎么怎么好,因為敦誠比曹雪芹小十歲,敦敏比曹雪芹小五歲,比曹雪芹年紀還輕呢,看到他喝酒的時候,在講這些,發這些牢騷的時候,就不斷地講起來是頭頭是道,講得如身臨其境,特別是講曹寅那個時候,曹寅最繁華時代,所以敦誠敦敏的詩裡面,已經可以看出他有一些誤會,敦誠敦敏的一些誤會,以為曹雪芹有過風月繁華的經歷,現在在回憶,現在在夢想。但是這些詩句也可以不做這樣解釋,夢遊那裡這也可以,但是有一句話我可以確定敦誠敦敏的確是在曹雪芹的生動描繪下產生了誤解,就是有一句詩叫“揚州舊夢久已覺”,揚州呢,古代在東吳時代的話,它的直屬就是建業,是金陵,就是南京,所以指的就是南京,南京的夢早就醒了,這句筆下他有一個註解,敦誠有一個註解,雪芹,曹雪芹曾隨先祖寅,寅就是曹寅,隨著先主寅,織造之任,在江寧織造裡面生活過,所以我講他,夢已經醒了,這個顯然是誤解,不是你敦誠、敦敏認為他活了四十歲的嗎,如果他要隨著他祖父而且有記憶的話,那起碼再多活二十年、三十年,因為他祖父在他出生前12年就死掉了,而且12年前生的話,那也沒有記憶呀,那還要大,所以實際上是趕不上了,要趕得上的話,曹雪芹要活到六七十歲了,這正如《紅樓夢》裡面王熙鳳有一次談到省親的時候,給人家講,以前這個皇帝南巡,這個熱鬧,可惜我們遲生了二三十年,沒有趕得上看那個熱鬧,這才是真的,沒有趕得上,所以我們說這些都說明曹雪芹的這個《紅樓夢》里寫的東西。主要是他想像出來的,他在不斷地把這些生活素材自己家裡當然是為主,還有他看到的現在的富家,還有他看到的沒落的那些宗室子弟,這樣的話,他就不斷地在思想上醞釀起來,要寫一部書,一個風月繁華的大家庭,最後到一敗塗地,沒落,這樣一種構思,逐漸地形成。
第四點,我想講一講呢,就是講他的窮困倒霉的命運造就了偉大的文學家,曹雪芹不幸的遭遇,造就了他這個的偉大文學。乾嘉的時候,有一個人,他的筆名或者講,外號叫二知道人,二知道人講了什麼話呢,他說“蒲聊齋之孤憤”,蒲聊齋就是蒲松齡寫《聊齋》,他的孤憤,“孤”是孤獨的孤,“憤”是憤慨的憤,孤憤,就是一個人的心裡的積鬱,憤慨,孤憤“假鬼狐以發之”,借著鬼狐,裡面寫鬼、寫狐狸精的,“假鬼狐以發之”,來發泄出來,“施耐庵之孤憤,假盜賊以發之”,盜賊那就講一百零八將了,梁山好漢,寫梁山好漢來發泄他內心的激憤,孤憤。“曹雪芹之孤憤,假兒女以發之”,借兒女故事發泄出來,“同是一把辛酸淚”,同樣都是一把辛酸淚,心裡都有不平,都有激憤,才寫出這么一部小說,我覺得這個話也講得很深刻。
你說曹雪芹最大的恨,最大的遺憾是什麼呢,我覺得不僅僅是生活上面,過去能夠吃大魚大肉,什麼。最好的寫的紅樓宴裡面的那種菜,現在呢只能吃粗茶淡飯,不是這個,最重要的他覺得他的環境,他的路給堵住了,就是他這一生能夠發揮作用,做大事業的路,給堵了,為什麼小說開頭要寫一個“女媧補天”的補天石,那么列了多少萬塊,三萬六千塊零一塊,大家都去補天了,這一塊不用,這幾句話你們好好體會,“誰知此石自經鍛鍊以後”所謂鍛鍊,實際上就是學習。脂硯齋評語裡面講到,人不能不學,若你要怕學,就是補天石經過一番鍛鍊以後,靈性已通,學了以後就靈性通了,煩惱就來了,靈性就通了,“因見眾石俱得補天”,因為看到所有的石頭都能夠去補天,“獨自己無材,不堪入選”,選不上,沒有材,“遂自怨自嘆,日夜悲號慚愧”,“補天”就是安邦治國,在古人看來這是男子漢的大事業,探春講,但凡我是一個男人,我早就做一番大事業去,安邦治國,做大事業,實際上就是做官了,為國家做些事情,“入選”實際上就是參加科舉考試,為朝廷選重,被它錄用,這樣你才能安邦治國。在這一點上,了解他的脂硯齋曾經批,他說他“無材補天,幻形入世”,這八個字就是作者一生的慚恨,慚愧、遺憾,一生的慚愧,還有一條批,我覺得特別有趣,這大概是他的上輩人批的,他說“剩下這一塊”,就是剩下一塊,沒有用了,“便生出這許多故事來”,許多故事來,就寫出《紅樓夢》故事來,“使當日雖不以此補天”,假使當日雖不能夠考試去做官,做大事,雖不能以此補天,“就該學去補地之坑陷”,就該去種田、做功,做些實實在在的事,補地之坑陷,地是坑坑窪窪做些好事情,使地能夠平坦,使這個地能夠平坦一點,“而不得有此一部鬼話”,就不會寫出這么一部鬼話來,把《紅樓夢》稱之為,很戲謔地稱之為一個鬼話,鬼話嘛,你可以解釋為荒唐言,胡說八道,實際上他這個也是故事,也是前代人,很多已經成為鬼的前代人的故事,就不會有這個。
可見,曹雪芹補天的此路不通,這是他的很大的遺憾,一方面,過去要考科舉制度,你不能今天想的,曹雪芹文章寫得那么好,為什麼不好去考呢,難道他考不取嗎,本領不夠吧!這個《紅樓夢》里,講賈寶玉的時候就講過,這是兩個路子,他沒有經過系統的訓練,這個系統訓練,就是符合科舉考試的訓練,封建正統的文獄訓練沒有,把《四書》《五經》背得非常熟,把經義讀得爛透,能寫八股文章,這才能考中,自學成才的人,他喜歡什麼就讀什麼,這個事情胡適也說他沒有很好地經過文獄訓練,雖然他是個天才,看得出他沒有經過訓練,自學成才。但是他這樣,給他增加了雜學的知識,特別是他的哲學,什麼都懂點,醫學也懂得一點,建築也懂得一點,紡織也懂得一點,飲食也懂得,這對寫小說來講,正是一個非常有利的條件,另外根本一點是,他的家庭環境政治條件是不合格的,這個大家今天也能理解,我們今天考大學已經不強調這個了。就這樣,還沒有聽說過,剛剛幾年前父親犯了重罪,他兒子去考試能夠考一個狀元的,這怎么行呢,這都要調查的,父親是做什麼的。所以這條路對他來講,從他準備的條件,他也沒有,他沒有經過嚴師教督的嚴格訓練,從他客觀上講,他也沒有考試被錄取的希望,所以這條路對他來講是斷的,他不能去安邦興國、治理國家,做其他大事,但是要讓他做工務農,曹雪芹還不甘心呢,所以只好寫文章,想讓大家知道他的才能,選擇了走寫小說這條路。

