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斑後海螯蝦

紅斑後海螯蝦

紅斑後海螯蝦(Metanephrops Thomsoni)廣泛分布於中國黃海南部、東海和南海,以及日本和菲律賓,棲息於200米左右水深的深海沙泥底,以各種海底生物及小魚為食。

基本信息

拉丁名: Metanephrops thomsoni (Bate)

英文名: scamip

俗名: 小龍蝦

綱目: 海螯蝦科

產地及產期:

中國沿岸均有分布。棲息於200米左右水深的深海區,以各種海底生物及小魚為食。

介紹:

額角比近緣種類的長,長度達頭胸甲的二分之一。體呈鮮紅色,鉗腳上有深紅色環節,此特徵有別於其他種類。體長達約12厘米。

概述

紅色環斑 紅色環斑

最大體長為180mm,通常90-120mm。體表呈粉紅色,腹面為淡粉紅或白色,眼睛為黑褐色並有金黃色反射。大螯足具顯著紅色環斑(菲律賓的標本大螯上無紅斑),腹部關節點不呈白色而與其他部位顏色相同。尾扇末緣白色,卵呈淺藍色。額後脊具3對頭後齒,頭胸甲具兩枚眼後刺,側頭後脊平滑且心脊上的小刺模糊,眼睛大呈腎狀。大螯只有很弱的棱脊且具細小顆粒,僅在掌部內緣具數枚大刺,但可動指基部外緣無大刺。腹部無背脊,表面滿布小陷點而刻紋弱,無縱溝且橫溝淺(在第一腹節背甲幾乎無),並於中央斷續且間隔寬大。因棲息水深較其他後海螯蝦淺,故較常捕獲,但產量不多,價格中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