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第七中學

福建省泉州市第七中學

泉州第七中學,始建於1931年,1956年改私立為公辦,易名泉州第七中學,並東擴至現址。現為福建省首批12所示範性高中之一,省一級達標中學,省文明學校。學校致力於創建校園文化,總結提升辦學理念、塑造七中精神,創造和諧校園,形成 鮮明的辦學特色,以校園的整體文化帶動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基本信息

學校概況

福建省泉州第七中學福建省泉州第七中學

泉州第七中學,始建於1931年。學校現有72個教學班,學生4018人,教職員269名,其中黨員126名。特級、高級教師63名,一級教師96名,教師學歷達標率達100%。現任校級領導研究生學歷達100%,國中教師本科率達85%,專任教師平均年齡31歲。校園建築面積26000平方米,為實現邁向全國示範高中的目標,1997年新建占地面積42畝的泉州七中分校,使學校占地總面積達100畝。

學校介紹

泉州七中創建於1931年5月,擇天后宮為校址,原名私立晦鳴中學。取《詩經》“風雨如晦,雞鳴不已”之意,以激勵學子勤奮讀書,于右任題寫校名,豐子愷設計校標。1948年增設高中部,1956年改私立為公辦,易名泉州第七中學,並東擴至現址。現為福建省首批12所示範性高中之一,省一級達標中學,省文明學校。

建校初年,社會有識之士蔡鼎常、蔡光華陳佩玉王岫松等組成的校董會,雖辦學條件簡陋,教員清苦,但經首任校長台灣學教授、世界著名農業科學家湯文通先生,第二任校長華僑大學教授陳允敦先生和第三任校長王岫松先生諸位名賢艱苦努力,事業不斷發展。經受抗日救亡和解放戰爭的洗禮,經歷十年浩劫和撥亂反正的風雨,迎來改革開放的春天,迄今八十年,人才輩出,桃李滿天下。

由於歷史原因,泉州七中原是一所生源起點低、辦學條件簡陋的一般中學。改革開放以來,在市、區兩級黨委政府的直接領導下,傅火儒、林培華盧清山等歷任校長帶領“一班人”團結全體師生員工,深化改革,艱苦創業,拼搏進取,七中師生髮揚不甘落後、團結拼搏的苦幹精神,深化內部改革,推進素質教育,硬是在“一般”中學辦學條件下,創造出“不一般”的成績和特色:學校1985年學校榮獲“省級文明單位”、“省教育先進單位”稱號,1987年省教委讚譽“一般中學不一般”。1990年12月經省教委驗收為全省第一所“三級達標中學”,躋身省重點中學行列,1993年5月又晉升為“二級達標中學”;1995年7月全省第九所被省教委確認為“一級達標中學”,按常規要用九年的時間,泉州七中只用五年就上了三個大台階,這在全省是首例;1996年開始按國家示範高中標準建設, 2001在全省普通中學中首家通過ISO9002教育質量體系認證;2003年全省首家通過國家示範性高中省級驗收;2004被省教育廳授予首批“省素質教育先進校”稱號;2005年通過“第九屆省級文明學校”驗收,從而成為1984年至2005年泉州市區唯一一所連續九屆榮膺該項稱號的學校;2006年被國家教育部確認為“漢語國際推廣基地學校”;2006年被列為福建省省級高中課改樣本校;2007年成為全國第六所、全省唯一一所“清華大學實驗基地校”,2008年被中華全國總工會授予“全國模範職工之家”稱號,至今榮獲集體榮譽稱號國家級14項,省級68項。闖出了一條辦好一般中學、辦好重點中學的成功之路,為福建普教史增添了光輝的一頁。

教學所需的理、化、生儀器,體、音、美器材,電教聽音設備等均按國家雙I類標準配齊。新建的體育館、春暉圖書樓(林樹哲先生捐建)、現代教育技術中心、天文台、擁有42間多媒體教室的教學大樓(泉州校友樓)、(香港校友樓)和科學實驗樓(菲律賓校友樓)、學生宿舍樓及環形塑膠跑道構成了和諧壯觀的校園新貌,使教學設施更臻完善。一流的師資、一流的設備促泉州七中教育教學成績年年大幅度上升。

學校還先後建成二個各占地十畝的社會實踐基地。一個用作勞技教育、勤工儉學基地的校辦廠——泉州無線電七廠,1993年由國家教委確定為全國教學儀器首批定點廠;一個用作開展生產勞動實踐學習農林知識的學農基地。

黨政領導的關懷,社會各界的厚愛,海內外校友的深情,熱情的關注、衷心的祝福、慷慨的資助聚成七中崛起、騰飛的巨大動力。全校師生員工將不負眾望,繼續奮進,以創建國家級示範高中為新的起點,為開創新世紀泉州七中更加輝煌的業績而努力奮鬥。

