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濤畫語錄美學思想研究

《石濤畫語錄美學思想研究》首先通過對清初學術語境的回顧,探究《畫語錄》理論建構與時代語境的深層關聯,追索其可能的思想旨趣與問題意識。

圖書信息

出版社: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8月1日)
平裝: 261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32
ISBN: 9787500497097
條形碼: 9787500497097
尺寸: 20.8 x 14.4 x 1.4 cm
重量: 363 g

作者簡介

蘇薈敏,女,1979年生,雲南箇舊人。1996年至2003年。就讀於雲南大學中文系,獲文學碩士學位。2004年至2007年,就讀於復旦大學中文系,獲文學博士學位。現為雲南大學中文系教師,主要從事中國古代美學方面的研究,已發表學術論文十餘篇。

內容簡介

石濤畫語錄美學思想研究》是中國美學史上有“里程碑”之譽的經典著作。蘇薈敏所著的《石濤〈畫語錄〉美學思想研究》是對《畫語錄》美學思想進行系統解析的一次嘗試:從《畫語錄》學術語境入手,追索其時代學術關聯及問題意識;進而立足中國哲學、藝術智慧,對《畫語錄》重要概念及文本義理進行分析與探討,尋求概念、命題之間的聯繫,彰顯其“實質上的系統”,即由藝術本根論、藝術心靈論、山水畫藝論與藝術至境論四個部分構成的美學體系;最後對《畫語錄》美學思想進行品格定位,反思其當代價值。在體系性視野的觀照下,《石濤〈畫語錄〉美學思想研究》對《畫語錄》中的一系列重要概念、命題的闡釋,頗有新意。

目錄

導論
第一章 《畫語錄》學術語境與問題意識
第一節 學術轉型與美學趨尚
一清初學術轉型的基本態勢
二學術轉型視野中的美學趨尚及其問題
三石濤及其《畫語錄》與時代學術的關聯
第二節 復古思潮與本源之思
一“四王”與清初畫學中的復古思潮
二“四王”仿古說的意義與局限
三本源之思:石濤對古今問題的思考
第二章 道一貫之:《畫語錄》中的藝術本根論
第一節 “一畫”為本根
一“一畫”解析:“一”與“畫”
二宇宙本根與藝術本根
三“道”、“理”與“筆”、“墨”
第二節 從“一畫”到“一畫之法”
一“法”的概念與“一畫之法”
二“去法障”:“了法”與“明理”
三“一畫之法”與“解脫法門”
第三節 “一畫”與“我法”
一“我之為我,自有我在”
二“一畫之法,乃自我立”
三“是法非法,即成我法”
第三章 畫者從心:《畫語錄》中的藝術心靈論
第一節 尊受論
一“受”與“識”概念溯源
二“受與識,先受而後識也”
三“小受”、“小識”與“大受”、“大識”
第二節 蒙養論
一“蒙養”釋義
二“受”與“蒙養”
三“蒙養之靈”
第三節 生活論
一“生活”解析
二“識”與“生活”
三“生活之神”
第四章 筆山墨海:《畫語錄》中的山水畫藝論
第一節 “一畫”與“筆墨”
一“線的藝術”與“過程的藝術”
二“蒙養生活”與“筆墨”
三書與畫:一體兩端
第二節 “筆墨”與“山川”
一“山川”:“質”與“飾”
二“皴法”與“林木”
三“境界”與“蹊徑”
第三節 “海濤”與“四時”
一“海”與“山”:空間的“動力學”
二“詩”與“畫”:時間的“現象學”
宇宙精神:時空的統一體及其超越
第五章 運化之境:《畫語錄》中的藝術至境論
第一節 “□”:道之境
一作為哲學概念的“□縕”
二“□縕”與“一畫”
三“氣化”之境
第二節 “遠塵”、“脫俗”:心之境
一“遠塵離垢
二“轉識成智”
三“無念無住”
第三節 “資任”:藝之境
一“資任”概念解析
二“資任”:“筆墨”-“山水”-“吾人”
三天人關係與運化之境
第六章 《畫語錄》品格定位與價值反思
第一節 《畫語錄》美學品格的多重定位
一經典文化滋養下的美學建構
古代畫論基本問題的體系統合
三文化守成時代的深度反思
四創作實踐與理論思考的張力統
第二節 《畫語錄》美學價值的當代反思
一藝術的本源與本源的藝術
二自我:本真狀態與創造精神
三身體的彰顯及其超越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