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光新

程光新,1963年生,安徽績溪人。原屯溪高壓閥門廠幹部。中國書法家協會安徽分會會員。1982年習書法,在國內20餘次書法大展獲獎,20餘次在《書法報》、《青少年書法》等專業刊物發表書法及論文。

安徽書法家

人物簡介

程光新,1963年生,安徽績溪人。原屯溪高壓閥門廠幹部。中國書法家協會安徽分會會員。1982年習書法,在國內20餘次書法大展獲獎,20餘次在《書法報》、《青少年書法》等專業刊物發表書法及論文。黃山市首屆文藝創作獎一等獎。作品被軍事博物館、毛澤東紀念堂、鄧小平舊居紀念館收藏,為河南鄭州黃河碑林、鞏縣神墨碑林、開封翰園碑林刻石成碑。傳略、作品收入《國際現代書法集》、《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安徽文藝家名錄》483頁、《安徽省文藝家藝術檔案》665頁等。

社會評說

因為書法創作而被地方志編寫收入的,程光新是一個。早在數年前,《績溪志》修訂藝文史,在第二十八章特別闢出條目,介紹了績溪人程光新的書法成就和藝術特點。而此時,程光新作為黃山市某民營集團企業總經理助理,正忙著他的產品設計和市場行銷。當你見著他,也許聽不到他談任何藝術的話題。當你迴轉身,那些懸掛牆壁、落款“光新”的書法作品,不經意泄漏了他心中的秘密。
程光新像一個隱者。頭頂著國內20餘次書法大展獲獎者的光環,他每天上班下班,耐心地化解身邊各類矛盾和糾葛,一點看不出當年那個黃山市首屆文藝創作獎一等獎獲得者、中國第一屆硬筆書法大展入選者的豪氣。偶然中和他邂逅,我問及書法創作和藝術深入方面的問題,程光新淡淡一笑,說自20世紀80年代全國第一屆書展之後,大家的書法創作好像就圍繞著展覽來進行。參加展覽,通過獲獎,才能加入書協,才能逐漸得到社會的認可。這有時候確實令人浮躁。年輕氣盛時,自己在這方面好像還是比較順利。回過頭來一看,感覺即使獲了獎,如果沒有好的心態,想在書法上有所作為,那只會越寫越淺薄。
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初就成為省市書協會員、中國青年書法家協會會員的程光新,有過一段社會曝光率極高的時期。安徽電視台、《書法報》、《黃山日報》紛紛稱讚他的藝術成就,社會上收藏的人找上門來,堆笑向他求字。一不留神,程光新竟成了黃山市書法家協會的創始元老,他的書法耀眼地登上大街店鋪的招牌。
這時,程光新感覺到,如果在書法上繼承得越深入,創作的水準越高,就像古人說的,“取法乎上,僅得其中;取法乎中,僅得其下。”書法不像繪畫,可以直接從現實生活當中獲取形象和語言的形式。臨摹前人的碑帖,靜悟書法的語言,碑帖如何結合的理解和看法,還是和生活的大環境有很大的關係。“從那時起,我就很少參加圈內人的活動。不說話,但一定要堅持練筆。”程光新點起一支香菸,似乎若有所思。
眼下書法人的文化學識和修養普遍不高是一個不爭的事實。程光新說,學習書法的人,光寫字不讀書,肯定走不遠。現在有人說,學習書法是“想法決定寫法”。為展覽而創作,好像誰在書壇上掌握了話語權,我就跟誰的風。這是一個明白的悖論,越爭越沒有價值。學習書法,尤為講究師承淵源,或師碑或法帖皆因人而異。個人的資質肯定會受到大的生活和文化環境影響,這種影響肯定會貫穿一生。前人說“書不入晉,聊徒成下品。” 這肯定是值得思考的,不像表面說的那么簡單。我在家裡現在也就是多看看書,多臨臨帖,比較鬆散和隨意,不會再強求什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