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漢字]

目[漢字]

目是象形字。甲骨文和小篆字形。象眼睛形,外邊輪廓象眼眶,裡面象瞳孔。小篆處理為線條。先秦時期多用“目”,兩漢以後,用眼逐漸多起來。“目”具有書面語色彩。本義:眼睛。 引自,丁再獻、丁蕾《東夷文化與山東·骨刻文釋讀》十九章第二節,(1) 象形,甲骨文和小篆字形;(2) 觀看,注視;(3) 遞眼色,使眼。 甲金文象人眼目,金文或有將目形豎起,本義是眼睛。參見「臣」。

漢字演變

隸書-小篆--金文--甲骨文--骨刻文 隸書-小篆--金文--甲骨文--骨刻文

目字 骨刻文演變

引自,丁再獻、丁蕾《東夷文化與山東·骨刻文釋讀》十九章第二節,中國文史出版社2012年2月版。

目[漢字] 目[漢字]

字源解詁

略說:甲金文象人眼目,金文或有將目形豎起,本義是眼睛。參見「臣」。
目[漢字] 目[漢字]
詳解:甲金文象人眼目,金文或有將目形豎起,本義是眼睛。參見「臣」。 戰國文字繼承商周文字,一般把目豎起。 另《古陶文彙編》所收「目」字字形即由《說文》古文所承。 《說文》:「目,人眼。象形。重童子也。凡目之屬皆從目。」 按傳世古書中,舜、禹、項羽、王莽等都是每隻眼睛有兩個瞳孔的「重童子」,唯「目」字本義與「重童子」沒有關係。
甲骨文「目」可用作本義,指眼睛,如: 《合集》165正:「王其疒目」,指王眼睛有疾。 另「目」又可作動詞用,即用眼睛觀看、窺伺。 《合集》6195:「乎(呼)目方」,即命令偵伺國。 甲骨文「目」字還可用作人名或方國名。
金文「目」為族氏名用字,如目爵、屰目父癸爵皆作此用。
「目」在傳世古籍中除可解作眼目、觀看外,還可以用來指魚網的網孔。 《韓非子.外儲說右下》:「善張網者,引其綱,不一一攝萬目而後得。」 「目」由此引申出細目、要目等意思。 《小爾雅.廣詁》:「目,要也。」 《論語.顏淵》:「顏淵曰:『請問其目。』」 相關漢字:臣
目[漢字] 目[漢字]
目[漢字] 目[漢字]
漢字反切聲母清濁部位聲調韻攝韻目開合等第
莫六次濁東/屋

基本字義

◎ 眼睛:~光。醒~。歷歷在~。~指氣使(用眼光和氣色示意以役使別人,形容驕橫傲慢的神志。亦作“頤指氣使”)。

◎ 看,視:~語。~論(喻沒有自知之明或淺陋狹隘的見解)。

◎ 想要達到的地點、境地或想要得到的結果:~的(dì)(亦指箭靶的中心)。

◎ 大項中再分的小項:條~。綱舉~張。

◎ 名稱:數~。巧立名~。

◎ 標題:~錄。

◎ 生物學分類系統上所用的等級之一,在“綱”以下,“科”以上:鳥綱中有雁形~和雞形~。

◎ 孔眼:網~。

◎ 指為首的人:頭~。

詳細字義

(1)〈名〉眼睛,人和動物的視覺器官(多用於文言)[eye]

目,人眼,象形。——《說文》

目者,氣之清明者也。——《禮記·郊特牲。》

目者,心之符也。——《韓詩外傳》

夫妻反目。——《易·小畜卦》

睅其目,皤其腹。——《左傳·宣公二年》

滿目蕭然。——宋·范仲淹《岳陽樓記》

瞋目大怒。——晉· 乾寶《搜神記》

目似瞑。——《聊齋志異·狼三則》

目不忍睹。——清·薛福成《觀巴黎油畫記》

又如:目不斜視(眼睛不向旁邊看,形容為人正派);目見耳聞(親眼看見,親耳聽到);目治手營(親眼觀察,親手試驗);目空一世(什麼都不放在眼裡。形容驕傲自大);目眩神搖(眼花繚亂,心神搖盪);目無下塵(眼睛不朝下看。形容態度高傲。下塵,下風,喻指比自己低下的人);目耗(眼睛昏花);目指(用眼睛示意指點);目眥(眼眶);目珠(眼球);目睛(眼珠);目精(眼珠;眼睛)。

