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順甫以湘竹為青奴兒貺為名湘夫人賦以謝之

《管順甫以湘竹為青奴兒貺為名湘夫人賦以謝之》是南宋著名詩人南宋所做的詩詞之一。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管順甫以湘竹為青奴兒貺為名湘夫人賦以謝之
【創作年代】南宋
【作者姓名】李曾伯
【作品體裁】詞

作品原文

妾家淇園北封君,厥祖慈事宗蒼篔。子孫異代貞節聞,枝分一派從南巡。
千古流落湘江濱,幾番雨露敷新榮。斑斑不改啼紅痕,膏煎漆伐悔自矜。
卒以取禍罹斧斤,工巧斲削資它人。管城夫子出意新,作俑取義何其雲。
致之千里充吾庭,命以湯沐虞嬪名。彷佛太伯之文身,虛中直外圓且明。
不絲不穀不受塵,一笑不用捐千金。曲眉豐頰從雜陳,雖有多喙無一嗔。
晨夕薦我眠風欞,曲肱時復呼真真。骨雖非玉肌似冰,蝶夢不到巫山雲。
白家蠻素卿自卿,老我祝爾毋忘盟。以便吾體全吾神,招魂共讀離騷經。
推枕同作華胥民,只虞一夜秋氣清。猶筐中扇牆角檠,盍為青奴亦作白頭吟。

題 解

管順甫用湘竹編涼蓆贈人,併名之曰“湘夫人”。作者寫此詩答謝他。節選部分用擬人手法,說淇竹跟隨虞舜南巡至湘江,想像瑰麗。同情竹子因才得禍,讚揚竹子殺身成仁,服務人類的高尚品質。

注 釋

青奴兒:宋代用竹子編制的涼蓆。黃庭堅:“趙子充示竹夫人詩,蓋涼寢竹器,憩臂休膝,似非夫人之職,予為名曰青奴,並以小詩取之。”
貺:kuàng,賜贈。
妾家:古代女人自謙。此擬淇園竹之口吻。封君,受有封邑的貴族。秦漢以後,亦及婦女。
厥祖:其祖,淇園竹之祖輩。
淇園:周朝衛國的園林,以竹子聞名天下。
宗:師法。
蒼篔:蒼翠之篔簹。篔,yún,篔簹,生長在水邊的大竹子。
子孫句:淇園竹子從前代以來以貞潔聞名於世。異代,前代,前世。
枝分句:淇園竹子的一個分支從舜南巡至湘江流域。
千古二句:意為湘竹很早從淇水流域遷居而來。新榮,新興繁榮。
斑斑四句:寫竹涼蓆製作工藝。斑斑啼紅痕,湘竹上有黑點,傳說是湘妃的淚痕。斲,zhuó,砍伐。
膏煎漆伐:比喻有才學的人的人因才得禍。
自矜:抬高自己,自我誇耀。
卒以句:終於惹來禍患遭刀斧砍伐。
工巧句:細緻,精巧地被砍削加工成器物資助他人。斲,zhuó。
管城句:用竹子做成毛筆的創意新。管城夫子,毛筆的別稱。也叫“管城子”、“管城君”、“公”、“管城侯”。
作俑句:意謂竹子殺身成仁被製作成毛筆涼蓆者非常多。《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為其象人而用之也。”本謂製作用於殉葬的偶象,後因稱創始﹑首開先例為“作俑”。多用於貶義。何其,多么多。
致之句:意謂千里送涼蓆給我。
湯沐:特指為死者沐浴所用熱水等物。
虞嬪:當同“虞賓”,指堯的兒子丹朱。因虞以賓禮待之﹐故稱。丹朱不肖(不肖:子不像父,不賢,不才。指品德差,沒出息)﹐國亡。後因以喻失位之君。

作者簡介

李曾伯(?——1265),字長孺,號可齋,祖籍覃懷,僑居嘉興。理宗紹定三年(1230),知襄陽縣。嘉熙元年(1237),為沿江制置司參議官。三年,遷江東轉運判官、淮西總領。淳佑二年(1242),為兩淮制置使兼知揚州。九年,知靜江府兼廣西經略安撫使、轉運使。移京湖制置使兼知江陵府。寶佑二年(1254),改夔路策應大使、四川宣撫使。以事奉祠。起為湖南安撫大使兼知潭州。六年,再知靜江府。復以事罷。景定五年(1264),起知慶元府兼沿海制置使。曾伯以文臣主軍,長於邊事,為賈似道所嫉,於度宗鹹淳元年禠職。有《可齋雜稿》、《續稿》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