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與無線通信

圖書簡介

移動與無線通信技術的迅猛發展深刻地影響每個人的生活,本書以通俗易懂的語言,結合最新套用與技術,廣泛且深入地探討核心內容。全書共分5篇20章,內容包括解析電磁波的秘密:正確認知電磁波的無線通信作用和生物效應;認識無線通信的術語:1G、2G、3G與4G,合作式通信與中繼技術,無線寬頻上網。了解無線通信的環境:詳解基站、無線基站與天線塔台等無線通信設施;移動與無線通信的套用: SMS、MMS、MVPN、公共無線區域網路、WiMAX、LTE、NFC、RFID以及移動商務等相關套用與開發技術; 移動與無線通信技術:App、移動定位服務或雲服務。本書每章前有學習概念的提示,章末附常見問題和課後習題,適合作為移動與無線通信相關課程的教材,也可作為手機套用開發、雲計算課程的教學參考書。

圖書目錄

第一篇 認識電磁波

第1章 認識圍繞著我們的鄰居——電磁波 1

1.1 簡易電磁學 2

1.2 認識電磁波 4

1.2.1 電磁波的來源 4

1.2.2 電磁波的種類 5

1.2.3 電磁波的傳播 5

1.3 從電磁波的套用開始認識無線通信 8

1.3.1 電磁波的套用——衛星與太空通信 8

1.3.2 電磁波的套用——數位電視的原理 10

1.3.3 與個人計算機有關的無線通信小常識 11

1.4 電磁波的生物效應 12

1.4.1 電磁波對人體可能產生的危害 12

1.4.2 如何保護自己免受電磁波的危害 13

1.5 科技新發展——電磁波禁止材料 13

常見問題 14

課後習題 14

第2章 承載信號的傳輸介質 15

2.1 傳輸介質的種類 16

2.2 導向介質 17

2.2.1 雙絞線 17

2.2.2 同軸電纜 19

2.2.3 光纖 20

2.3 非導向介質 25

2.3.1 紅外線 25

2.3.2 無線電微波 25

2.3.3 無線電波 26

2.4 可靠的通信方式 26

常見問題 27

課後習題 27

第二篇 通信的原理與技術

第3章 信號與通信 30

3.1 認識信號 30

3.1.1 信號的特徵 31

3.1.2 數據與信號之間的轉換 35

3.2 無線通信里使用的信號 36

3.2.1 無線電頻譜 37

3.2.2 有線世界裡的無限資源與無線世界裡的有限資源 38

3.3 傳輸的減損 38

3.3...

