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核

神經核

神經核:在中樞神經系統內,形態和功能相似的神經元胞體常聚集在一起,稱為神經核。⑤面神經核facial nucleus:位於腦橋中下部,由此核發出的纖維參與組成面神經,主要支配面部表情肌。⑦疑核nucleus ambiguus:位於延髓上部,此核上部發出的纖維加入舌咽神經,支配咽肌;中部發出的纖維加入迷走神經,支配咽、喉肌;下部發出的纖維組成副神經顱根,再經迷走神經至喉內肌。軀體感覺核:位於內臟感覺核的腹外側,共有三對核團,其中三叉神經感覺核分為中腦核、腦橋核和脊束核,故實際上有五對核團。

神經核類別

腦幹神經核

腦幹神經核:除嗅、視神經外,腦幹連有4種性質的10對腦神經,這些腦神經在腦幹內都有與之相應的腦神經核。腦神經核分為運動核和感覺核。運動核是腦神經運動纖維的起始核,包括軀體運動核和內臟運動核(副交感核);感覺核是腦神經感覺纖維的終止核,包括軀體感覺核和內臟感覺核。

神經核神經核

腦神經簡表

順序及名稱

纖維成分

起核

終核

分布

I 嗅神經

特殊內臟感覺


嗅球

嗅黏膜

II 視神經

特殊軀體感覺


外側膝狀體

視網膜

III 動眼神經

軀體運動

動眼神經核


上瞼提肌,上、下、 內直肌 、 下斜肌

一般內臟運動(副交感)

動眼神經 副核

(E-W核)

瞳孔 括約肌 ,睫狀肌

IV 滑車神經

軀體運動

滑車神經核


上斜肌

V三叉神經

一般軀體感覺

三叉神經運動核

三叉神經脊束核三叉神經腦橋核三叉神經中腦核

頭面部皮膚、眼、鼻、口腔黏膜,牙及牙齦、 硬腦膜 、舌前2/3黏膜

特殊內臟運動

全部咀嚼肌,二腹肌前腹,下頜舌骨肌等

VI展神經

軀體運動

展神經核


外直肌

VII 面神經

特殊內臟運動

面神經核


全部表情肌,莖突舌骨肌,二腹肌後腹,鐙骨肌

一般內臟運動(副交感)

上泌涎核

淚腺,下頜下腺,舌下腺和鼻、齶腺體,舌前2/3 味蕾

特殊內臟感覺


孤束核

外耳道、耳後皮膚

一般軀體感覺

三叉神經脊束核

VIII前庭蝸神經

特殊軀體感覺


前庭神經核

蝸神經核

半規管 壺腹嵴 ,橢圓囊斑,球囊斑,耳蝸螺鏇器

IX舌咽神經

一般內臟運動(副交感)

下泌涎核


腮腺

特殊內臟運動

疑核

莖突咽肌

一般內臟感覺


孤束核

軟齶、咽,咽鼓管,鼓室, 頸動脈竇 ,頸動脈小球

特殊內臟感覺

孤束核

舌後1/3 味蕾

一般軀體感覺

三叉神經脊束核

舌後1/3黏膜,耳後皮膚

X迷走神經

一般內臟運動(副交感)

迷走神經背核


胸腹腔內臟,平滑肌,心肌,腺體

特殊內臟運動

疑核

咽喉肌

一般內臟感覺


孤束核

胸腹腔內臟,咽喉黏膜

一般軀體感覺

三叉神經脊束核

耳廓,外耳道皮膚, 硬腦膜

XI副神經

特殊內臟運動

副神經核

(脊髓部)


胸鎖乳突肌, 斜方肌

特殊內臟運動

疑核( 延髓 部)

咽喉肌

XII舌下神經

軀體運動

舌下神經核


舌內、外肌

腦幹神經核腦幹神經核
神經核神經核
神經核神經核

軀體運動核

軀體運動核,位於腦幹中線兩側,共有8對,它們分別是:

①動眼神經核nuclcus nervi oculomotorii:位於中腦上丘平面,由此核發出的纖維參與組成動眼神經,支配上直肌、下直肌、內直肌、下斜肌、上瞼提肌。

