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明材料力學

簡明材料力學,作/譯者,劉鴻文,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於2008年01月出版。

基本信息

簡明材料力學(第2版)

作/譯者:劉鴻文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年01月
ISBN:9787040239287 [十位:7040239280]
頁數:341
重約:0.424KG
定價:¥27.50內容提要

本教材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它保持了原書的風格和特色,作了少量的修訂。全書精選的材料力學的基本內容,與第一版相同,包括第1章至第13章,計有:緒論,拉伸、壓縮與剪下,扭轉,平面圖形的幾何性質,彎曲內力,彎曲應力,彎曲變形,應力狀態分析和強度理論,組合變形,壓桿穩定,動載荷,交變應力,能量方法和超靜定結構。《簡明材料力學》如不講授最後一章,並對其他章節作適當刪減,可用作少學時的材料力學課程的教材;若能在能量方法、超靜定結構等方面略作補充,《簡明材料力學》亦可用作多學時材料力學課程的教材。
劉鴻文主編的《材料力學實驗》(第3版)可與《簡明材料力學》配套使用。
與劉鴻文主編的《材料力學》(第4版)配套的、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材料力學學習指導書》,也可供使用本教材的學生複習、解題及教師備課時使用。

目錄

第1章 緒論
1.1 材料力學的任務
1.2 變形固體的基本假設
1.3 內力、應力和截面法
1.4 位移、變形與應變
1.5 桿件變形的基本形式
習題
第2章 拉伸、壓縮與剪下
2.1 軸向拉伸與壓縮的概念和實例
2.2 拉伸或壓縮時桿橫截面上的內力和應力
2.3 材料拉伸時的力學性能
2.4 材料壓縮時的力學性能
2.5 失效、安全因數和強度計算
2.6 桿件軸向拉伸或壓縮時的變形
2.7 軸向拉伸或壓縮的應變能
2.8 拉伸、壓縮超靜定問題
2.9 溫度應力和裝配應力
2.10應力集中的概念
2.11剪下和擠壓的實用計算
習題
第3章 扭轉
3.1 扭轉的概念和實例
3.2 外力偶矩的計算扭矩和扭矩圖
3.3 純剪下
3.4 圓軸扭轉時的應力
3.5 圓軸扭轉時的變形
3.6 扭轉應變能
3.7 圓柱形密圈螺鏇彈簧
3.8 矩形截面桿扭轉理論簡介
習題
第4章 平面圖形的幾何性質
4.1 靜矩和形心
4.2 慣性矩和慣性半徑
4.3 慣性積
4.4 平行移軸公式
4.5 轉軸公式主慣性軸
習題
第5章 彎曲內力
5.1 彎曲的概念和實例
5.2 梁的支座和載荷的簡化
5.3 剪力和彎矩
5.4 剪力方程和彎矩方程剪力圖和彎矩圖
5.5 載荷集度、剪力和彎矩間的關係
5.6 剛架和曲桿的彎曲內力
習題
第6章 彎曲應力
6.1 梁的純彎曲
6.2 純彎曲時的正應力
6.3 橫力彎曲時的正應力
6.4 彎曲切應力
6.5 提高彎曲強度的措施
習題
第7章 彎曲變形
7.1 工程問題中的彎曲變形撓度和轉角
7.2 撓曲線的近似微分方程
7.3 用積分法求彎曲變形
7.4 用疊加法求彎曲變形
7.5 彎曲應變能
7.6 簡單超靜定梁
7.7 提高梁彎曲剛度的措施
習題
第8章 應力狀態分析和強度理論
8.1 應力狀態概述單向拉伸時斜截面上的應力.
8.2 二向和三向應力狀態的實例
8.3 二向應力狀態分析
8.4 二向應力狀態的應力圓
8.5 三向應力狀態簡介
8.6 廣義胡克定律
8.7 複雜應力狀態下的應變能密度
8.8 強度理論概述
8.9 四種常用強度理論
習題
第9章 組合變形
9.1 組合變形和疊加原理
9.2 拉伸或壓縮與彎曲的組合
9.3 斜彎曲
9.4 扭轉與彎曲的組合
習題
第10章 壓桿穩定
10.1 壓桿穩定的概念
10.2 兩端鉸支細長壓桿的臨界壓力
10.3 其他支座條件下細長壓桿的臨界壓力
10.4 歐拉公式的適用範圍經驗公式
10.5 壓桿的穩定校核
10.6 提高壓桿穩定性的措施
習題
第11章 動載荷
11.1 概述
11.2 動靜法的套用
11.3 受衝擊桿件的應力和變形
習題
第12章 交變應力
12.1 交變應力與疲勞失效
12.2 循環特徵、平均應力和應力幅
12.3 持久極限
12.4 影響持久極限的因素
12.5 對稱循環下的疲勞強度計算
12.6 不對稱循環下和扭彎組合下的疲勞強度計算
12.7 提高構件疲勞強度的措施
習題
第13章 能量方法和超靜定結構
13.1 應變能的計算
13.2 互等定理
13.3 卡氏定理
13.4 莫爾定理
13.5 用力法解超靜定結構
習題
附錄A 型鋼表
附錄B 習題答案
參考文獻
作者簡介