(2)〈名〉目光;眼力 [eye-sight]

四海注目。——《晉書·孫惠傳》

又如:目捷(目光敏捷);目擊道存(眼光一接觸便知“道”之所在。形容悟性好);目色(視力);目使頷令(用眼色和下頷示意以役使別人。形容態度驕橫);目注(目光注視);目波(水波似的目光、謂目光流盼如水波);目逆(以目光相迎);目極(用盡目力遠望)。

(3)〈名〉孔眼 [mesh]

舉一綱而萬目張。——鄭玄《詩譜序》

又如:綱舉目張;一個60目的篩

(4)〈名〉條目;要目 [item]

如:目次(書刊上的目錄。表示內容的篇目次序)。

(5)〈名〉目錄 [catalogue]

如:參考書目;故事節目

(6)〈名〉首領;頭目 [chieftan]

夷目嘉符。——《廣東軍務記》

又如:目把(指西南少數民族中的小首領)。

(7)〈名〉分類學上位於科之上、綱之下的類別 [order]

如:松柏目

(8)〈名〉名目,數目;行列 [name of a thing;number;row]

不在使者之目。——宋·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9)〈動〉觀看,注視。 [look;regard]

指目陳勝。——《史記·陳涉世家》

指目牽引。——唐· 柳宗元《柳河東集》

又如:目過(過目;細看);目下十行(形容看書速度極快);目及(看到);目染(因經常看見而受到影響);目笑(目視而竊笑);目禮(以目注視,表示敬意);目斷(猶望斷。一直望到看不見);目識(看後即記住);目屬(矚目;注視);目艷(看到美好的事物而感到羨慕);目為(看作)。

(10)〈動〉遞眼色,使眼。 [give a hint with the eyes]

酒闌,呂公因目留 高祖。——《史記·高祖本紀》

數目項王。——《史記·項羽本紀》

又如:目交心通(以眼色傳情,心中相互溝通);目挑眉語(以眉目挑逗傳情);目指氣使(用眼神和氣色示意,以支使別人。形容態度驕橫);目禁(用眼色禁止別人言行);目語額瞬(眉毛眼睛能作態示意)。

(11)〈動〉看待 [treat with;regard as]

不敢以說書目敬亭。—— 清· 黃宗羲《柳敬亭傳》

(12)〈量〉 物質粒度或網孔大小的單位。名詞來源於按2.54厘米(1英寸)長度中的篩孔數目,並簡稱為目。

標準為泰勒標準篩制:泰勒篩制的分度是以200目篩孔尺寸0.074mm為基準,乘或除以主模數方根(1.141)的n次方(n=1,2,3„„),就得到較200粗或細的篩孔尺寸,如果數2的四次方根(1.1892)的n次方去乘或除0.074mm,就可以得到分度更細的一系列的篩孔尺寸。

目數越大,表示顆粒越細,常用於化驗室樣品破碎粒度的量詞。在地質工作的化探中,經常用60目的網篩取得標準樣品。以下列出常用目與毫米的對照:

3目 6.7mm

10目 2.00mm

20目 0.90mm

60目 0.300mm

100目 0.16mm

200目 0.080mm

400目 0.038 mm

1000目 0.015mm

3000目 0.005mm

古籍解釋

說文解字

人眼。象形。重童子也。凡目之屬皆從目。,古文目。莫六切

說文解字注

(目)人眼也。象形。重、童子也。象形、緫言之。嫌人不解二。故釋之曰。重其童子也。釋名曰。瞳、重也。膚幕相裹重也。子、小稱也。主謂其精明者也。或曰眸子。眸、冒也。相裹冒也。按人目由白而盧、童而子。層層包裏。故重畫以象之。非如項羽本紀所云重瞳子也。目之引伸為指目、條目之目。莫六切。三部。凡目之屬皆從目。

