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蔡之亂

在武王病重時,周公旦曾去祭祀,為武王祈禱,他寫了一張小紙條,放在了盒子裡面。 同時,紂王的兒子武庚表面上雖然臣服,但是骨子裡恨透了周王。 這次戰事是繼武王滅殷之後,周公為徹底征服殷族及其同盟作出的最大功績,周朝的統治由此奠定下來。

1、管蔡之亂的鋪墊

周武王建立周朝以後,曾經為如何鞏固他的統治,尤其是對遠離國都豐、鎬的東方廣大地區諸候國的統治,而晝夜不安。他的弟弟周公姬旦,是一位有深謀遠慮的大政治家,是他奪取天下、鞏固政權的主要助手,為他提了個好建議:一、把商紂王的兒子祿父(也叫武庚)封為商侯,繼續留在商都,用這個辦法來安撫其他商朝的貴族和諸侯;二、派他的第第管叔、蔡叔、霍叔分別擔任管國、蔡國和霍國的國君,由他們對祿父及其他東方廣大地區的商朝逸民和諸侯國君加以監視,歷史上稱為“三監”。另外,從長遠計議,周公認為黃河以南、伊洛一帶原是夏王朝統治者居住的地方,披山襟河,形勢險要,又處於天下的中心,便於天子控制各個諸侯國,也便於各個諸侯國向周天子納貢,應該在此另建新都。這些建議都被武王採納,成為了日後管蔡之亂的伏筆。

2、武王的突然病逝,周公輔政

滅商後的第二年,周武王病逝。他13歲的兒子姬誦即位,姬誦就是周成王。在武王病重時,周公旦曾去祭祀,為武王祈禱,他寫了一張小紙條,放在了盒子裡面。這些也成為了後來管叔和蔡叔對周公進行誣陷的假證據。根據周武王的遺願,周公旦和召公?amp;#93;(音“是”)共同輔政,周公為了鞏固周王朝的統治,嘔心瀝血,兢兢業業。傳說,他洗頭髮的時候,一碰到賢人求見,就馬上停止洗髮,把頭髮握在手裡去見他們;吃飯的時候,聽說有人求見,就把來不及咽下的飯菜吐出來,去接見那些求見的人。這就是後來“周公吐哺”成語的來歷。

3、鎬京謠言頓起

同時,紂王的兒子武庚表面上雖然臣服,但是骨子裡恨透了周王。他巴不得周朝發生內亂,重新恢復殷商的統治。於是,他乘亂聯絡了一批殷商的舊貴族,還煽動東夷等族,明目張胆地造起反來。他們謠言說周公想要篡位,那個小紙條里寫的就是叫武王趕緊病死,自己好篡位。於是,周公與年輕的周成王進行了一次談話,並且打開了盒子,原來紙條里寫的是周公願意自己死去,來換武王的陽壽,周成王十分感動。

4、周公東征

是時武庚利用戰機,聯絡庸、奄、薄姑、徐戎、淮夷、熊(祝融)、盈(贏)諸族共圖復國,聲勢遠比新起而內部分裂的周強大。周公和召公「內弭父兄,外撫諸侯」,經過三年東征,平定了三監叛亂。《逸周書·作雒》篇說,武庚北奔,管叔自殺,蔡叔被囚;周公征服熊、盈之族十七國,俘淮夷之族九邑。《孟子·滕文公》篇則說,其滅國五十。地居河汾之東的唐也起事策應武庚的叛亂,後為周公誅滅。這次戰事是繼武王滅殷之後,周公為徹底征服殷族及其同盟作出的最大功績,周朝的統治由此奠定下來。

5、確定周禮,大封諸侯

周公旦做《周禮》,今從其思想內容分析,則說明儒家思想發展到戰國後期,融合道、法、陰陽等家思想,與春秋孔子時思想發生極大變化。《周禮》所涉及之內容極為豐富。大至天下九州,天文曆象;小至溝洫道路,草木蟲魚。凡邦國建制,政法文教,禮樂兵刑,賦稅度支,膳食衣飾,寢廟車馬,農商醫卜,工藝製作,各種名物、典章、制度,無所不包。堪稱為上古文化史之寶庫。建都洛邑後,周公旦開始實行封邦建國的方針。他先後建置71個封國,把武王15個兄弟和16個功臣,封到封國去做諸侯,以作為捍衛王室的屏藩。另外在封國內普遍推行井田制,將土地統一規劃,鞏固和加強了周王朝的經濟基礎。極大的削弱了殷商部族的反動勢力,周朝的統治逐漸走向正軌,並且創造出了著名的“成康盛世”。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