3.3.1衰減39

3.3.2延遲失真40

3.3.3噪聲40

3.3.4信道容量與奈奎斯特頻寬41

3.3.5香農容量公式41

3.4無線電波傳輸的原理與特性43

3.4.1理論上預測的模型——大規模的傳播模型43

3.4.2理論上預測的模型——小規模的傳播模型47

3.5無線電信號強度的迷惑56

3.5.1電壓駐波比56

3.5.2EIRP的定義57

3.5.3測量的單位57

常見問題59

課後習題60

第4章隱藏在信號中的信息61

4.1通信信道的特徵62

4.1.1頻域的特徵62

4.1.2時域的特徵63

4.1.3數字通信信道的基本限制64

4.2數據與信號的轉換65

4.2.1數字數據轉換成數位訊號65

4.2.2數字數據轉換成模擬信號66

4.2.3模擬數據轉換成數位訊號67

4.2.4模擬數據轉換成模擬信號68

4.3調製技術簡介68

4.3.1模擬調製技術69

4.3.2數字調製技術70

4.3.3數字調製技術的分類75

常見問題78

課後習題79

第5章通信工程:多路復用與交換80

5.1網路的形成80

5.1.1交換的起源81

5.1.2交換與多路復用在網路中扮演的角色82

5.1.3多路復用的起源82

5.2架構網路的通信技術83

5.2.1多路復用技術84

5.2.2通信的協調85

5.2.3交換技術85

5.3多路復用與交換的設備87

5.3.1多路復用器87

5.3.2交換機89

5.3.3網路接口90

5.4容量工程91

5.5移動交換中心92

常見問題93

課後習題93

第6章無線通信的多路訪問技術94

6.1共享傳輸介質的原理95

6.2有趣的隱藏節點問題97

6.3無線訪問技術簡介98

6.3.1無線多路訪問技術的簡單分類98

6.3.2介質訪問控制協定99

6.4各種多路訪問技術99

6.4.1頻分多址100

6.4.2時分多址101

6.4.3擴頻多址102

6.4.4空分多址104

6.4.5正交頻分多路復用104

6.4.6其他多路訪問技術107

6.4.7多樣性的概念107

6.5蜂窩系統的容量108

常見問題108

課後習題108

第三篇從有線通信網路到無線通信網路

第7章電信網路110

7.1從我們自己家裡的電話談起110

7.2通信系統的架構111

7.2.1通信網路的由來113

7.2.2通信技術與計算機技術的結合114

7.3通信網路與電信服務115

7.3.1電信網路的服務與市場化116

7.3.2國際電信法規變革一覽117

7.4無線網路與傳統電話網路相連118

7.4.1互連的組成119

7.4.2互連的操作119

7.4.3互連的類型119

7.5通信運營商互連120

7.6展望電信網路的未來120

7.6.1PSTN的發展120

7.6.2VoIP的原理121

7.6.3無線智慧型網路123

7.7企業電話系統的規劃124

7.8無線交換機125

7.9無線本地迴路126

7.9.1無線本地迴路的系統與架構128

7.9.2WLL所採用的各種技術129

7.9.3市場上WLL的設備與系統130

常見問題130

課後習題131

第8章計算機網路132

8.1數據通信與網路模型132

8.1.1通信網路模型133

8.1.2標準化138

8.2常見的分類法138

8.3區域網路139

8.3.1區域網路協定與標準化139

8.3.2共享傳輸介質的原理140

8.3.3區域網路的未來發展141

8.4廣域網141

8.5網路軟體系統143

8.6鳥瞰計算機網路世界144

8.7網路的規劃145

8.7.1需求分析與環境評估147

8.7.2規劃方法149

常見問題150

課後習題151

第9章無線通信網路152

9.1無線通信的定義與簡單的分類152

9.1.1無線通信網路簡介153

9.1.2從覆蓋範圍來看無線通信網路154

9.1.3無線網路的架構155

9.1.4無線網路的主要介質156

9.2無線通信網路的歷史157

9.3無線通信的產品159

9.4無線通信的網路模型159

9.5無線通信的服務與覆蓋的範圍164

9.6與無線通信相關的標準165

9.7無線通信套用的分類167

9.8無線網路中的隱私與安全問題167

9.8.1隱私與安全問題168

9.8.2無線病毒的作用168

9.8.3蜂窩手機的危機168

9.8.4與網路安全相關的協定168

9.9建立無線通信的背景知識170

常見問題170

課後習題170

第10章無線通信系統的工程實踐172

10.1電路與元件設計的層次172

10.1.1元件173

10.1.2電路174

10.2無線通信系統的設計174

10.3無線通信網路的工程175

10.3.1無線通信系統的塔台175

10.3.2基站177

10.3.3天線的作用與種類179

10.3.4天線與基站的外觀184

10.3.5無線通信工程的設計工具186

10.4客戶端設備的演進187

10.4.1手機187

10.4.2個人數字助理189

10.4.3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電腦189

10.5無線通信網路的設計實例189

10.5.1網路設計與構建的實例190

