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蕊

程蕊

程蕊,青年水墨藝術家,1986年出生於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中央美術學院碩士,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導師課程班教師,榮寶齋畫院特邀講師,美國B&B慈善基金會亞洲藝術家代表。

​人物簡介

程蕊,青年水墨藝術家,1986年出生於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中央美術學院碩士,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導師課程班教師,榮寶齋畫院特邀講師,美國B&B慈善基金會亞洲藝術家代表。

藝術之路

啟蒙教育

國小時候,被老師選為文藝委員的程蕊還是個隨著自己愛好表達情緒的孩子。除了積極和活潑,並沒有特別的藝術天分顯現出來。慢慢的跟著孩子們一起做手工,學塗鴉,讓她對於創造這件事樂此不疲。也許是因為從小熱愛觀察和模仿的天性,讓她對於繪畫這種感知世界的方式產生了特別的興趣。細心的父親發現了這個跡象,便從此開始引導和培養她學習繪畫知識和技法。從簡單的一個蘋果,到複雜的一組靜物;從一個方形的幾何體,到伏爾泰石膏像,經過反覆的訓練父親才認可她完成了一幅比較滿意的作品。從一開始的課堂評比,到代表學校的教學成果,到後來多次參加國家級繪畫比賽,對於一個十一二歲的孩子來說,能夠讓參賽作品最低獲得銅獎,她背後一定付出了很多努力。

學院歷程

2001年正月初五那天,她第一次來到北京,走進了一間坐滿全國各地考生的畫室。這裡有年紀和她差不多的國中生,也有考美院考了好幾年的哥哥姐姐。在這裡大家一起進步,一起生活,一起感受全國只招收幾十人的考學壓力。經過幾個月從早起畫到睡著的準備之後,她走進了隆福寺街口那間長滿爬山虎的考場。她說在中央美院附中學習的四年時光是最難忘的。因為那時候第一次看到整個世界都在畫畫,第一次看到那么多那么了不起的作品,那是她真正開始知道“藝術”的地方。從素描速寫,到水彩油畫,附中的基礎教學全面而深入。打下了紮實的造型基本功的同時,也讓她張開了觀察生活的眼睛:從路邊賣菜的小販到酒吧的燈紅酒綠,從蹲在老胡同里閒侃的大爺,到王府井大街上旅遊的國際友人,小區裡的狗、圍欄旁靜靜開著的小花……這一切都在她的畫裡生動的存在著。到了三四年級,開始接觸雕塑、設計和建築,最前沿的資訊、最經典的作品,各個藝術門類的學習讓她更巨觀的看待藝術在這個時代存在的形態,也對每一門類有了更為準確的認知和定位,而這一切都成為她後來從事創作的重要滋養。
2005年,帶著豐富的繪畫技法和優異的成績,程蕊邁入了中央美院的大門。在對所有藝術門類都有一定了解和涉獵的基礎上,她選擇了中國畫專業。這在當時影像和裝置藝術正在中國蓬勃發展的時期,並不是一個被大多數人看好的抉擇。然而,三年的臨摹傳統和書法篆刻的學習讓這個出生在85思潮之後的藝術家看到了中國筆墨語言的強大魅力。在這條不能急功近利的路上,要上溯唐宋元明清的發展脈絡,要學習一點一線的控制和變化。程蕊覺得仿佛窺探到一條博大精深的路,一條以後可以一直走下去的路,一條走下去不會後悔的路。
本科畢業後,和同學們一樣面臨著今後的人生該何去何從的岔路口。“每一年美院畢業的人都很多,但最後真正能堅持下來畫畫的人沒幾個。”老師的話平靜卻特別沉重。這讓六月喧譁繁鬧的畢業季加了幾分陰鬱。程蕊覺得想要堅持下去的第一步,就是讓畫畫融入到自己的生命里,讓它成為一種習慣,成為生活里的一部分。於是,繼續讀研深造成為最適合她人生道路的選擇。美院人頭攢動的9月,她以公費研究生的身份開始了從宿舍到5號樓畫室往返的平靜生活。“美院除了資訊多,最大的好處其實是圖書館。”她談到這裡,眼睛裡閃出幸福的光芒。大量的閱讀畫評畫論,仔細的品味歷代經典,這在她看來就像如獲至寶,可以廢寢忘食還覺得十分開心。古代、近代、甚至日本和韓國的水墨作品她都虛心研究,也經常和不同國家、不同專業的藝術家探討交流,從中找到更多的靈感和啟發。

