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翅鶇屬

短翅鶇屬

亞種sinensis的雄鳥上體深青石藍色,白色的眉紋明顯,下體淺灰,尾及翼黑色,肩具白色塊斑。亞種cruralis的雄鳥眼先及前額帶黑色,無白色肩塊,下體深藍。亞種goodfellowi的雄鳥褐色似雌鳥。亞種sinensis及goodfellowi的雌鳥暗褐,胸淺褐,腹中心近白,兩翼及尾棕色;雌鳥眉紋白,被掩蓋部分較小;亞成鳥具褐色雜斑。虹膜-褐色;嘴-黑色;腳-肉色略沾灰。

藍短翅鶇

dd
中 文 名: 藍短翅鶇
英 文 名: White-browed Shortwing
拉丁學名: Brachypteryx montana
地理分布 喜馬拉雅山至中國南方、菲律賓、東南亞、大巽他群島及弗洛勒斯島。中國主要分布省份:福建、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西藏、台灣、香港。
瀕危狀態
繁殖方式 卵生
食性 雜食性。
藍短翅鶇生物特徵
體形尺寸 15cm
習性 性羞怯,棲於植被覆蓋茂密的地面,常近溪流。有時見於開闊林間空地,甚至於山頂多岩的裸露斜坡。棲居習性根據是否有合適食物而變。地區性常見於海拔1400~3000米。亞種sinensis於中國東南部、陝西南部(秦嶺)、廣東北部及香港;cruralis為留鳥於西藏東南部、雲南西北部及四川南部峨嵋山,越冬於雲南南部;goodfellowi於台灣。
叫聲描述 鳴聲以幾個單音緩慢開始,加速至哀怨絮叨聲,然後驟然停止

白喉短翅鶇

dd

中 文 名: 白喉短翅鶇
英 文 名: Lesser Shortwing
拉丁學名: Brachypteryx leucophrys
品種 有兩個亞種:Brachypteryx leucophrys nipalensis,Brachypteryx leucophrys carolinae。
亞種nipalensis為西藏東南部及雲南西部及四川峨嵋山的留鳥;亞種carolinae為留鳥於東南及華南。常見於海拔1000~3200米濕潤山區森林。

地理分布 喜馬拉雅山脈、中國南部、東南亞及巽他群島。 中國主要分布省份:福建、廣西、四川、雲南
瀕危狀態
繁殖方式 卵生

食性 雜食性。
白喉短翅鶇生物特徵
形態特徵

體甚小(13厘米)而腿長的短翅鶇(外形似畫眉)。具模糊的淺色半隱蔽眉紋,眼圈皮黃,嘴厚,尾較藍短翅鶇為短。指名亞種雄鳥:上體青石藍色,胸帶及兩脅藍灰,喉及腹中心白色。雌鳥:上體紅褐,胸及兩脅沾紅褐而具鱗狀紋,喉及腹部白色。缺少藍短翅鶇橙褐色的額及眼先。亞種carolinae的雄鳥:無藍色,上體棕褐或橄欖褐,喉及腹中心白色,胸及兩脅沾皮黃,上胸具白色雜斑。雌鳥似雄鳥但多棕褐色。亞成鳥具細紋及點斑。 虹膜-褐色;嘴-深褐;腳-粉紫。
體形尺寸 13cm
習性 性羞怯,棲於林下密叢及森林地面,通常棲於比藍短翅鶇為低的海拔高度。

叫聲描述 生硬的tock, tock聲及哀怨的高哨音。鳴聲為歡快甜美的高音囀鳴,前有兩三個強音,以丁當作響結尾

銹腹短翅鶇

dd

中 文 名: 銹腹短翅鶇
英 文 名: Rusty-bellied Shortwing
拉丁學名: Brachypteryx hyperythra
地理分布 錫金、印度東北部至中國雲南、西藏。

瀕危狀態
繁殖方式 卵生

食性 雜食性。
銹腹短翅鶇生物特徵
形態特徵

體小(13厘米)的短翅鶇。特徵為上體藍灰,下體深鐵鏽色。細小的眉紋白色(部分被掩蓋),眼先黑色。雌鳥:上體橄欖褐色,下體淺鐵鏽色,腹中心白色。 虹膜-褐色;嘴-黑色;腳-粉褐
體形尺寸 13cm
習性 甚不懼人。棲居林下密叢。
叫聲描述 叫聲:鳴聲較白喉短翅鶇歡快悅耳--兩聲tu-tiu引出含糊的囀鳴,嘎然而止

栗背短翅鶇

dd

中 文 名: 栗背短翅鶇
英 文 名: Goulds Shortwing
拉丁學名: Brachypteryx stellata
地理分布 尼泊爾至中國西南、緬甸北部及北部灣北部。中國主要分布省份:貴州、雲南、西藏。
瀕危狀態
繁殖方式 卵生
栗背短翅鶇生物特徵
形態特徵

中等體型(13厘米)的短翅鶇。特徵為上體栗色,下體具灰及黑色的蠕蟲狀斑紋,下胸及腹部白色點斑呈三角形。兩脅及臀沾赤褐,灰色的眉紋狹窄。亞種fusca較指名亞種色暗。 虹膜-深褐;嘴-黑色;腳-粉褐。
體形尺寸 13cm
習性 棲於林下灌叢,在竹林密叢中穿行,常在近溪流處。可能甚不懼人。指名亞種不常見於西藏東南部(昌都),罕見於雲南(鹽津),分布於海拔2750~4200米的杜鵑林、竹林、檜林及亞高山森林。亞種fusca可能見於雲南東南部(金屏)。最近在四川北部的九寨溝有見。
叫聲描述 告警叫聲為尖厲的tik-tik聲。鳴聲為一連串快速而多起伏的高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