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星自然村

福星自然村

該行政村隸屬大理市下關鎮,地處下關鎮西邊。全村國土面積32097平方公里,海拔1979米,年平均氣溫15.7℃,年降水量695.3毫米,福星地幅總體是膠泥土,土質板結,適合種植玉米、大豆等農作物。

自然資源

福星自然村福星自然村
福星自然村福星自然村

由於福星村地域得天獨厚的土壤、氣候、山水條件,福星村的特產最優、資源最富。
福星地幅總體是膠泥土,土質板結。城堡嶺周邊地域夾白沙;屬金星河灌溉的地幅,上段夾紫沙,中、下段紫白沙相參;這一地域,連同福西片的後壩,保水性好,肥料不易流失,作物產量高。而三岔路地幅,滲水如籮篩,緣於勤耕,亦屬穩、高產田。
山地沙壤土質。水井坪的茶園,略30餘畝,至今有近40年栽培史。由於相得水土,茶葉皮厚如皺葉,色青中透黑,沏出茶色如竹葉青,茶味逍釅、回甜,如按“功夫茶”、“百抖茶”的茶藝操作,馨香純正,正是楊慎在《滇南清茶詞》中描述的“酥花乳線浮杯綠”。

基礎設施

截止2006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話、通電話五通,有路燈。全村有862戶通自來水,有862戶通電,有807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862戶)分別點農戶總數的99%);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851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838戶(分別點總數的99%和97%)。
該村到鎮道路為柏油路;進村道路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1公里,建有集貿市場2個。全村共擁有汽車 輛,機車86輛。
到2006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1戶;裝有太陽能農戶678戶;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847戶。全村有三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三個自然村已通電;有三個自然村已通路;有三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三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三個自然村已通路燈。該村農戶以磚混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695 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48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121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玉米,主要銷售往本縣縣內。2007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2.77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19%。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芒果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17戶,共有鄉村人口58人,其中男性30人,女性28人。其中農業人口58人,勞動力30人。該村以傈僳族為主,其中傈僳族58人。
到2007年底,參加農村合作醫療58人(人員名單附後),參合率100%;享受低保20人(人員名單附後)。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10公里,距離鎮衛生院52公里。該村無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人畜混居的農戶15戶,占農戶總數的100%。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讀書到溫泉九義校完小,中學生讀書到榮將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9公里,距離中學52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0人,其中小學生6人,中學生4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7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17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38.9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38.90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勞120個(勞均4個)。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方式公開。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受地理條件限制,民眾思想未徹底改變,科技意識跟不上。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以種植業為主,重點發展畜牧業和林果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