師法自然

在正統教育下成長起來的她,在接受傳統經典滋養的同時,同樣重視到自然中去學習的機會。從十幾歲起就跟隨名家深入山川寫生,大大小小不盡幾十次。畫寫生最重要的是把握住自然的生命氣息,要畫的有感受、有依據,擁有良好的造型能力和過硬的基本功,使得程蕊在寫生中收穫頗多。每次攀上山頂,舉目遠望山河的震撼;每次漫步田間,看炊煙裊裊升起的恬淡,都給她留下了深刻的記憶。自然中這些盪氣迴腸的氣象和轉瞬即逝的微妙變化都在她後來的創作中隨筆而生。用她自己的話說“自然能給與的永遠比我們想像的要多,只要你愛它,它會展現給你更多。我現在看到過的這些,足以讓我感動,我儘自己最大的努力把它表現出來,畢竟可以感染自己的地方,才能感染別人。”

藝術年表

程蕊程蕊

2005年就讀於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主攻山水專業,師從崔曉東、姚鳴京、陳平、邱挺等多位教授,畢業獲學士學位;
2010年進入中央美術學院崔曉東工作室,攻讀碩士學位,主攻方向為筆墨語言研究。畢業獲碩士學位。
與日本藝術家金澤友娜及東洋藝術代表團在中央美院中國畫學院研究生教室與日本藝術家金澤友娜及東洋藝術代表團在中央美院中國畫學院研究生教室

在多年學習傳統的過程中,對筆墨的套用及表現形式逐漸有了獨特的體會和自己的理解,並試圖從自己的感受中尋找適合自己的筆墨形式。2011年,作品《振薰風於八埏》入選由韓國文化院舉辦的《和而不同》中韓高校優秀作品展;作品《三千世界盡懷生》等6幅山水創作赴台灣參加文化交流展。2012年擔任中央美術學院山水臨摹課程助教,該課程在中國畫學院教學成果檢查評比中獲得優秀。作品《居高思墜》入選由中央美術學院承辦,聯合中國美術學院、清華大學、廣州美術學院等八大全國高等藝術院校共同舉辦的《為中國畫——全國高等藝術院校山水畫教學作品展》。作品曾被中央美術學院、炎黃藝術館、《中國集體經濟》等多方機構收藏,並在國家級刊物登載出版。2012人民大學附中人才培養計畫中國畫專業教師2013年入選中國青年女性藝術家作品展,參展作品《無幽不闡》被收藏,並出版作品集。同年代表山水專業參加在中國傳媒大學舉辦的《藝術名家進社區》活動。2014年被美國B&B公益基金選為亞洲慈善藝術家。同年4月入選玉蘭匯第一回作品展。現任北京大學藝術學院,研究生導師課程班、山水高研班助教;榮寶齋畫院藝術創作課特邀教師;北京人文大學藝術學部,書畫學院專業教師。

繪畫風格

作品特點

程蕊的山水畫以凝重磅礴的山川氣象為主,或山石巍峨險峻,或雲霧繚繞煙雲瀰漫,營造出丘壑悠然深遠之象。作品多用積墨之法,筆墨雄厚不失墨韻變化之玄妙,手法兼皴帶染,乾濕並用。墨色時而深邃莫測時而清淡雅致,於造化中呈現飄渺之境。作品風格獨特,功底紮實,於平正中見雄奇,氣象生動、意境深遠。

藝術主張

中國畫的內涵博大精深,是一座不會枯竭的源泉。儘管時下各種藝術形式和思潮層出不窮,但是這種飽含文化積澱和深厚根基的藝術語言仍然擁有不可撼動的地位與價值。雖然個成長在一個飛速發展的時代,現在的年輕人,沒有了古人的生活和言語。但是我認為中國畫的繼承不是一種包袱,不是一種出於無奈的責任,而是一種高度,一種凝聚了幾千年來人類文明與智慧的嘗試。我認為應該有更多的人真正去了解它,去認識它,這樣一定會有更多的人熱愛它。作為一個藝術家,我接觸過很多很多藝術形式,其中不乏時下正熱的當代藝術和觀念藝術,但是我依然覺得水墨這種表達方式是一種很適合我的藝術語言。它含蓄而又直接,動作只在提按間卻又充滿力量。在學習中國畫的過程中,我們需要了解太多自然界的法則,這能讓人增加對大自然的敬畏,從而清晰人與然的關係,我想這也是山水畫的又一個重大貢獻和意義所在。所以我覺得傳統的精神會在我們這一代人的創造中延續下去,會在一筆一墨的研究中再次展現它璀璨的光彩。