作者簡介

蔡義江,(1934--)著名紅學專家、學者、教授;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專家。1954年畢業於前浙江師範學院(現浙江大學),畢業後留校任教;1978年調京,籌創《紅樓夢學刊》,成立紅學會;1986年任民革中央常委、宣傳部部長。曾任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紅樓夢學會副會長等職務。
蔡義江在中國古典文學特別是唐宋詩詞、紅學研究方面成績顯著。出版主要著作有:《紅樓夢詩詞曲賦評註》、《論紅樓夢佚稿》、《紅樓夢》校注、《蔡義江論紅樓夢》等,其專著和論文曾多次獲國家、省、市社科優秀成果獎。

目錄

一 為何要談成書問題?
二 有些成見須先拋開
三 資料須審辨可靠性
四 不珍惜資料也不行
五 還得從生卒年說起
六 生年比卒年更重要
七 沒有趕上過好日子
八 曹家沒有再起再落
九 大人為孩子說往事
十 親見親聞的是什麼?
十一 談舊引起不少誤會
十二 不能去補天的慚很
十三 不幸造就文學巨匠
十四 繁華夢構思的形成
十五 現實基礎上的虛構
十六 賈寶玉不是曹雪芹
十七 雪芹不只是增刪者
十八 為何虛擬石頭作書
十九 批書的是些什麼人?
二十 畸芴叟只能是曹頫?
二十一《風月寶鑑》和《石頭記》
二十二 批閱十載增刪五次
二十三 甲戌本是最後改稿
二十四 在黃葉村著書了嗎?
二十五 全書幾回很難說清
二十六 有矛盾破綻不奇怪
二十七 為何只抄出八十回?
二十八 續書原非高鶚所作
二十九 沒有曹雪芹一個字
三十 原作與續作的落差
附錄 《紅樓夢》版本簡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