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生活史禮品套裝

私人生活史禮品套裝

羅馬人的家 家的樂趣 個人的秘密

基本信息

作 者:(法)阿利埃斯,(法)杜比 主編
出 版 社:北方文藝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8-10-1
版 次:1
頁 數:全五冊
印刷時間:2008-10-1
開 本:16開
紙 張:膠版紙
印 次:1
I S B N:9787531721819
包 裝:盒裝

私人生活史禮品套裝私人生活史禮品套裝

內容簡介

以微觀歷史的角度,以歷史年代為時間縱軸,全面書寫個人的私密生活史 ——圍牆中男人的權力與女人的權力、老人的權力與青年的權力、主人的權力與僕從的權力,小到家庭爭吵,大到王室血案——涉及人類生活的各個基本方面,小到諸如住宅、臥室和床榻,大到諸如家庭生活、家居環境、交友空間、宗教信仰以及生育、教育、死亡等,是現今一部權威的人類私人生活史。

作者簡介

菲利浦·阿利埃斯與喬治·杜比是法國年鑑派領袖人物,世界著名歷史學家。本書是一個國際合作項目的最終成果,共有包括法國、美國、英國、德國等國的72位著名史學家參與,被稱為二十世紀下葉史學界一項“革命性的成果”。
法國年鑑派口號:從現實出發,向歷史提問 介紹: 所謂“私人生活史”,指的是法國年鑑學派所開創、專門探討人們的私生活與其相關的生活方式、行為準則及文化習慣等的變化之學
本書是法國年鑑學派史學家創造的方法論的產物,它創建於20世紀20年代末。年鑑學派最先採用其他社會學的方法與原則來研究歷史,這種方法摒棄了以往把戰爭與政治作為研究對象的做法,而是把研究的重點放在“平凡人的生活”上——也就是非達官顯貴和將軍們的生活。
本書主編阿利埃斯和杜比是該方法論的先驅和倡導者,是繼享譽法國和世界史學界的費爾南德·布羅代爾之後該學派的領軍人物。

圖書目錄

私人生活史Ⅰ——古代人的私生活
《私人生活史》
導言
1.羅馬帝國
引言
從出生到最後的遺囑
奴隸制度
家庭與自由奴
公眾的私人生活在哪裡
“工作”與閒適
遺產
公眾輿論與烏托邦
享樂與奢侈
寧靜
2.後期古典時代
引言
極少數的“貴族”
猶太教與早期基督教中的個人與團體
教會及其領袖
來自曠野的挑戰
東方與西方:新的婚姻倫理
3.羅馬帝國非洲行省的私人生活和家庭建築
羅馬人的家
幾點理論思考
統治階級的家庭建築
“個人”與“公眾”空間:住宅的構成
住宅內部如何動作
結語
4.中世紀早期的西方社會
引言
歷史回顧
私人生活征服國家和社會
肉體與靈魂
暴力與死亡
神聖與隱私
結語
5.10-11世紀的拜占庭帝國
拜占庭帝國
私人空間
自我與他人
內部生活
個人信仰
結語
私人生活史Ⅱ:肖像——中世紀
前言
1.引言
私人權力與公眾權力
2.肖像
封建時代法國的貴族家庭
公共生活
血親關係
文藝復興前夕托斯卡納的顯貴們
私人世界的內涵

