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板灘鎮[四川成都市新都區石板灘鎮]

石板灘鎮[四川成都市新都區石板灘鎮]

石板灘鎮---這裡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樹竹蔥籠,田園秀麗,人民勤勞,民風樸實。全鎮幅員面積27.4平方公里,轄16個行政村,3個居民委員會,總人口31000人(90%系廣東客家人),其中城鎮人口4600人。早在清乾隆年間,這裡就已形成集鎮。

基本信息

介紹

打開“天府之國”四川的版圖,在北緯30°43′、東經104°10′的西江河畔,有一個美麗富饒的集鎮。
這就是川西重鎮石板灘。
這裡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樹竹蔥籠,田園秀麗,人民勤勞,民風樸實。全鎮幅員面積27.4平方公里,轄16個行政村,3個居民委員會,總人口31000人(90%系廣東客家人),其中城鎮人口4600人。早在清乾隆年間,這裡就已形成集鎮。清道光(1832)年以來,便是"東山五大場鎮"之首。這裡的土地和人民曾經生長過多少有些空靈和浪漫的藝術,悲壯過許許多多英雄卓絕的故事。1902年,一代民傑廖觀音領導的義和團,高舉"反清滅洋"的大旗,於石板灘武裝起義,年僅十七歲血灑川西;原國民黨高級將領、九十五軍軍長黃隱將軍率部起義,為解放西南嘔心瀝血,功不可磨。其弟黃子谷、黃慕顏都是著名的愛國人士,他們都生於斯,長於斯,從這裡投筆從戎,走向革命.....

發展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揭開了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新篇章,春回大地,百舸爭流。面對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偉大變革,石板灘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勇敢地匯入了中國的改革洪流,去開拓,奮進,創造......。1980年轟動全國的首例農民購買汽車的新聞就在這裡爆發;1981年石板灘天全國繼廣漢向陽鄉之後第二個撤社建鄉,同年被四川省確定為集鎮建設試點鎮,1984年被列為省市縣綜合體制改革的試點鎮,走出了一條"科技興鎮,農業穩鎮,工業強鎮,市場帶鎮,農民建鎮"的新路子。
鎮黨政一班人以"團結求實,勤政廉潔,富民強鎮,爭創一流"的石板灘精神凝聚民心,以建設成都市近效農、工、商、貿一體化的新型現代化城鎮為目標,制定和完善了城鎮建設總體規劃和建設詳規,把小城鎮建設作為帶動全鎮各項事業發展的龍頭,促進了全鎮經濟的快速發展,並成為成都市商品糧、蔬菜 、畜產品、水果的生產基地。
社會各項事業發展迅速,集鎮建設初具規模;基礎設施日益完善,應充足;公路、鐵路縱橫交錯,構成了無可比擬的現代交通網路;手機、BP機、程控電話等現代通訊覆蓋全鎮每個村社,可隨時與全國世界各地直接通話;文教衛生、廣播電視事業同步;人民安居樂業,生活歡樂祥和,"兩個文明"建設碩果纍纍。歷史已在石板灘鎮的版圖上寫下了重重的一筆。
這裡具得天獨厚的區域優勢,良好的投資環境,理想的投資回報。已先後吸引了廣州、深圳、大連、武漢、峨嵋山、台灣等地的投資者在此投資置業。石板灘鎮將進一開放鎮門,熱誠歡迎省內外、國內外的各界朋友前來觀光、考察、投資辦廠,共謀大業。
是希望和決心創造了這一片熱土,是新世紀的春風帶來了契機。在這土地上,一個高度文明、經濟繁榮的現代化新興城鎮篤定要石板灘人的手中崛起。為著這一宏偉目標,石板灘人民正在這片滾燙的土地上努力地開拓、創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