()古文目。口象面。中象眉目。江沅曰。外象匡。內象目。

康熙字典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莫六切,音牧。《說文》人眼,象形,重童子也。《春秋元命苞》肝之使也。《韓詩外傳》心之符也。《禮·郊特牲》氣之淸明者也。易說卦離為目。《注》南方之卦,主視。故為目。《書·舜典》明四目。《注》廣四方之視,以決天下壅蔽。

又《博雅》視也。凡注視曰目之。《史記·丞相世家》平去楚,渡河,船人疑其有金,目之。

又動目以諭也。《前漢·高帝紀》范增數目羽擊沛公。

又含怒側視也。《周語》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又《小爾雅》要也。《周禮·春官》簭人掌三易,以辨九簭之名,四曰巫目。《疏》是要目之事。

又見也。《公羊傳·桓二年》內大惡諱,此其目言之何遠也。《注》目,見也,斥見其惡也。

又稱也。《穀梁傳·隱元年》段,鄭伯弟也。以其目君,知其為弟也。《注》謂稱鄭伯。

又條目。《論語》請問其目。《注》條件也。《前漢·劉向傳》校中祕書,各有條目。

又節目。《禮·學記》善問者如攻堅木,先其易者,後其節目。方氏曰:節則木理之剛,目則木理之精。

又題目。《後漢·許劭傳》曹操微時,常求劭為己目。《注》命品藻為題目。《晉書·山濤傳》甄拔人物,各有題目,時稱山公啟事。

又凡目。《周禮·天官·小宰》師掌官成,以治凡。司掌官法,以治目。《公羊傳·僖五年》一事而再見者,前目而後凡也。《春秋·繁露》目者,偏辨其事也。凡者,獨舉其事也。

又科目。《舊唐書·懿宗紀》以宋震胡德融,考科目舉人。《宋史·選舉志》宋之科目有進土,有諸科,有武舉,常選外又有制科,有童子舉,而進士得人為盛。

又黃目,周彝名。《禮·明堂位》郁尊用黃目。

又暉目,鴆鳥也。《淮南子·繆稱訓》暉目知晏。《注》晏,無雲也。天將晏靜,暉目先鳴。

又比目,魚名。不比不行。亦謂之鰈。見《爾雅·釋地》。

又橫目,傅草別名。鬼目,苻草別名。俱見《爾雅·釋草》。

又海外有一目國,一目中其面而居。見《山海經》。

又天目,山名。《元和地誌》上有兩峰,峰頂各一池,若天左右目。

又縣名。《前漢·地理志》河目縣,屬幷州。

又州名。《唐書·地理志》目州隷隴右道。

又姓。《潛夫論》目夷氏,子姓,宋微子後。

又目宿,草名。通作。《前漢·西城傳》馬耆目宿。《史記·大宛傳》作苜蓿。

又葉莫筆切,音密。《夏侯湛抵疑》心有窮志,貌有飢色。吝江河之流,不以躍舟船之檝。惜東壁之光,不以寓貧婦之目。

方言集匯

◎閩南語:bak / bok

◎粵語:muk6

◎ 客家話:

[海陸豐腔] muk7 muk8、 [客英字典] muk7 muk8、 [台灣四縣腔] muk7 muk8 、[東莞腔] muk7 、[陸豐腔] muk7 、[ 梅州腔] muk8 muk7 、[沙頭角腔] muk7 、[寶安腔] muk7 | muk8 、[客語拼音字彙] mug5 mug6。

常用詞組

◎ 目標 mù biāo

(1) [target]