共同生活
個人隱私
私人團結
團結受到考驗
私人單元
與外部世界的關係
當局與私人生活
3.想像自我
對文學的探索
空間和想像
社交
身體
個人
4.私人空間的使用
城堡的文明化進程:11~13世紀
農民壁爐到教皇宮殿:14~16世紀
5.個人的出現
孤獨:11~13世紀
走向親密:14和15世紀
主體性的出現
單數第一人稱
個人影像
穿著衣服的身體
裸體
知覺與情感
孤獨
私人生活史Ⅲ:激情
導言
1.現代模式
序言
政治和個人生活
私人關係和公共當局
家庭和社區生活
兩次改革:社區奉獻和個人虔誠
天主教觀點
讀寫的實際影響
估算識字率
各種閱讀實踐
2.個人化的形式
導言
禮儀的作用
隱私的庇護所
私密場所
內心世界
品位體現的身份差別
飯桌上舉止的講究
吃喝的變化
吃喝的精緻化
兒童:從湮沒無聞到個性關懷
個人私生活文學
類型界定
私人空間
身體
文學實踐:公開個人生活
文藝復興時代的衝突
個人生活:隱秘的和外露的
寫作的新的合法性
3.社區、國家和家庭:發展軌跡和緊張關係
導言
公眾和個人
家庭觀念淡化
角色的重新界定
革命性的變化
朋友和鄰居
家庭:住房及群居生活
代表作品:從房子轉移到了室內
生活方式
居民群和家庭結構
家族:個人隱私與社會風俗
公開儀式
公共秩序和私人領域
家族的榮譽和隱私
榮譽
保住了的秘密
緊張和辯論
4.尾聲
私人生活史Ⅳ:演員與舞台
前言 米歇爾·佩羅
1.幕起
前言
法國大革命及國外的影響
法國大革命不穩定的邊界
公共機構與私人信仰
薩德侯爵的革命
家的樂趣
卡德伯里家族
中產階級價值觀的崇高地
2.演員
前言
成功的家庭
家庭和財產
工作與家庭經濟
家庭:性與血緣
家庭類型和私生
家庭生活
問題與衝突
衝突方式
角色與人物
父親的形象
婚姻與家庭
家庭生活:女兒的復仇?
父母與孩子
兄弟姐妹
大家庭
中產階級的禮儀
對於回憶的渴望
早、中、晚
夏季:從鄉村住宅到夏日度假
生命中的大事
結論
3.舞台
在家中
私人空間
莊園日曆
從空想的共產村莊到企業的生活區
人人有家
新的公共住宅
4.幕後
前言
個人的秘密
人身威肋
了解和自我控制
精神錯亂
獨白的催化劑
獨處的悠閒和秘密的財富
親密關係
感性的教育
浪漫時代的性愛
危險的時代錯誤
性愛的來臨
吶喊和低語
個體苦難的表征
醫療改革
5.結語
私人生活史Ⅴ:現代社會中的身份之謎
1.法國社會中的公共領域和私人領域
導言
變化中的工作者和工作場所
空間的專門化
付酬勞動的社會化
家庭與個人
私人生活的空間
私人生活與家庭制度
婚姻的變化
個人即國王
增強體質
受到威脅的身體
從社區到都市的過渡
破壞與重建
公共生活中的私人規範
走向一個更寬鬆的社會
公共生活對私人生活的影響
自由遵從
2.秘密的歷史?
歷史之密與身價之謎
源泉
金錢在哪裡
國家和法律
無法探取的秘密
記憶的作品
秘密之處:屈辱、羞恥、恐懼
身份之謎
家庭秘密
避孕的合法化
墮胎的合法化
與不育症的鬥爭
法律中的不明確之處
成長:親子關係
離經叛道
同居
挑戰婚姻
伴侶選擇
婚姻中的愛情
離婚無愧
男性的沒落
身體與性之謎
土地的果實
受到威脅的身體:從病人到顧客
心理疾病
衰老
誰死了——為了什麼?什麼時候?怎么死的?
死後
尋求性和諧
同性戀
性與社會節制
中性
3.法國的文化多樣性
天主教徒:想像與罪惡
基督教徒的假想
懺悔,海罪,轉化
新的罪惡感
共產主義:一種生活方式
好戰
離開共產黨
辭職?
法國的猶太文化
兩次大戰之間的猶太人
1940年以後的法國猶太人
移民的地位
二戰前的義大利移民和波蘭移民
二戰以後的北非移民
4.各國家庭
瑞典模式的興衰
反私密模式
隱私的各個方面
神話的興盛與衰落
義大利家庭:隱私的矛盾統一體
20世紀20-80年代的家庭人口統計狀況
家庭空間
夫婦與孩子,關係與關愛
私人家庭到底有多私人?
德國家庭:介於私人生活與政治之間
美國家庭:神話與現實

