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鼓書院志

書院源出於唐代私人治學的書齋和官府整理典籍的衙門,是中國古代讀書人在儒、佛、道融合的文化背景之下,圍繞著書,開展包括藏書、讀書、教書、講書、修書、校書、著書、刻書等各種活動,進行文化積累、研究、創造與傳播的文化教育組織。由唐而歷五代、宋、元、明、清,經過一千二百餘年的發展,書院得以遍布全國各地,數量至少有七千所以上,成為讀書人文化教育生活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基本信息

簡介

書名。四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閣藏本。明周詔撰。石鼓書院在衡州府北石鼓山,與睢陽、嶽麓、白鹿號為四大書院,為講學家所喜愛。周詔于衡州為官時參考舊志,稍增損以為此編。共分五部分:首《地理》,次《室宇》,次《人物》,次《詞翰》,而附錄《文移》於末。

..石鼓書院志

內容簡介

書院源出於唐代私人治學的書齋和官府整理典籍的衙門,是中國古代讀書人在儒、佛、道融合的文化背景之下,圍繞著書,開展包括藏書、讀書、教書、講書、修書、校書、著書、刻書等各種活動,進行文化積累、研究、創造與傳播的文化教育組織。由唐而歷五代、宋、元、明、清,經過一千二百餘年的發展,書院得以遍布全國各地,數量至少有七千所以上,成為讀書人文化教育生活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它對中國教育、學術、文化、出版、藏書等事業的發展,對學風士氣、民俗風情的培植,國民思維習慣、倫常觀念的養成等都產生了重大影響。

文摘

桂榮

號近庵,江西上饒人。由舉人歷官御史,代巡衡岳。雅意所向,惟以養士為切。是秋放榜,所得人才皆名世之英。

王仔

號思質,直隸崑山人。由進士嘉靖年間為御史,風裁獨持。按衡,以禮教為先,作養人才,下車即考校諸生,送人書院,給以學租,鼓舞不倦。

潘子正

字汝中,號萬渠,直隸六安人。飭兵憲于衡,振武修文。公暇,率諸生至書院,講論經書,會饌給養,始終不怠。

蔡汝楠

字子木,號白石,湖州德清人。夷軒蔡公垧之子,陽明先生之徒。公暇,每先朔望率諸生詣書院,講論經書,命題考課,質疑問難,隨叩而答。立有書院條約、會長、會副,問德考業,風聞鄰邦,長、永二郡諸生及官師舉監,皆負笈來學。今以尚德知人之實,略考其驗於二十年之後者言之:先朝元老尚書王詔之祭田查復不遺餘力,處士王世忠之孝行表之墓碣,以維世教。識曾探花於髫齔之年,識歐進士於童生之日,知人之哲,類有神鑒。至於考八邑之德行,而首先署之日:克遵家洲。善屬古文。諸子中如王大韶,寸長片善,亦亟有取焉。涉筆至此.不常泫然泣下

號樂山,浙江餘姚人。博雅好儒,尤長於舉業。加意石鼓書院,每托節推胡公文孚,修治傾圮,號舍煥然一新。諸生文課,人為手改,湖湘舉業一變而有江浙之體裁。

李初

號越涯,江西餘干人。.由舉人筮仕衡州判。清慎廉勤,志趣拳拳石鼓,與白石蔡公辨論經典,抽尋疑義,引誘諸生多所開發。

胡文孚

號雲野,直隸休寧人。由舉人。為人伉爽,志識不凡。書院適當湮沒,號舍無存,公惻然在念,奮力至今。諸士有弦歌肄習之所,伊誰之功也。

游天廷

號行野,福建鎮海人。治郡清耿,雅好斯文。識陽覺於童蒙之年,知母氏守節有櫱丸之苦,每哀之。後果成令器,不可謂無維風知人之明。

汪克用

號瑤川,江西上饒人。由進士分憲備兵。體統正大,其校士作人,率以禮教為先,長厚之風,尤足以敦鄙寬薄。

圖書目錄

重修石鼓書院志

重修石鼓書院志補遺序

石鼓書院志序

石鼓書院志序

石鼓書院志引

重修石鼓書院志題辭

石鼓書院志凡例

石鼓書院形勝圖

石鼓書院志上部

地理志

書院沿革

書院形勝

書院基址

石鼓山

湘水

蒸水

朱陵洞

石鼓潭

東岩

西溪

窳樽

釣台

棧道

合江[亭]

流杯池

室字志

先師燕居堂

講堂

敬義堂

號房

主靜齋

定性齋

諸葛武侯祠

廣益堂

陳公祠

四賢祠

朱陵道院

二守祠

白石講院......  

序言

書院源出於唐代私人治學的書齋和官府整理典籍的衙門,是中國古代讀書人在儒、佛、道融合的文化背景之下,圍繞著書,開展包括藏書、讀書、教書、講書、修書、校書、著書、刻書等各種活動,進行文化積累、研究、創造與傳播的文化教育組織。由唐而歷五代、宋、元、明、清,經過一千二百餘年的發展,書’院得以遍布全國各地,數量至少有七千所以上,成為讀書人文化教育生活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它對中國教育、學術、文化、出版、藏書等事業的發展,對學風士氣、民俗風情的培植,國民思維習慣、倫常觀念的養成等都產生了重大影響。明代開始,它又傳到朝鮮半島及日本、印度尼西亞、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甚至義大利那不勒斯、美國舊金山等西洋地區,為中華文明的傳播和當地文化的發展做出了貢獻。近代以來,因為新學、西學的加盟,它又成為交通中西文化的橋樑。而1901年光緒皇帝的一紙詔令,將全國書院改為大、中、小三級學堂,更使它由古代邁向近現代,得以貫通中國文化教育的血脈。因此,我們可以說,書院在“改制”中獲得了新生。

石鼓書院原名、“李寬中秀才書院”,位於湖南衡陽。地當湘江與蒸水合流之處,岸上茂林修竹,鳥語花香;江中湘清蒸濁,交界分明,風帆上下,漁歌互唱,登山瞰江,其情其景,令人賞心悅目,人稱“湖南第一勝地”。三國時,諸葛亮曾駐此調節軍餉。唐代辟有東岩、西溪,建有尋真觀、合江亭,文人騷客時有登臨。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