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三明大田

大田縣地處福建省中部,簡稱“岩城”,東與德化為鄰,西和永安、三元交界,南同永春、漳平接壤,北跟沙縣、尤溪毗連。

全境面積2294平方公里,轄10個鄉、8個鎮,263個行政村、8個居委會,現有人口36.6萬。1992年,大田縣經國務院批准被列為沿海經濟開放區和對外國人開放區。改革開放以來,大田縣委、縣政府緊緊抓住發展這一執政興縣的第一要務,立足實際、發揮優勢,大力實施“農業穩縣、工業立縣、科技興縣”和“依法治縣”方略,抓項目、興產業、創品牌、重特色,這座以石的精氣為魂魄的閩中山區縣,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煥發了勃勃生機,經濟繁榮、社會進步、“三個文明”建設成果豐碩,成為一個嶄新、繁榮、開放、文明的山城,被譽為“閩中之秀”。 回首往事,滄桑巨變,展望未來,前程似錦。面對新形勢,新任務,37萬大田人民將進一步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四中全會精神,認真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積極參與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聚集發展要素,主動承接輻射,實行大開放,促進大發展,構築三明市對外開放的“橋頭堡”,對接沿海的“連線帶”,努力把大田建成海峽西岸經濟區山海協作的“閩中經濟走廊”,朝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奮勇拼搏、闊步前進!
2004年,全縣生產總值28.15億元,比上年增長10.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9.78億元,增長4.5%;第二產業增加值10.15億元,增長17.5%;第三產業增加值8.22億元,增長10.6%;一、二、三產業結構為34.7∶36.1∶29.2。全縣完成縣級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0018萬元,增長22.1%;財政一般預算支出20576萬元,增長11.5%。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113元,增長7.6%;農民人均純收入3613元,增長9.7%。小城鎮建設紮實推進,完成新村建設面積11.5萬平方米,集鎮建設面積5.5萬平方米。
農村經濟。全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5.6億元,增長6.1%。糧食生產呈現恢復性增長,糧食總產量達11.65萬噸,增長4.7%。農業內部結構進一步最佳化,新開茶園533公頃,發展茶葉加工廠20多家,新建廠房6000平方米;種植木薯2000公頃;菸葉收購量繼1997年之後重新突破5萬擔規模。農業產業化步伐加快,新發展了聚祥澱粉、九龍峰茶葉、鴻輝水產、鑫豪木業等一批農副產品加工企業;農產品品牌創建力度加大,“仙頂”牌烏龍茶等4個農產品獲得國家無公害農產品標誌使用權。
工業經濟。全縣工業總產值22.40億元,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產值17.49億元,增長19.4%。工業經濟呈現了近年少有的良好勢頭。國有企業改革繼續深化,組織實施國有工業企業改制6家,全縣企業養老、失業保險和城鎮醫療保險覆蓋率分別達到91%、92%和91%;城鎮下崗失業職工有1415人實現了再就業。企業技術改造力度加大,縣屬工業企業共實施技改項目6項,完成投資1.34億元,增長1.7倍,改變了近幾年來低位運行的狀態。全縣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利稅總額2.35億元,增長1.3倍,其中利潤1.04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15倍;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149.83%,比上年提高45.7個百分點,創該統計口徑歷史最高。
投資消費。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6.58億元,增長87.8%。其中城鎮以上固定資產投資3.22億元,增長127.7%。26個縣級(含市級)重點建設項目完成投資3億元。農村公路建設全面實施,完成投資6633萬元,開工267.75公里,竣工127.07公里。新建和續建水電站25座,在建規模2.14萬千瓦,完成1.2萬千瓦,全縣水電裝機容量已突破10萬千瓦;總投資5億元的益源熱電有限公司10萬千瓦技改擴容項目的可研報告通過內審,已開工建設;城區電網改造完成投資591萬元。社會消費需求進一步擴大,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8.20億元,增長11.3%。
外向型經濟。組織參加了“9·8”投洽會、“6·18”項目成果交易會和各項專場招商活動,新引進12家外資企業,實際利用外資941萬美元,增長32.9%。外貿出口1173萬美元,增長40.8%;創歷史新高。引進內聯項目10個,吸納區外資金1.29億元,增長69.5%。
個私經濟。全縣共有個體工商戶4118家,私營企業364家,增長24.6%;新增個體工商戶702戶,新辦私營企業99家,其中新增規模以上私營企業12家,新增從業人員1980人。個私經濟完成工業產值(銷售收入)16.69億元,增長28.1%;實現利稅9648.26萬元,增長56.22%;新上項目142個,總投資3.6億元,投資總額為歷年之最。
社會事業。組織實施了16項市、縣科技攻關項目,新成立的民營科技企業順欣公司獲得國際質量體系認證,填補了本縣輕工行業在國際質量體系認證方面的空白。聯考上高專線人數為2137人,上線率達88.6%,其中本科批上線人數1133人,增幅為58.68%。大田一中、五中、六中分別通過了省一級達標學校複評和省二級達標學校、省級示範國中驗收。計畫生育工作力度不斷加大,出生率9.17‰,政策符合率94.56%,人口自然增長率4.45‰。室內競技體育訓練館、“全民健身工程”、田徑場改造工程相繼竣工,首屆農民運動會成功舉辦。縣、鄉、村廣播電視光纜聯網工程實施步伐加快。
54321”優勢農業產業群。大田縣著力規劃建設特色產業突出、規模效益良好、輻射帶動力強的“54321”優勢農業產業群,即培植髮展5萬畝高山優質烏龍茶、4萬畝無公害反季節蔬菜、300萬隻肉兔、20萬畝竹林、10萬畝木薯,促進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通過全縣上下的共同努力,截至2004年,共完成高山優質烏龍茶0.18萬公頃、反季節蔬菜0.21萬公頃、肉兔271萬隻、竹林1.34萬公頃、木薯0.24萬公頃,有力地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