發展歷程

1931年5月創建泉州七中,原名私立晦鳴中學,取《詩經》“風雨如晦,雞鳴不已”之意。

1948年增設高中部。

1956年改私立為公辦。

1985年榮獲“省級文明單位”、“省教育先進單位”稱號。

1987年省教委讚譽“一般中學不一般”。

1990年12月經省教委驗收為全省第一所三級達標中學,躋身省重點中學行列。

1993年5月晉升為二級達標中學。

1995年7月全省第九所被省教委確認為一級達標中學。

2003年9月被授予“示範性普通高中”稱號。

2006年7月曾春明同學榮獲省高考文科狀元。

2007年成為清華大學全國六所基地校之一(福建唯一),同年,成為國家漢辦漢語國際推廣基地校。

2008年4月七中工會被中華全國總工會授予“模範職工之家”稱號。同年獲全國中學生學科奧賽一等獎27人,並列全省第一!

2009年6月高考取得優異成績,謝萍同學以總分664分獲得泉州市文科原始分狀元!洪燕輝同學以699分獲得泉州市理科投檔分(全國中學生信息學奧賽福建賽區一等獎加20分)狀元!莊婉同學以150分滿分獲得省文科數學單科第一名!

同年8月榮膺1984年至今連續十屆省級文明學校稱號。

2010年7月高考取得優異成績,黃燦雲同學以總分686分奪得2010年福建省高考理科原始分狀元。康劍琦同學以633分奪得泉州市區文科原始分狀元。

2010年10月泉州七中金山校區舉行掛牌儀式,停辦10年的國中部正式復辦,學校發展邁入新階段。

2010年獲全國中學生學科奧賽一等獎28人,獲獎總數居全省第一!

顯著的教育教學成績

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泉州七中一手抓師資隊伍建設,一手抓新課程實驗和辦學特色,著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出一大批既有個性又品學兼優的學生,學校教學成績逐年大幅度攀升。

從1995年被確認為省一級達標中學以來,泉州七中不斷深化教學改革,推進素質教育,教育教學各項指標高居全省前列,辦學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從普通中學到省重點中學,五年間泉州七中辦學邁上三個大台階,從三級達標到一級達標。同時,辦學水平年年有新突破,教育教學成效引人注目。2005年至今,泉州七中學生奪得2006年高考省文科狀元、2010年高考省理科狀元、2009年高考市文理科狀元,先後有53名學生考入清華、北大。泉州七中被教育部確認為“漢語國際推廣基地學校”,成為全國第六所、全省唯一一所的“清華大學實驗基地校”。學生在學科奧賽中共奪得省一等獎以上113人次,在科技創新和電腦機器人競賽中,共奪得省級以上獎牌154枚,曾兩度奪得世界電腦機器人競賽金牌。

1.高考:

2005-2009年有44位學生考入清華、北大、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理工大學

奪得2006年高考文科省狀元,

2009年高考市文科狀元、理科投檔分狀元;兩次數學省單科狀元。

600分以上高分人數達754人(不含保送生),連續五年位居市區前列。

2010年黃燦雲同學以總分686分的優異成績奪得省理科原始分狀元,同時,以作文滿分、總分140分的高分奪得語文單科省狀元!

康劍琦同學以633分奪得市區文科原始分狀元!吳琪雯同學榮獲美術綜合分全省第一名!

600分以上高分人數達114人(不含11位保送生)!

本一上線402人,上線率49.38%!本二上線659人,上線率80.95%,本三上線率94.96%!

2.學科奧賽、科技創新大賽:

學科奧賽科技創新方面突飛猛進:

2007年20位同學獲一等獎,居全省第三;

2008年27位同學獲一等獎,並列全省第一;

2009年17位同學獲一等獎,居全市第一、全省第四。

2010年生物學科奧賽獲得7個省一等獎,占全省23個一等獎的近1/3,劉婷婷同學榮獲第19屆全國中學生生物競賽金牌,被北大現場錄取!

陳哲勇、陳煒棟同學分別榮獲第27屆全國青少年信息學奧賽銀牌和銅牌,被復旦大學現場錄取!

科技創新近4年獲得獎牌126枚,其中包括二枚國際金牌,一枚國際銅牌,填補了中國學生在這項賽事上的空白。

3.體育、藝術:

先後榮獲全國中學貫徹《學校體育工作條例》優秀學校、國家級體育傳統項目學校、省體育傳統項目優秀學校、省學校體育衛生工作先進單位等多項集體榮譽稱號;校男籃獲省傳統校籃球賽第一名並第九次獲得市中學生籃球錦標賽冠軍;校田徑隊獲得市區中學生田徑運動會團體總分十一連冠,每年向高校輸送大量體音美人才。