媒體專訪報導

(節選)
程蕊程蕊

Q:作為一個以西畫基礎為啟蒙的中國畫家,你怎么看待中西藝術的關係問題?
A:從我個人來講,最早接觸素描的時候還沒有中西藝術差別的概念。那時候我還很小,我認為就是畫畫這樣一件事情,你把眼前看到的這個東西畫出來。後來上附中以後學習美術史,中國美術史、世界美術史,才開始有一定認識。喔,畫法不同,觀察方式不同什麼的。從巨觀上來說我認為中西藝術首先都是人類的文明,這也是最首要的一個基點。它們都是從人類的精神出發,以傳達某些信息,代表人類的思想狀態。從這一點上來說,它們作為藝術的社會功能性是一樣的,甚至包括音樂、舞蹈、詩歌等等,差別有,衝突沒有。具體到你說我學西畫的基本功,後來又畫國畫,我體會最大的差別是思維方式不同,而不是技法上的問題。你說材料和效果有天壤之別什麼的,確實是,但那不是讓我最震驚的。因為換材料換效果對我來說很簡單,說換就換過來了,掌握起來也沒有太多難度,但是這個思維方式太有意義了,好像是從兩個不同維度思考一樣,這是導致畫面效果和發展方式不同的根本因素。所以要說中西藝術的差別,要從中西文化起源找,其他都是衍生品。上學的時候也有好多其他系的同學私下跟我聊過,說看不太懂你們中國畫。其實這就是思維方式斷層導致的,同樣的問題,在懂中醫和了解古典文學的人身上,反倒好解決一些。要細談的話這個問題很大,概括起來大概是:有相通的地方,又有各自的起點、發展過程和特性,能夠互相影響,也能夠互相借鑑,這就是它們的關係,我覺得。
Q:一直伴以來的學院教育成長過程,對你的創作狀態有什麼影響嗎?
程蕊程蕊

A:影響可能就是形成我現在這種狀態的雛形吧。因為上學的時候就是每天畫畫、看書、吃飯、思考……差不多都是這些事情吧,所以現在接受起來也比較容易。大體上來說我覺得好的習慣還都是學院氛圍影響的,比如說創作需要營養,需要思考,這些我都不用太刻意,因為習慣了觀察和思維轉換。而且我現在也在學院教學生,也帶學生們一起探討,一起交流,有時候也給我很多啟發,教學相長嘛。這樣創作需要的基本條件我都可以自己滿足,還能跟著教學安排一起去寫生,這就挺好,可以一直保持自己不枯竭。
Q:從事教學工作以來,您對臨摹、寫生和創作的認識有什麼改變嗎?
A:可以說比上學時候更清晰了吧。有很多學生覺得這三者很難融會貫通,包括我現在在高校講課也發現這個問題,在學習過程中都是割裂的掌握知識。其實在傳統和生活之間並沒有對立,而是存在著某種平衡點,能夠讓兩者相得益彰同時還能完好的保留住彼此的特性。只是這個點對每個人來說都需要傳統和生活占用不同的比例,所以需要在學習中不斷磨合和調試。比如我們這個時代的人看自然的方式和感受可能和古人不同,因為我們不常年住在山裡,也不會十幾年如一日的走山路。所以我們對山川的嚮往可能更神秘一些。這就要求個人在選擇筆法的時候要主動一些。我也一直在調整我自己的那個點,試圖更準確的用筆墨本身的表現力去表達我們這個時代的人對自然的嚮往。我想這個調整的過程也是創作能夠持續進行的一種動力和指導方向。
程蕊程蕊