圖書信息2

作/譯者:劉鴻文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7年07月
ISBN:9787040060782 [十位:7040060787]
頁數:387
重約:0.335KG
定價:¥16.00內容介紹

《簡明材料力學》是根據國家教委1995年頒發的‘高等學校工科本科材料力學課程教學基本要求(中學時)”編寫的。本教材在內容上精選了材料力學的基本內容,全書包括第一間至第十三章,計有:緒論、拉伸、壓縮與剪下,扭轉,平面圖形的幾何性質,彎曲內力,彎曲應力,彎曲變形,應力狀態分析和強度理論,組合變形,壓桿穩定,動載荷,交變應力,能量方法和靜不定結構。 《簡明材料力學》如不講授最後一章,並對其他章節作適當刪減,可用於少學時的材料力學課程教材;若能在能量方法、靜不定結構等方面略作補充,《簡明材料力學》亦可用於多學時材料力學課程教材劉鴻文主編的《材料力學實驗》可與《簡明材料力學》配套使用。

編輯推薦

本書不再重印或換新版。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1 材料力學的任務
§1.2 變形固體的基本假設
§1.3 內力、應力和截面法
§1.4 位移、變形與應變
§1.5桿件變形的基本形式
習題
第二章 拉伸、壓縮與剪下
§2.1 軸向拉伸與壓縮的概念和實例
§2.2 拉伸或壓縮時的內力和橫截面上的應力
§2.3 材料拉伸時的力學性能
§2.4 材料壓縮時的力學性能
§2.5 失效、安全係數和強度計算
§2.6 軸向拉伸或壓縮的變形
§2.7 軸向拉伸或壓縮的變形能
§2.8 拉伸、壓縮靜不定問題
§2.9 溫度應力和裝配應力
§2.10 應力集中的概念
§2.1l 剪下和擠壓的實用計算
習題
第三章 扭轉
§3.1 扭轉的概念和實例
§3.2 外力偶矩的計算扭矩和扭矩圖
§3.3 純剪下
§3.4 圓軸扭轉時的應力
§3.5 圓軸扭轉時的變形
§3.6 扭轉變形能
§3.7 圓柱形密圈螺鏇彈簧
§3.8 矩形截面桿扭轉理論簡介
習題
第四章 平面圖形的幾何性質
§4.1 靜矩和形心
§4.2 慣性矩和慣性半徑
§4.3 慣性積
§4.4 平行移軸公式
§4.5 轉軸公式主慣性軸
習題
第五章 彎曲內力
§5.1 彎曲的概念和實例
§5.2 梁的支座和載荷的簡化
§5.3 剪力和彎矩
§5.4 剪力方程和彎矩方程剪力圖和彎矩圖
§5.5 載荷集度、剪力和彎矩間的關係
§5.6 剛架和曲桿的彎曲內力
習題
第六章 彎曲應力
§6.1 梁的純彎曲
§6.2 純彎曲時的正應力
§6.3 橫力彎曲時的正應力
§6.4 彎曲切應力
§6.5 提高彎曲強度的措施
習題
第七章 彎曲變形
§7.1 工程問題中的彎曲變形撓度和轉角
§7.2 撓曲線的近似微分方程
§7.3 用積分法求彎曲變形
§7.4 用疊加法求彎曲變形
§7.5 彎曲變形能
§7.6 簡單靜不定梁
§7.7 提高彎曲剛度的措施
習題
第八章 應力狀態分析和強度理論
§8.1 應力狀態概述單向拉伸時斜截面上的應力
§8.2 二向和三向應力狀態的實例
§8.3 二向應力狀態分析
§8.4 二向應力狀態的應力圓
§8.5三向應力狀態簡介
§8.6 廣義胡克定律
§8.7 複雜應力狀態的變形比能
§8.8 強度理論

