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菇

竹菇

竹菇zhú gū竹菇是生在竹根上的菌,又名竹肉、竹蓐,《本草綱目·菜部五》中有如此記述:“生朽竹根節上,狀如木耳,紅色,大如彈丸,味如白樹雞。”用竹肉煲湯,其味尤其鮮美,只因它自帶鮮味,故而隔院亦能誘人垂涎欲滴,饞心慌然。此外,還有清·陳維崧《丁香結·詠竹茹》詞序寫到了竹菇,是這樣寫的:“竹菇,竹間蕈也,小如錢,色如臙脂,雨後叢生,離離可愛,惟 陽羨 山中有之,他處所無。” 清·曹寅《菊蟹竹菇》詩:“竹菇丁倒自圓勻,縛束韓彭一輩新。”可參見“ 竹肉 ”。

基本信息

簡介

竹菇

zhú gū

竹菇竹菇

竹菇是生在竹根上的菌,又名竹肉、竹蓐,《本草綱目·菜部五》中有如此記述:“生朽竹根節上,狀如木耳,紅色,大如彈丸,味如白樹雞。”用竹肉煲湯,其味尤其鮮美,只因它自帶鮮味,故而隔院亦能誘人垂涎欲滴,饞心慌然。此外,還有清·陳維崧《丁香結·詠竹茹》詞序寫到了竹菇,是這樣寫的:“竹菇,竹間蕈也,小如錢,色如臙脂,雨後叢生,離離可愛,惟 陽羨 山中有之,他處所無。” 清·曹寅《菊蟹竹菇》詩:“竹菇丁倒自圓勻,縛束韓彭一輩新。”可參見“ 竹肉 ”。

屬性

來 源: 為禾本科植物青稈竹Bambusa tuldoides Munro莖的中間層。

藥 性: 性微寒,味甘。

工 藝: 全年均可採制,取新鮮莖,除去外皮,將稍帶綠色的中間層刮成絲條,或削成薄條,綑紮成束,陰乾。置乾燥處,防霉,防蛀。

作用

主治(功效): 清熱化痰,除煩止嘔。用於痰熱咳嗽、膽火挾痰、煩熱嘔吐、驚悸失眠、中風痰迷、舌強不語、胃熱嘔吐、妊娠惡阻、胎動不安。

用 法: 4.5~9g。

荷葉竹菇茶

原料:

鮮荷葉,鮮株菇60克,醋適量。

製作:

荷葉、竹菇加水煎煮,待開水後加醋即可。

用法:

適量飲用。

功效:

用於傷暑身熱。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