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太師秘傳

竇太師秘傳

《竇太師秘傳》是1996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竇默。

佚事

竇默自幼喜歡讀書,胸懷大志。在他20歲時,適逢戰事,他被元兵俘虜,家境敗落。從元軍逃脫後,南渡黃河,依靠母族吳氏生活。後來有一姓王的老醫生將女兒嫁與他為妻,並勸他從事醫學,濟世活人。
不久,他在蔡州遇名醫李浩,並跟隨其學習銅人針法,學成後返鄉,專心從事醫療和教學,以針術及外科聞名於當時。當金改朝為元時,元世祖忽必烈曾詔命他任為昭文館大學士,又被封為魏國公。後來又被任命為太子太傅。為官不久,他就以有病為由,辭去所有官職,返回故里。後來又奉召回京,經常與忽必烈共同商討國家大事。在至元十七年(公元1280年)病逝,元世祖忽必烈聞訊後深切悼念,親自委派官員護送他的靈柩返回故里肥水,並追贈太師,封為魏國公,諡號為文正公,後人常將其尊稱為竇太師。

著作與成就

與竇氏相關的著作主要有《竇太師針經》(現傳本有《楊氏家傳針經圖像》(甲本、乙本)、《竇太師流注指要賦》、《竇太師秘傳》、《針經指南》等。此外,清代學者王宏翰還認為《玉龍歌》也出自竇漢卿。此歌賦與竇漢卿針法特點很相近,很可能系竇氏弟子對竇氏針法的總結。這些著作文體多用韻文編寫成歌賦,以利於誦讀和記取腧穴,對普及針灸學具有積極作用。還有,在羅天益《衛生寶鑑》、王國瑞《扁鵲神應針灸玉龍經》、徐鳳《針灸大全》等書都反映了竇氏針法的內容。 竇氏是我國針灸史上的名家之一,在臨證選穴方面十分推崇流注八穴。流注八穴是指位於四肢部腕踝關節附近的公孫、內關、後溪、申脈、足臨泣、外關、列缺、照海八個與奇經八脈交會的穴位,這是竇氏通過民間採訪得來的。另外,竇氏十分重視針刺補泄手法的操作,指出針刺補瀉法主要在於手指上的操作,強調“原夫補泄之法,非呼吸而在手指”。故其在《針經指南》中著重描述了動、搖、進、退、搓、盤等具體操作手法。他還闡明了針刺與經絡臟腑氣血的關係,提出的氣至“覺針沉緊”之說,使學習針灸者能夠較為準確的體會得氣的概念,具有較好的臨床實際指導意義。
竇氏的“流注八穴”、“補瀉在於手指”、“莫如用針”、“氣至沉緊”等針灸學說,對後世針灸醫家頗有影響,對針灸學理論與臨床的發展都起到了指導和促進作用,竇氏在我國針灸發展歷史上堪稱為一位頗有造詣且頗為著名的臨床大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