圖書信息3

內容介紹
本書是參考教育部高等學校力學基礎課程教學指導分委員會2008年編制的“理工科非力學專業力學基礎課程教學基本要求(試行)(B)”編著的。通過對材料力學原有的知識結構體系最佳化,本教材精選了材料力學的基本知識內容,系統介紹了桿件的內力、應力強度、變形剛度、穩定性、動載荷、能量法、超靜定問題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 讀者對象:本教材適合機械類、近機械類專業本、專科生使用,學時為48~64學時,也可供類似專業高等職職業教育的學生使用,結合網路資源也可供成人業餘教育和網路教育使用。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引言 (1)
第二節 變形固體的基本假設 (3)
第三節 外力、內力、應力與應力狀態 (5)
第四節 線應變切應變 (7)
第五節 桿件的內力分量與變形的基本形式 (7)
習題A (9)
習題B (9)
第二章 桿件內力分析 (11)
第一節 軸向拉壓變形的內力分析 (11)
第二節 扭轉變形的內力分析 (13)
第三節 彎曲變形的內力分析 (15)
第四節 彎矩、剪力與載荷集度之間的微分關係 (20)
第五節 組合變形的內力分析 (22)
總結與討論 (24)
習題A (24)
習題B (26)
第三章 直接實驗強度條件下桿件應力和強度分析 (29)
第一節 桿件軸向拉壓變形時的應力 (29)
第二節 材料的力學性能與失效判據 (31)
第三節 剪下與擠壓的實用強度分析 (38)
第四節 圓軸扭轉時應力和強度分析 (42)
第五節 非圓截面桿扭轉 (47)
第六節 細長梁彎曲時應力和強度分析 (49)
第七節 提高梁彎曲強度的措施 (56)
第八節 斜彎曲及拉壓彎曲組合時強度分析 (60)
總結與討論 (63)
習題A (64)
習題B (65)
第四章 桿件變形分析 (71)
第一節 桿件軸向拉壓變形 (71)
第二節 圓軸扭轉變形 (75)
第三節 積分法求梁彎曲變形 (76)
第四節 疊加法求梁彎曲變形 (82)
第五節 提高梁彎曲剛度的措施 (87)
總結與討論 (88)
習題A (88)
習題B (89)
第五章 能量法 (93)
第一節 概述 (93)
第二節 外力功與桿件的彈性變形能 (93)
第三節 莫爾定理及其套用 (97)
第四節 圖形互乘法 (101)
第五節 互等定理 (104)
總結與討論 (106)
習題A (106)
習題B (108)
第六章 複雜應力狀態分析及強度理論 (111)
第一節 應力狀態分析實例 (111)
第二節 平面應力狀態分析 (113)
第三節 三向應力狀態簡介 (117)
第四節 廣義胡克定律 (118)
第五節 複雜應力狀態的應變能密度 (119)
第六節 強度理論 (120)
第七節 扭轉與其他變形的組合 (125)
總結與討論 (129)
習題A (129)
習題B (131)
第七章 受壓桿件的穩定性設計 (135)
第一節 壓桿穩定的概念 (135)
第二節 細長壓桿的臨界壓力 (137)
第三節 臨界應力總圖 (141)
第四節 壓桿的穩定性設計 (143)
第五節 提高壓桿穩定性的措施 (148)
總結與討論 (150)
習題A (150)
習題B (151)
第八章 動載荷與交變應力 (155)
第一節 概述 (155)
第二節 構件受加速度作用時的動應力 (156)
第三節 構件受衝擊時的動應力計算 (159)
第四節 疲勞破壞及其特點 (164)
第五節 材料的持久極限 (165)
第六節 影響構件持久極限的因素 (168)
第七節 構件疲勞強度計算 (172)
總結與討論 (172)
習題A (173)
習題B (176)
第九章 超靜定結構 (180)
第一節 概述 (180)
第二節 拉壓桿超靜定問題 (182)
第三節 簡單超靜定梁的解法—變形比較法 (187)
第四節 用力法解超靜定問題 (190)
第五節 對稱性在超靜定分析中的套用 (195)
總結與討論 (198)
習題A (199)
習題B (200)
附錄A 平面圖形的幾何性質 (204)
A.1 形心和靜矩 (204)
一、形心 (204)
二、靜矩 (204)
三、組合圖形的形心和靜矩 (205)
A.2 慣性矩和慣性積 (208)
一、慣性矩 (208)
二、慣性半徑 (208)
三、極慣性矩 (208)
四、慣性積 (209)
五、簡單圖形的幾何性質 (209)
六、組合圖形的幾何性質 (211)
A.3 平行移軸公式 (212)
A.4 轉軸公式與主慣性矩 (213)
一、轉軸公式 (213)
二、主慣性軸和主慣性矩 (214)
三、形心主慣性軸和形心主慣性矩 (215)
習題A (216)
習題B (217)
附錄B 型鋼表 (223)
附錄C 典型問題有限元模擬結果 (240)
一、有限單元法簡介 (240)
二、問題描述及結果分析 (240)
習題答案 (246)
參考文獻 (254)

