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軍

監軍

釋義】 (1).監督軍隊。《史記·司馬穰苴列傳》:“願得君之寵臣,國之所尊,以監軍。”《舊唐書·宦官傳·高力士》:“監軍則權過節度,出使則列郡辟易。”《明史·陳新甲傳》:“ 若麒 自海道遁還,言官請罪之。 新甲 力庇,復令出關監軍。” 郭沫若 《海濤集·塗家埠》:“照官制,黨代表和總指揮是平行的,而且有監軍的任務。”(2).官名。監督軍隊的官員。

基本內容

官名。古代監軍皆臨時差遣,代表朝廷協理軍務,督察將帥。漢武帝時置監軍使者。東漢、魏晉皆有,省稱監軍,也稱監軍事。又有軍師、軍司,亦為監軍之職。隋末以御史監軍事,唐玄宗始以宦民為監軍。中唐以後,出監諸鎮,與統帥分庭抗禮。明代以御史或宦官為監軍,專掌功罪,賞罰的稽核。清廢。

《史記.司馬穰直列傳》:“穰苴曰:‘......願得君之寵臣,國之所尊,以監軍,乃可。’於是景公許之,使莊賈往。”《新唐書.宦者傳.劉貞亮》:“出監宣武軍,自置親兵千人......高崇文討劉辟,復為監軍。”

太平天國官名。位於總制之下,編排順序,於炎(代“火”)、水、木、金、土下,先分正、副,接加天干與數字(一至十),如炎正炎一丙一監軍,共一百人,後增加無定數。平時轄軍,軍帥獨任,至出師,則由監軍統轄。地方也有監軍,位於軍帥之上,總制之下。女營監軍與總制、軍帥的關係,亦如上述。

中國古代最牛的監軍恐怕要數北宋的童貫了,作為中國歷史上掌控軍權最大的宦官; 掌兵權二十年,權傾內外,時稱“媼相”,童貫握兵20年,在與夏、遼,金戰鬥中,有勝有負,但還算盡力,並無投敵誤國。北宋之亡,根本在於朝廷腐敗,經濟崩毀。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