硨磲石

硨磲石

硨磲石,Tridacna Stone,被列為佛教七寶之一,純白度被視為世界之最,具有鎮宅、招財、養身、鎮心安神、安定氣場的作用。硨磲石成品在中醫中,硨磲貝的尾端被認為與珍珠具有同樣的療效,硨磲含有微量元素、殼角蛋白及胺基酸,具保健、促進身體代謝的功能,有抗衰老及防止骨質疏鬆的功效,還可磨為粉末。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車渠(海藥)殼氣味甘鹹,大寒,無毒,主治安神、鎮宅(疑應為“心”)、解諸毒藥及蟲蟄,同玳瑁等分,磨人乳服之極驗。

硨磲石簡介

【拼音】chēqú

【英文】Tridacna Stone

硨磲石硨磲石

硨磲石的純白度被視為世界之最。在東方佛典《金剛經》中被列為佛教七寶之一。硨磲經過千百年的蘊育生長,能散發出的能量磁場非常大,可使配戴著具有增進身心調和、啟發自在智慧、摧毀眾生煩惱的功能。自古在清朝二品官上朝時穿戴的朝珠就是由硨磲製成。在各地佛教高僧、西藏喇嘛高僧都有手持硨磲製成的佛珠。據般若波羅多蜜心經記載,此七種寶物為“硨磲、金、銀、瑪瑙、珊瑚、琉璃、琥珀”。在這七種寶石中大家最陌生也最稀罕的寶石為硨磲,因為硨磲生長在印度洋或西太平洋深海海域,或少部分因地殼造山運動浮出海面而鮮為人知,因為硨磲的產量極少,所以非常珍貴。在當今佛教界流行的寶石種類中,可作為驅邪避凶的寶石應首推“佛教七寶”。何謂“佛教七寶”據般若波羅多蜜心經記載,此七種寶物為“硨磲、金、銀、瑪瑙、珊瑚、琉璃、琥珀”。在這七種寶石中大家最陌生也最稀罕的寶石為硨磲。在佛教界中,硨磲深受許多師父及信徒們的喜愛。顏色漂亮的硨磲手珠,除了可做裝飾外,配戴在身上也可避邪保平安。在中醫藥中,硨磲貝的尾端曾被認為與珍珠具有同樣的療效,因其所含的微量元素、殼角蛋白及胺基酸有保健、促進身體代謝的功能,有抗衰老及防止骨質疏鬆的功效,磨或粉末常為喜愛之物。硨磲之名最早見於東漢時代。它是海洋貝殼中最大者,直徑可達1m。殼內白而光潤,外殼呈黃褐色,尾端切磨成的珠具車輪溝渠的圖案,因此而得名為硨磲。古人也曾取白色珊瑚和一般較厚的貝殼做成圓珠,把它當作硨磲記者。可見硨磲在古代深受人們的喜愛。據“金剛頂瑜珈念珠經”記載,使用硨磲念珠念佛可得一倍功德。在佛門當中,高僧用它當念珠,清朝的官帽珠飾中,它是六品官員的頂珠,可見它的價值不凡。目前世界名珠中最大的一顆天然海洋貝珠(真主之珠)重6350貝克,就是硨磲所產。從寶石學的觀點來看,具有美麗珍珠光澤而顏色潔白、有暈彩且質地細膩的貝殼才可作為寶石,而硨磲貝卻是所有貝類製品中最漂亮的。

硨磲石功能

1、硨磲具有鎮宅、招財、養身、鎮心安神、安定氣場的作用。

2、可辟邪保平安、消災解厄、除惡聚靈、改變風水。

3、可使佩戴者具有增進身心的調和平衡,啟發自我的智慧,避免庸人自擾,增生無謂煩惱的功能。

4、硨磲經歷千百年蘊育生長,所散發出磁場能量非常之大。清朝二品官上朝時穿戴的朝珠是由硨磲所穿成的,西藏喇嘛高僧有持硨磲所穿制的念珠,在各地佛教高僧有持硨磲削成的佛珠來修煉,是修煉觀音菩薩法門必要的利器。傳說持硨磲修煉護法者具有一倍以上功德,是供佛靈修佛學上之密室。

藥理

《本草綱目》中記載硨磲有鎮心安神涼血降壓的功效。經長期配帶可具不可思議的神奇力量,如增強免疫力、防止老化、穩定心律,改善失眠等藥效。硨磲同時具有極高的藥用價值:能涼血、降血壓、安神定驚,特別對咽喉腫痛,小孩生皰更有療效。硨磲可護身健體,延年益壽,藏傳佛教更視之為驅魔避邪的神奇寶物!

藥用價值

硨磲石成品在中醫中,硨磲貝的尾端被認為與珍珠具有同樣的療效,硨磲含有微量元素、殼角蛋白及胺基酸,具保健、促進身體代謝的功能,有抗衰老及防止骨質疏鬆的功效,還可磨為粉末。

宋唐慎微《證類本草》:“車渠,《集韻》雲生西國,是玉石之類。形似蜯蛤,有文理。大寒,無毒,主安神、鎮宅(疑應為“心”)、解諸毒藥及蟲蟄,以玳瑁一片,車渠等同,以人乳磨服極驗也。”

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車渠(海藥)殼氣味甘鹹,大寒,無毒,主治安神、鎮宅(疑應為“心”)、解諸毒藥及蟲蟄,同玳瑁等分,磨人乳服之極驗。”

鑑別

1. 肉眼檢視法:

只要是硨磲,其外表必定有如車輪與溝渠所構成的圖案;因此,要鑑別真假硨磲,這樣的特徵就成為鑑定真假的重要指標。再者,只要是天然的寶石,世界上就不可能找到兩個完全一模一樣的個體,我們觀察如果有兩顆硨磲珠紋路是一模一樣的,則很有可能是貝殼磨成粉壓制的。

2. 破壞性試驗:

以破壞性試驗將其擊破,若是真品必有貝殼斷面。

3.惦重法:

天然的硨磲一般都有一定的比重,我們除了觀察硨磲的紋路是否為天然外,可以試著用手去惦一惦其重量,若是感覺非常輕,則有可能為非天然硨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