先進的辦學理念

 致力於創建校園文化,總結提升辦學理念、塑造七中精神,創造和諧校園,形成鮮明的辦學特色,以校園的整體文化帶動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我校自改革開放以來,一直堅持“德育為先,智育為重,體育為本,五育全發展”的育人目標,形成“尊師愛生、嚴教勤學”的教風學風。在創建示範高中的過程中,提出了“與時俱進,創新發展,以人為本,全面育人”的新理念,堅持以人為本,提出“辦人民滿意的學校”,“對每一位學生負責”,“讓每一個家庭充滿陽光”,培育“身心健康的現代中國人”。“身心健康”就是要有健康的體魄、健康的心理和品德;“現代”就是要有適應現代社會生存競爭的知識能力和素質,掌握較高的現代信息技術和具備較好的英語水平,具有合作、溝通、創業等能力和品質;“中國人”就是要求要有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有一定的文化修養。進一步總結和提倡“七中精神”:即“團結協作、敬業奉獻、拼搏進取、開拓創新”,使之成為師生人生創業共同的精神財富;對教職工提出:“創一流業績,建美好家園”的目標願景,闡明職業與事業,事業與人生、事業與家庭的相互促進關係。樹立競爭意識、創新意識,品牌意識,使學校、老師、學生都爭創品牌,學校由此產生源源不竭的動力,追求步步攀升的目標,真正做到止於至善,真正打造魅力學校、魅力校長、魅力教師、魅力學生。

創新的辦學管理

2001年泉州七中通過ISO9002質量體系認證,通過規範教育教學的各個過程,對教育質量進行監控,提升教師的質量意識。

2002年泉州七中與加拿大五湖學院聯合辦學,成立國際交流部,招收“中加班”學生,開創福建省中學與國外聯合辦學的先例。05、06兩屆畢業生全部直接被英語國家著名大學錄取留學。通過國際交流合作,泉州七中的英語師資得到培訓提高,學校英語角活動效果顯著。學校每年12月還有專門的英語文化節、聖誕晚會、英語演講比賽、英語歌唱比賽、英語書法比賽。學校在市以上的英語演講比賽中多次獲得一等獎。06年教育部啟動“漢語國際交流基地校”項目,泉州七中成為福建省6所基地校之一,將選派英語、語文老師到海外教學,同時接納更多的國外學校、師生的交流、留學活動,為其建設成為:“福建著名、全國知名、世界聞名”學校邁進了一步。

現代化的教學設施

泉州七中作為省首批12所示範性高中,注重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在全省率先建立電腦機器人工作室、生物研究室,學生在學科奧賽中共奪得省一等獎以上113人次,在科技創新和電腦機器人競賽中,共奪得省級以上獎牌154枚,曾兩度奪得世界電腦機器人競賽金牌。

泉州七中現代教育技術裝備高起點、高標準,並適度超前,所有教室均配有多媒體操作平台和全套音響設備。先進的校園網覆蓋整個校園。現代教育技術中心目前已擁有計算機網管中心、互動式校園網、學生電視台、圖書資料計算機管理中心、學生電子閱覽室和教師電子備課室,並自主建設了豐富的資源庫,全面服務教學需要。全校實現管理計算機化,教育教學實驗設備設施居全省領先水平,是泉州市第一所開通“百校通光纖工程”的學校。充分滿足學生學習和上網獲取資料的需要。

豐厚的獎助學基金

泉州七中的長足發展,極大鼓舞了廣大海內外校友,他們紛紛慷慨解囊,鼎力支持母校。

香港太平紳士李群華、南益集團副董事長兼總經理林樹哲、菲華公會常務理事長戴國興、金鹿集團董事長張華安、匹克集團董事長許景南、金山石材董事長梁志鵬等海內外校友紛紛回響,共設立12個獎教獎學助學基金會,為母校的再發展提供了強大的物質基礎。75周年校慶之際,泉州七中發動海內外校友及社會各屆人士成立“泉州七中助學獎學基金”,對品學兼優者予以免費入學並提供一定的生活費補助,以實現“構建和諧社會,從七中校園做起”,“不讓任何一位七中學子因貧困而輟學”。

學校品牌優勢

充分利用逐漸形成的品牌效應,發展與國內重點中學、重點高校和外國教育的交流合作,逐步樹立泉州七中及教師在國家、省市的學術地位;提出“Nostudentleftbehind”(不落下一位學生),保證其教育促進人人成才;堅持素質教育,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體、文化活動,保證學生全面而富有個性地發展。

學校主動與國際教育相融合,選派教師到德國、日本、加拿大、英國開展教學交流和接受培訓,與美國、加拿大、韓國、日本、德國、土耳其等多個國家學校開展交流活動,與加拿大五湖學院聯合辦學,成立國際交流部,開創福建省中學與國外聯合辦學的先例;與紐約STAR大學先修高中、托特維爾高中締結為“姐妹學校”,提高學校的國際教育水平。繼2010年復辦國中部之後,2011年泉州七中江南新校區又動工建設,學校正向規模化發展,努力實現“全省著名、全國聞名、世界知名”的跨越式發展辦學目標。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