Q:作為一個青年女性藝術家,你怎么看待自己在藝術領域的發展前景呢?
A:我研究生畢業的時候,在教師畫的畢業創作,一邊畫一遍聽點東西。那個時候大家狀態都很緊的,要寫論文要畫創作,還有各種手續和亂七八糟的事,加上又是一個人生的起點或者轉折,所以每天都想很多事情。就在這么高速運行的思維中,我腦海里插進來一句話,評書裡面說的,叫“但作好事,莫問前程”。然後我就放下筆,看著教師窗外的美術館,看著夕陽灑在上面的光,我覺得這就是我今後的路,在我畢業的時候聽到,剛剛好。可能聽上去有點太感性,但我真的很冷靜的想過了。我不知道這算不算藝術家的偏執,但是我覺得這樣看待我的未來很安心。就好好做,其他的不要想,這樣事情就變得很單純。以前我就常想:其實有時候畫畫真的是件很難堅持的事,就算清貧孤獨都可以承受,可是就畫面本身來講,前輩們有那么多畫的好的,自己努力又不知道什麼時候能有盡頭,就會覺得要不算了吧?但是只要一想到以後都不再畫畫了,就覺得太可怕了!比畫不好還可怕,哈哈,以後就不再想放棄的事情,改成想怎么樣能調整一下自己,或者眼下能做的事情是什麼。所以前景到底怎么樣我還不知道,我能看到的就是我會好好做,然後一直走下去。
程蕊程蕊

Q:你認為自己的藝術對於這個時代的價值在哪裡?
A:哇,談的有點大。我覺得首先是代表了我們這一代人對傳統的繼承形態和對世界的認知方式吧。不能代表現象也起碼是個案例。其實每一個藝術家都攜帶者環境的烙印,我接受的教育,我思想的形成,社會的影響,世界的變化……這些都凝結在我作品中再反饋出來。雖然不能涵蓋整個時代,但是說明了一個側面。這是作為一個時代產物本身的價值。就我自身來說,我對繪畫的價值定位在‘成教化,助人倫’。這個很難,是我努力的目標。目前我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夠在延續中華文明精神力量的同時,給觀者帶來一點游離,哪怕一點點也好。因為這個時代物質太豐富,對人來說過多的物質也是一種壓力。我如果能通過自己的方式和努力幫到大家就很開心。比如今天開車很堵,一進辦公室看到我的畫,有一點空間上的游離;再或者遇到什麼事心裡不開心,看到我的畫就像去山裡走一圈,可能心情會稍微好一些。這就夠了,至少精神上的安慰吧。

社會評價

程蕊程蕊

她在年輕一代的藝術創作者中,是優秀的,有思想的,有志向的,有紮實的基本功和開闊眼界的,兼具豐厚的知識底蘊和融匯山川的氣度的,擔的起繼承中國畫衣缽的年輕人。
程蕊是一位善於觀察的藝術家,在同樣被描繪過千百次的題材中,她的畫依然是與眾不同的,那樣生動、鮮活,仿佛我們一直看到山,卻沒有發現其實一直存在著這樣的一面。這與她尊重自然,敬畏自然的心是分不開的。也許這就是澄懷味相最現實的解讀。
作為一個青年藝術家,程蕊顯示出了非凡的勇氣和創造力。在風格林立的畫壇,許多中老年畫家都苦於很難找到自己的面貌,而她在深受傳統滋養和正統教育的環境中,勇於探索,潛心鑽研,找到了一條適合自己的,而又能繼承和發揚中國傳統的路,這是難能可貴的。
程蕊程蕊

程蕊的作品大氣磅礴,於精妙處又變換萬千,善用積墨之法,展現水墨變化之妙。畫面沉穩雄厚又不失靈動,筆墨功底紮實卻不落前人窠臼,以大膽落墨、細心收拾的寫意態度,在描寫山川氣象的同時,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面貌,是不可多得的藝術人才。
畫家程蕊以一顆真誠的心對待藝術以及她的生活,這些都體現在她的作品之中。而這種真誠也透過畫面傳遞出來,感染著我們每個人。這是很寶貴的,不僅在今天這個魚龍混雜的藝術界,更是在尤其需要精神食糧的這個時代。
透過具象的山石雲霧之外,畫面中墨色濃而不死,用筆靈活精妙,所到處水墨淋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