(2) 受攻擊的對象。

他是這次運動的目標之一。

(3) 觀察、射擊的對象。

射擊目標

(4) [goal]∶指通過鬥爭和忍受艱難困苦才能取得的東西。

奮鬥目標

(5) [objective]∶要獲得的一個戰略地位,要達到的一個目的或規定的陸戰或海戰所要攻到的地點。

軍事目標

◎ 目不見睫 mù bù jiàn jié

[the eye cannot see its lashes——lack self-knowledge] 眼睛見不著睫毛。比喻為人不明智,看不到自己的缺點。

遠求而近遺,如目不見睫。——宋·王安石《再用前韻寄蔡天啟》

◎ 目不交睫 mù bù jiāo jié

[not sleep a wink] 完全沒有閉眼睡覺。形容繁忙操勞或思慮難眠。

自昏達曙,目不交睫。——《聊齋志異·促織》

◎ 目不忍見 mù bù rěn jiàn

[one's eyes could not bear the scene] 眼睛不忍看,形容情景很悽慘。

真為目不忍見。——《廣東軍務記》

◎ 目不忍視 mù bù rěn shì

[one's eyes could not bear the scene] 慘狀之甚令人不忍心再看下去。

又導觀諸獄,景象甚慘,目不忍視,狼狽而走。——明·朱國禎《涌幢小品·丹台記》

◎ 目不識丁 mù bù shí dīng

[completely illiterate;be totally ignorant;do not know one's ABC] 很少受過教育的或沒有受過教育;尤指不能讀、寫。

一個目不識丁的老頭。

◎ 目不暇接 mù bù xiá jiē

[there are too many things for the eye to take in] 景色既美又多,令人眼睛顧不及全看。

一切藝術的道理也是這樣,單一必然導致枯燥。而豐富多彩、目不暇接則是絕大多數人所歡迎的。——秦牧《菊花與金魚》

◎ 目不轉睛 mù bù zhuǎn jīng

(1) [intent;be all eyes;gaze fixedly;look with fixed eyes]∶指眼睛注視不動。形容專注。

兩手扶了膝蓋兒,目不轉睛地怔著。——《兒女英雄傳》

(2) [the eye cannot take it all in]∶不轉眼珠地(看)。

她目不轉睛地盯著鏡中自己的像,在她天真的心靈里虛榮心取代了羞恥心。

◎ 目測 mù cè

[visualization] 用眼睛估測距離、高度和角度的方法。

◎ 目測 mù cè

[measure the distance with the eye] 不利用儀器,只用肉眼測量。

◎ 目量 mù liáng

[measure the distance with the eye]以目測量,用眼睛估測距離、長度、高度的方法。

青島常用方言(文言古語延用至今),有約摸的意思。例如:我目量著,從南牆根到北牆根,有10米。(忍庸評。佢說的這個目量、應該寫成摸量、意同今薊語之估摸、不能作目音近母音之證)

◎ 目成 mù chéng

[flirt glances with each other] 眉來眼去,以目傳情。

滿堂兮美人,忽獨與余兮目成。——《楚辭·九歌·少司命》

◎ 目愴有天 mù chuàng yǒu tiān

[look at the blue sky with great sadness] 眼望蒼天十分悲痛。愴,悲傷。

◎ 目瞪口呆 mù dèng kǒu dāi

[gaping;stupefied;dumbstruck;be filled with shocked wonder] 瞪著眼睛說不出話來。形容吃驚或受氣而發愣

令人想來都不禁驚得目瞪口呆。

◎ 目的 mù dì

(1) [purpose;aim;goal;objective]

(2) 行動和努力最終要達到的地點或境界

最終的目的。

(3) 奮鬥的目標

目的在於完全掌握這門學科。

◎ 目睹 mù dǔ

(1) [see with one’s own eyes]∶眼見;親眼所見。

死傷情況不堪目睹

(2) [witness]∶親眼看見

這樁事故是許多漁夫目睹的

◎ 目光 mù guāng

(1) [sight;view;vision]

(2) 眼睛的神采;眼光

目光炯炯

(3) 抱負;志向

目光遠大

◎ 目光短淺 mù guāng duǎn qiǎn

[shortsightedness;shallow] 缺乏遠見卓識的、只顧眼前利益的性質或狀態

◎ 目擊 mù jī

[witness] 親眼看到;作為目睹人在場

若夫人者,目擊而道存矣。——《莊子·田子方》

目擊其事

◎ 目擊者 mù jī zhě

(1) [eyewitness]∶親眼看見或曾經看見某事或某物因而能夠作出第一手報導的人

(2) [participant observer]∶參加現場觀察者

◎ 目今 mù jīn

[nowadays;now;today;at present] 如今

◎ 目鏡 mù jìng

[eyepiece] 光學儀器(如望遠鏡)靠近眼睛一端的透鏡或透鏡組,通過它們能看到像——亦稱“接目鏡”