②滑車神經核nucleus nervi trochlearis:位於中腦下丘平面,發出的纖維組成滑車神經,支配上斜肌。

③展神經核nucleus nervi abducentis:位於腦橋中下部,相當於面神經丘的深面,此核發出的纖維組成展神經,支配外直肌。

④三叉神經運動核motor nucleus of trigeminal nerve:位於腦橋中部展神經核的外上方,由此核發出的纖維組成三叉神經運動根,出腦後加入下頜神經,支配咀嚼肌。

⑤面神經核facial nucleus:位於腦橋中下部,由此核發出的纖維參與組成面神經,主要支配面部表情肌。

⑥舌下神經核nucleus nervi hypoglossi:位於延髓上部,相當於舌下神經三角的深方,發出的纖維組成舌下神經,支配舌肌。

⑦疑核nucleus ambiguus:位於延髓上部,此核上部發出的纖維加入舌咽神經,支配咽肌;中部發出的纖維加入迷走神經,支配咽、喉肌;下部發出的纖維組成副神經顱根,再經迷走神經至喉內肌。

⑧副神經核nucleus nervi accessorii:位於延髓並下續至脊髓的第5-6頸節,發出的纖維組成副神經脊髓根,支配胸鎖乳突肌和斜方肌。

內臟運動核

內臟運動核,位於軀體運動核的外側,共有4對核團,它們分別是:

①動眼神經副核nucleus oculomotorius accessorius:位於中腦動眼神經核上端的背內側,由此核發出的纖維參與構成動眼神經,支配瞳孔括約肌和睫狀肌。

②上泌涎核:位於腦橋下部的網狀結構中,由此核發出的纖維進入面神經,支配舌下腺、下頜下腺和淚腺的分泌。

③下泌涎核:位於腦橋上部的網狀結構,由此核發出的纖維進入舌咽神經,支配腮腺的分泌。

④迷走神經背核nucleus dorsalis nervi vagi:位於延髓迷走神經三角深面,舌下神經核的外側,由此核發出的纖維加入迷走神經,支配頸部、胸腔和腹腔大部分臟器的活動。

內臟感覺核

內臟感覺核:位於界溝的外側,只有一對核團。

內臟感覺孤束核nucleus solitarius:位於延髓,傳導頸、胸、腹腔大部分臟器的內臟感覺。面神經、舌咽神經和迷走神經中的內臟感覺纖維進入孤束核。

軀體感覺核

軀體感覺核:位於內臟感覺核的腹外側,共有三對核團,其中三叉神經感覺核分為中腦核、腦橋核和脊束核,故實際上有五對核團。

①三叉神經中腦核nucleus mesencephalicus nervi trigemini:位於中腦,與傳導咀嚼肌、面肌和眼球外肌的本體感覺有關。

②三叉神經腦橋核nucleus pontinus nervi trigemini:位於腦橋中部,與傳導頭面部的觸覺有關。

神經核的反射功能

1、紅核red nucleus:位於中腦上丘平面的被蓋部,呈圓柱狀。主要接受來自小腦和大腦皮質的傳入纖維,並發出紅核脊髓束,相互交叉後到對側,下行至脊髓。

2、黑質substantia nigra:位於中腦被蓋和大腦腳底之間的板狀灰質,延伸於中腦全長,可分為背側的緻密部和腹側的網狀部。黑質的細胞內含黑色素,故呈黑色;同時還含有多巴胺。多巴胺是一種神經遞質,經其傳出纖維釋放到大腦的新紋狀體,臨床上因黑質病變,多巴胺減少,可引起震顫麻痹。

3、中縫核(raphe nuclei)位於腦幹中縫附近的狹窄區域內,可分成數個核團總稱為中縫核,包含5-羥色胺能神經元,其主要功能是產生神經元遞質——5-羥色胺。該遞質與暴力、憤怒、冒險、攻擊行為有關。5-羥色胺神經元的激活具有抑制攻擊行為的作用,與鎮痛、睡眠有關。

4、下橄欖核(inferior olivary nucleus)廣泛接受脊髓全長的上行投射纖維和腦幹感覺性中繼核團的傳入纖維;還接受來自大腦皮質、基底核、中腦紅核和中腦導水管周圍灰質的下行投射纖維。下橄欖核發出纖維越過中線行至對側(左右交叉)後,在延髓背外側聚集上行,與脊髓小腦後束等共同組成小腦下腳,經第四腦室外側折向背側進入小腦。

神經核神經核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