社會評價

出版社評論

法文版編輯評論:這是一部介紹中世紀私人生活史的優秀著作。本書作者喬治·杜比通過艱辛的研究與探索,為我們講述了一個個有關中世紀生活的有趣故事,勾勒出一幅幅鮮為人知的私人生活畫卷。作者淵博的學識及對歷史事件入木三分的剖析,對我們清楚了解那段社會歷史大有裨益。從城堡的宏大建築,到農民普通的服飾,本書都一一提及。我極力為對中世紀感興趣的讀者們推薦這部著作。
美國《圖書館會刊》評論:該書以學者和普通人的眼光,描述了從古代到現代人們的行為與生活方式,包括“他們的思想、情感、身體、態度與看法、習慣與居所、原則、標誌和印象等”。
鮑韋爾圖書公司評論:作為一部為世人推崇的著作,本書極其詳盡地展示了古代人們的生活狀況。通過這本書,讀者可以了解到羅馬帝國統治下的公民與奴隸們詳細的生活狀況:從成人的定義和性慾,到婚姻和家庭、女人的作用、貞節與避孕、分娩的技巧、同性戀、宗教、美德的含義、私人與公共場所的劃分。除此之外,讀者還可以了解到基督教在西方國家的出現、基督教奉行的以節慾、獨身與節儉為核心的道德標準、這種道德標準與拜占庭帝國對神的不敬和放任的私人生活方式的鮮明對比與鬥爭、並最終在這場鬥爭中取得的勝利。通過圖解,作者織就了一幅內容豐富、多姿多彩的私人生活畫卷和藝術長廊。通過這本書,作者展示了他們的最新研究成果,並發表了他們獨到而深刻的見解,而這些都是常人無法預見得到的。

其他評論

人們擁有的最為珍貴的東西,被置放在最貼身的私人生活領地,它只屬於自己,與他人毫無關係,禁止泄露、炫耀,因為這與榮耀所要求的在公眾場合的所謂面子格格不入。 ——喬治·杜比
一到夏天,便見眾多的旅遊者手執導遊手冊,紛紛去觀看考古發掘現場。但是,導遊手冊並不是全部,它不會教你如何去看,如何去想像當時居民的模樣,去想像他們的日常生活、他們的室內活動以及他們親密相處或相互保持距離等情形。 ——保羅·維納
該書以學者和普通人的眼光,描述了從古代到現代人們的行為與生活方式,包括“他們的思想、情感、身體、態度與看法、習慣與居所、原則、標誌和印象等”。 ——《圖書館會刊》
本書所述,事實上是很少有歷史學家嘗試過的、類似於考古學家挖掘出來的日常生活。 ——《出版家周刊》
7年前,有機會讀到由著名史學家菲利浦·阿利埃斯與喬治·杜比主編的法文版五卷本《私人生活史》......以往書寫的歷史,常常是一部“公共舞台”史,一部男權的統治史。帝王的光環下,透見的往往是刀光血影;偉大輝煌的年代,記載的常常是戰爭。而人類個體所賴以生存的“私人”空間,卻因為“不登大雅”而被忽略、被掩蓋、被抹殺了。 ——南京大學許鈞
我還受到菲利浦·阿利埃斯和喬治·杜比主編的《私人生活史》一書的啟發,因此希望能夠為研究中國家庭找出新的理論模式。 ——《私人生活的變革》閻雲翔著,本書獲得2005年度列文森獎
這一部《私人生活史》的目標就在於探討在各時代中那些影響私人生活的性質和觀念的歷史因素。在中國史的範疇內,台灣學者此類的作品,尤其是圍繞著私情與公義之間的文化現象的討論,正逐漸展開。 ——蒲慕州,現任台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台灣大學歷史系兼職教授
以家庭生活為中心,《私人生活史》描繪了親緣、婚姻、交往、娛樂、獨處等私人生活場景,其中許多畫面是過往的史家輕視或諱言的。比如在中世紀歐洲的臥房裡,“光著身子的女人在爐子前取暖,男人們則脫掉褲子坐在爐膛邊烤火。薩凱蒂指出,在這種情況下,要小心躺在凳子底下的貓,它們很容易把某些下垂的東西當成玩具”。應該說,這就是歷史的背面或者歷史的裡面。以往我們總在門外徘徊,現在終於可以登堂入室。 ――劉錚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