前言

液壓與氣壓傳動技術是近些年發展迅速、套用領域越來越廣的技術之一,隨著相關技術的發材料力學作為機械類、近機械類專業本專科生直接面向工程設計的重要技術基礎課程,歷來受到重視。近年來各級各類高等學校材料力學課程教學的總學時都在減少,而後續專業課程對材料力學課程的各種要求卻沒有降低,另外套用型人才、複合型人才培養對材料力學的教學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這都對材料力學課程傳統教學模式和教材內容提出了現實的問題:學時減少,難度降低,但對內容的系統性和覆蓋面卻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編寫出版一種《材料力學》教材,既能適應學時減少的當前形勢、又能滿足後續課程對材料力學教學的基本要求,還能考慮到學生繼續學習力學類課程的內容、方法需求,成為目前材料力學教學面臨的新問題。
本教材根據機械類、近機類的專業特點,構建了層次分明的材料力學各部分教學內容之間的關係,最佳化了教學內容。本教材打破傳統材料力學教材的固定編排模式,採取工程問題設計和製造流程的思路編寫教材,將傳統的材料力學按桿的變形進行分章編排,採用基本變形加組合變形的模式,四種基本變形均使用外力、內力、應力強度、變形剛度的循環過程,改為按內力、應力、變形進行分章編排,另外將以往教材在各章分散出現的內容集中起來,從而使體系更合理、內容更精練。
隨著有限元模擬和其他數值計算商業軟體的不斷完善和套用,材料力學教學的重點不再強調複雜、煩瑣的計算過程和計算方法,在掌握基本概念、方法的基礎上,培養學生較強的力學建模能力是當前材料力學教學中應大力關注的。利用典型工程實際問題的分析過程,通過設定一些力學建模問題,增強學生對力學的發散性思維能力,是編寫此教材的出發點之一。本教材注重通過工程實際問題提煉材料力學模型,引出力學理論,從而增強學生力學建模的能力和準確分析計算的能力。
在習題設定方面,注重開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習題結構多樣性,每章設計靈活多樣的判斷題、選擇題、填空題和計算題。結合工程圖片,設計了一些定性分析的題目,以培養學生力學建模和分析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關鍵字匯給出英語解釋,加大學生的專業外語辭彙量。另外本教材配有多媒體課件,方便教師授課和學生自學。
本教材由中北大學力學系編著,由徐鵬主編,關學鋒、張建軍、郝鐵生編著。其中第一章到第三章、第六章、附錄C由徐鵬編著;第四章、第七章由關學鋒編著;第五章、第九章由郝鐵生編著;第八章和附錄A由張建軍編著。書中插圖由研究生劉飛同學和關學鋒、張建軍繪製。
編 者
2011年6月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