10.5.2無線網橋191

10.5.3無線通信改造工程的實例193

常見問題195

課後習題195

第四篇無線通信的代次發展

第11章無線通信的代次198

11.1移動通信系統的發展198

11.2第一代199

11.3第二代199

11.4第2.5代201

11.5第三代202

11.5.1各種已經發展出來的3G標準203

11.5.2開發3G標準的組織205

11.63.5G206

11.73.75G207

11.8什麼是4G208

11.9各代次特徵的整理209

11.10無線生活的起源210

11.10.13G/4G網卡上網210

11.10.2如何申請移動寬頻的服務211

11.10.3移動網卡的外觀與安裝211

11.11建立無線通信系統的常識212

11.11.1無線電廣播的原理212

11.11.2電視廣播的原理213

11.11.3家庭無線電服務是什麼213

11.12網路規劃的實例214

11.13網路的設計216

11.13.1計算機網路的設計216

11.13.2網路設計的方法217

11.14計算機網路的構建221

11.14.1計算機網路構建工程221

11.14.2網路部署以後的工作222

常見問題222

課後習題223

第12章無線廣域網224

12.1個人通信服務224

12.1.1個人通信服務簡介225

12.1.2常見的PCS226

12.2尋呼網228

12.3GSM229

12.3.1GSM的架構229

12.3.2GSM網路的基本特性231

12.3.3GSM提供的服務232

12.3.4GSM的網路信令機制233

12.3.5GSM的移動性管理234

12.3.6GSM的漫遊機制235

12.3.7GSM網路的管理與套用236

12.3.8GSM構建的實踐237

12.4CDMA2000239

12.5UMTS網路240

12.6無線數據通信簡介243

12.6.1早期的發展245

12.6.2分組無線網路245

12.7蜂窩數字分組數據246

12.8GSM通用分組無線業務247

12.8.1GPRS網路的架構248

12.8.2GPRS手機250

12.8.3連上網路251

12.8.4GPRS的面面觀252

12.9從CDMA來看無線數據通信253

12.10其他無線數據通信系統254

12.11與套用系統相關的協定255

12.12移動性管理256

12.12.1轉接257

12.12.2漫遊管理260

常見問題261

課後習題262

第13章無線區域網路263

13.1認識各種與我們切身相關的無線網路264

13.2IEEE802網路技術概觀266

13.3802.11網路的架構268

13.3.1802.11網路的基本結構269

13.3.2802.11網路的類型270

13.4802.11網路的工作方式275

13.4.1802.11的網路服務275

13.4.2移動性的支持277

13.5無線區域網路的套用278

13.5.1套用的分類278

13.5.2Wi-Fi是什麼279

13.6802.11WLAN標準的比較280

13.7組成部件281

13.7.1PoE設備281

13.7.2其他常見的附屬檔案282

13.8基礎設施設備287

13.8.1無線接入點287

13.8.2無線網橋289

13.8.3無線工作組網橋290

13.8.3無線家庭網關291

13.8.5企業無線網關292

13.9客戶端設備293

13.9.1薄形卡片293

13.9.2無線網路的轉換器294

13.9.3支持USB接口的客戶端294

13.9.4傳統的PCI與ISA擴展卡295

13.9.5安裝與設定295

13.10認識Wi-Fi296

13.10.1讓Wi-Fi成為簡易的上網方式297

13.10.2讓Wi-Fi成為安全的網路通道299

13.10.3移動性的支持300

13.10.4網路的管理問題301

13.10.5Wi-Fi的商業模式301

13.10.6認識WISP302

13.10.7企業對於Wi-Fi的運用302

13.11下一代無線區域網路303

13.11.1無線區域網路與Wi-Fi的普及303

13.11.2IEEE802.11的發展經過:回顧與整理303

13.11.3進入下一代無線區域網路的關鍵技術304

13.11.4延伸學習306

常見問題306

課後習題306

第14章短距離無線通信307

14.1自組網路308

14.2紅外線309

14.3藍牙的起源311

14.3.1藍牙協定棧313

14.3.2藍牙技術的使用與管理318

14.3.3藍牙的市場與未來發展320

14.4認識ZigBee322

14.5專屬短距離通信323

常見問題323

課後習題324

第15章無線寬頻技術325

15.1從固網的概念談起326

15.2固定式的無線通信技術327

15.2.1本地多點分配業務327

15.2.2多路多點分配業務330

15.3無線城域網332

15.4無線寬頻技術簡介333

15.4.1無線寬頻技術的發展334

15.4.2無線寬頻技術的歷史335

15.4.3無線寬頻的市場與套用336

15.5WiMAX與其他無線寬頻技術的比較337

15.5.1蜂窩系統337

