竦斯

竦斯

竦斯,傳說中的異獸名。《山海經》中記載:其狀如雌雉而人面,見人則躍,名曰竦斯,其鳴自呼也。

基本信息

詞語解釋

竦斯竦斯
拼音:sǒngsīㄙㄨㄙˇㄙㄧ
解釋:傳說中的人面神鳥名。

出處

《山海經·北山經》:“﹝灌題之山﹞有鳥焉,其狀如雌雉而人面,見人則躍,名曰竦斯,其鳴自呼也。”

記載

竦斯竦斯
人面鳥身在古神話中是個相當普及的形象。知名的如黃帝的兒子禺虢,又比如他的兒子禺強(又名禺京),再如東方的大神句芒。《山海經·大荒北經》里講:“北海之渚中,有神,人面鳥身,珥兩青蛇踐兩赤蛇,名曰禺強。”《大荒南經》里講:“東海之渚中,有神,人面鳥身,珥兩黃蛇,踐兩黃蛇,名曰禺虢”,《海外東經》里講“東方句芒,鳥身人面,乘兩蛇。”又有九鳳,“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北極天櫃,海水北注焉。有神九首人面鳥身,名曰九鳳。”又有五色鳥,“行玄丹之山。有五色之鳥,人面有發。”諸如此類,還有竦斯:“其狀如雌雉而人面,見人則躍,其鳴自呼也。
精衛:其狀如烏,文首、白喙、赤足,其鳴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
《山海經》又曰:鳳凰“其狀如雞,五采而文,首文曰德,翼文曰義,背文曰禮,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鳥也,飲食自然,自歌自舞,見則天下安寧。”鸞鳥“其狀如翟而五采文,見則天下安寧。”
這種人鳥合一的形象即為典型的鳥圖騰崇拜產物,可以視為鳥圖騰崇拜的文化遺存。此衣上的人面鳥,似手捧壽桃,兩鳥相對,呈鸞鳳相對狀,已和世俗生活融合。
傳說中鳥的神話形象在民間藝術里得到再創造,美麗神奇。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