◎ 目空四海 mù kōng sì hǎi

[arrogant;conceited;haughty;hoitytoity;supercilious] 眼看四海之內皆空。比喻目中無人、狂妄或自負之甚

◎ 目空一切 mù kōng yī qiè

[biggety;consider everybody and everything beneath one's notice] 狂妄自大,蔑視一切的

有個小權威和一些目空一切的傢伙

◎ 目力 mù lì

[eyesight;vision] 視力

一個目力很好的年青人

◎ 目錄 mù lù

(1) [catalog;catalogue;list]∶按次序編排以供查考的圖書或篇章的名目

圖書目錄

(2) [contents]∶書刊上列出的篇章名目——多放在正文前

◎ 目迷五色 mù mí wǔ sè

(1) [dazzled by a riot of colour]∶謂色雜模糊,令人眼花繚亂,不能辨晰。

(2) [bewildered]∶比喻洞察力不敏銳,為紛呈的世事迷惑而分不清是非

◎ 目送 mù sòng

[gaze after;follow with one's eyes;watch sb、to go] 用目光送別離去的人或物

◎ 目挑心招 mù tiǎo xīn zhāo

[flirtatious] 以目挑逗,以心招誘。形容女色誘人的情態

◎ 目無全牛 mù wú quán niú

[be supremely skilled;be an ox not as a whole,but as only parts to be cut] 古代有個殺牛的人最初殺牛,眼睛所看見的是整個的牛(“全牛”),三年之後,技藝大進,動刀時只看到皮骨的間隙,而看不到全牛。後因以“目無全牛”比喻技藝精湛純熟。典出《莊子·養生主》

◎ 目無組織 mù wú zǔ zhī

[disregard organizational discipline] 不顧組織紀律的規定

◎ 目下 mù xià

[now;nowadays;today;at present] 在此時

◎ 目眩 mù xuàn

[dazzle;dizzy] 失去清晰視覺;視覺變得模糊,尤指看太亮日光時的眼花

燈光強烈,令人目眩

◎ 目語 mù yǔ

[communicate with eyes] 用眼神暗示,傳遞信息

◎ 目睜口呆 mù zhēng kǒu dāi

[stunned speechless] 兩眼睜大,張口結舌。形容受驚而發愣的樣子。亦作“目定口呆”

◎ 目中無人 mù zhōng wú rén

[supercilious;consider everybody and everything beneath one's notice] 目空一切,驕傲,蔑視他人。

那種目中無人的腔調。

◎ 目眥 mù zì

[orbit;eye socket;rim of eye]眼眶

目眥盡裂。——《史記·項羽本紀》

音韻集匯

上古音系

字頭聲符韻部對應廣韻小韻擬音註解
muɡ

廣韻

字頭小韻反切聲母韻母韻目調韻系韻攝廣韻目次高本漢王力李榮邵榮芬鄭張尚芳潘悟雲蒲立本推導現代漢語古韻羅馬字有女羅馬字註解
莫六屋三入聲三等開口入一屋mi̯ukmĭukmiukmiukmɨukmiukmuwkmu4miukmiuk釋名曰目默也默而內識也說文曰人眼象形重童子也莫六切十一

蒙古字韻

字頭八思巴字八思巴字(修正)八思巴字(其他形式)音譯音譯(修正)音譯(其他形式)擬音聲調註解
ꡓꡟ wuʋu入聲

中原音韻

字頭小韻聲母韻母韻部聲調四呼寧繼福註解
魚模合魚模入聲作去聲合口呼mu

洪武正韻牋

字頭小韻反切韻目韻部聲調
莫卜一屋入聲

分韻撮要

字頭小韻聲母韻母韻部聲調註解
第六東董凍篤陽入眼目又條件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