15.5.2Wi-Fi系統337

15.5.3其他相關的技術338

15.6無線寬頻系統與WiMAX面臨的挑戰338

15.6.1商業發展上的挑戰338

15.6.2技術發展上的挑戰338

15.7長期演進338

15.7.14G發展的關鍵角色340

15.7.2從UMTS到LTE340

15.7.3從LTE到LTE-Advanced341

15.7.4技術的特徵341

15.8協同通信與中繼技術343

15.8.1協同通信343

15.8.2中繼技術343

常見問題347

課後習題347

第五篇移動與無線通信的套用

第16章移動網際網路和移動IP350

16.1網際網路的由來與簡介350

16.1.1從網路到網際網路351

16.1.2IP位址與域名352

16.1.3TCP/IP網路協定353

16.1.4網際網路的架構355

16.2網際網路的重要協定與原理356

16.2.1MAC層上的定址357

16.2.2較高層上的定址359

16.3網際網路中IP位址的概念361

16.3.1IP位址的分級361

16.3.2IP位址與網路結構的關係362

16.4網際網路ARP協定簡介363

16.4.1為什麼要有ARP363

16.4.2衝突域與廣播域的概念366

16.4.3揭開網路通信的奧秘366

16.5認識路由機制368

16.5.1路由器的種類368

16.5.2路由器作用的原理368

16.5.3路由機制的穩定性369

16.6移動網際網路370

16.7移動IP與IPv6373

16.7.1移動IP工作的原理373

16.7.2IPv6對於移動計算的支持375

16.8移動IP的研究發展376

常見問題376

課後習題376

第17章基於位置的服務與移動商務377

17.1“移動定位”的定義377

17.2位置識別技術379

17.2.1定位技術的種類380

17.2.2移動定位系統的類型383

17.2.3移動定位的標準化386

17.2.4定位技術的套用387

17.3LBS套用的實例388

17.4移動商務388

17.4.1電子商務簡介389

17.4.2移動商務的定義391

17.4.3促成移動商務的技術393

17.4.4無店鋪商戶的概念393

17.4.5支持移動商務套用的網路架構396

常見問題396

課後習題397

第18章射頻識別技術398

18.1射頻識別技術簡介398

18.1.1RFID的概念399

18.1.2RFID標籤401

18.1.3RFID普及面臨的挑戰403

18.1.4思考RFID的套用方向406

18.1.5增廣見聞407

18.2RFID的套用案例409

18.2.1天津海關引入RFID技術409

18.2.2中國物聯網RFID優秀套用案例410

18.3近距離無線通信411

18.3.1技術特徵411

18.3.2技術的套用413

常見問題413

課後習題413

第19章無線通信平台的軟體開發技術與安全問題414

19.1無線通信的技術與套用415

19.2無限可能的無線通信416

19.2.1移動和無線計算網路417

19.2.2無線通信服務418

19.3JINI與無線世界418

19.3.1網路精靈JINI419

19.3.2無線世界422

19.4無線通信的開發工具423

19.4.1手機上執行的程式要如何開發424

19.4.2J2ME424

19.4.3WAP與WML425

19.4.4i-mode428

19.4.5其他語言與工具428

19.5以WEP為例介紹無線網路安全429

19.5.1WEP的基本原理430

19.5.2WEP的運行431

19.5.3WEP的問題435

19.6WPA437

19.6.1加密的作用437

19.6.2無線局域通信加密安全的演進437

19.6.3家用的無線路由器438

19.6.4通信安全後作業系統才會安全440

19.7WTLS440

19.8建立安全的網路商務環境440

常見問題441

課後習題441

第20章無線通信未來的發展(4G及以上)443

20.1從套用的趨勢談起444

20.1.1從簡訊服務到多媒體簡訊服務444

20.1.2公共無線區域網路444

20.1.3移動虛擬專用網路445

20.1.4移動家庭與移動生活447

20.2政府對於無線與移動通信的推動447

20.3無線感測器網路451

20.3.1感測器網路的基本概念451

20.3.2感測器網路的架構451

20.3.3感測器網路的設計452

20.3.4感測器網路的協定453

20.4無線通信的未來456

20.4.1移動通信的代次交替457

20.4.2什麼是MMS459

20.4.3無線著作權管理460

20.4.4移動學習460

20.5二維碼461

20.6雲計算462

20.6.1雲計算的層次化架構464

20.6.2雲計算的特性465

20.6.3雲生活的想像465

20.7認識物聯網466

20.7.1物聯網的定義466

20.7.2物聯網的套用468

20.7.3與物聯網一起生活的一天469

20.8軟體定義無線電470

常見問題471

課後習題471

參考文獻472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