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代

百代

世界五大唱片公司之一的EMI唱片,又稱百代唱片,成立於1897年,是全球歷史最悠久的唱片公司之一。EMI前身是英國留聲機公司和英國哥倫比亞唱片公司。1955年,EMI收購了美國Capitol唱片公司,1957年在英國正式成立了EMI唱片有限公司。總部設在倫敦,在全世界146個國家和地區設有分支機構。1991年,英國Thorn-EMI集團以十億美元將同屬英籍之獨立品牌維京唱片併入旗下,目前EMI擁有Captiol,Apple,Virgin,Parlophone,等多個唱片品牌,是英國唱片業的龍頭公司。2012年索尼以22億美元收購百代音樂出版業務。

發展史

時間進展

1898年:歐文與合伙人兼投資者特拉瓦·歐文正式註冊了留聲機公司,他們在5月16日將公司從塞西爾旅館遷往梅登街31號。公司的業務主要是在德國製造留聲機、唱片及相關產品。

1899年:留聲機公司購買了弗朗西斯·巴羅德的畫“主人之聲”(His Master's Voice),這幅畫在次年一月首次出現在公司的唱片上。

1900 年:留聲機公司拓展業務,將公司名改為“留聲機&打字機有限公司”(the Gramophone and Typewriter Ltd,以下簡稱“G&T”)。

1901年:G&T從美國的詹森處訂購了首部10英寸直徑錄音設備,兩年後又購買了12英寸的錄音設備。

1902年:G&T總部由梅登街遷往城市路21號。

1904年:公司的首張唱片――內莉·梅爾巴的錄音發行,共發行了14張單面的12英寸唱片,每張售價1.50美元。

1907年:公司的第一家工廠在英國米德爾塞克斯郡的海斯動工,男高音愛德華·勞埃德為其奠基。公司恢復名稱為“留聲機有限公司(the Gramophone Company Ltd)”。

1908年:在新建的海斯工廠,第一張唱片開始製作,7月開始大規模生產。

1909年:溫斯頓·邱吉爾、英國首相阿斯奎斯和內閣大臣勞合·喬治為1909年的政府預算錄製演說。小狗尼帕(Nipper)――公司的標誌物在唱片的封套上首次出現。

1910年:斯科特隊長攜帶一部留聲機和唱片進入南極探險。這部留聲機而後被帶回英國成為EMI公司珍貴歷史檔案的一部分。

1911年:留聲機公司的總部由城市路遷往海斯的布利思路。

1912年,新的錄音室在布利思路投入使用。為了防止周圍的雞叫被錄入音樂,公司被迫買下了周圍所有的雞。

1921年:留聲機公司在倫敦的牛津路開設了新的零售店,愛德華·埃爾加為新店揭幕。

1924年:留聲機公司錄製了喬治五世(1865-1936,英國國王)在溫布利展覽會開幕式上的致辭。這次使用了半電子錄音,使用一條導管將擴音器與錄音盒相連。

1925年:基於Western電子系統的錄音技術得到套用。公司用電話線連線錄音設備,錄製了教堂的管風琴演奏。

1926年:哥倫比亞留聲機公司獲得Parlophone唱片品牌。

1931年:留聲機公司與哥倫比亞留聲機有限公司(The Columbia Graphophone Ltd)合併組成“電子&音樂有限公司(Electrical and Musical Industries Ltd)”。留聲機公司的阿爾弗雷德·克拉克成為公司的主席,哥倫比亞公司的路易斯·斯特林成為公司總經理。

愛德華·埃爾加爵士為位於倫敦Abbey路的EMI新錄音室揭幕。EMI中心研究實驗室的電子工程師阿蘭·布盧姆萊恩發明了雙聲道(立體聲)錄音和複製的專利。

1944年:在海斯的工廠被炸彈擊中,造成37人死亡,56人受傷。

1952年:EMI發行了首張33轉密紋長時間播放唱片,45轉的密紋唱片也同時發行。

1954年:EMI發行單聲道的45轉唱片。

1955年:EMI簽約購買Capitol唱片公司。

1956年:EMI首次以Capitol公司的名義在英國發行唱片。

1958年:克利夫·理察與EMI簽約。EMI發行立體聲LP。

1960年:拉斯·康威的唱片“統治大不列顛(Rule Britannia)”和“莊嚴事件(Royal Event)”在英國發行,這是EMI公司的最後一張78轉唱片。EMI離開布利思路遷往倫敦曼徹斯特廣場20號的EMI大樓。

1962年:EMI聲明:從3月31日起,公司將終止所有78轉唱片的銷售。披頭士樂隊與Parlophone唱片公司簽約,並與10月發行了首張單曲“Love Me Do"。

1965年:EMI首次以卡式錄音帶發行錄音。

1967年:平克·弗洛依德與EMI簽約。

1969年:EMI在英國全面生產錄音帶。

1971年:公司將名稱“電子&音樂有限公司”改為“EMI有限公司(EMI Ltd)”。至於更名的理由,公司認為:第一,電子&音樂有限公司的名稱已經無法涵蓋公司廣泛的經營領域;第二,EMI已成為公司在全球最知名的標識。

1972年:皇后樂隊與EMI簽約。

1973年:留聲機公司更名為EMI唱片公司。

1976年:EMI唱片公司與樂隊“The Sex Pistols”簽約。

1978年:凱特·布希(1976年7月與EMI簽約)發行個人首張單曲“Wuthering Heights”。EMI唱片英國公司因出口業績優秀受到女王的嘉獎。

1979年:EMI購買了聯合藝術家唱片集團“the United Artists Records Group”。THORN電子企業與EMI組成新公司“THORN EMI”。

艾恩·梅登與EMI簽約。

1980年:約翰·列農在紐約遇刺身亡。

1982年:在離開錄音室多年後,蒂納·特納在美國與Capitol公司簽約。

1985年:EMI宣布投資CD的製作和生產,並於1986年正式開始。

1986年:EMI在斯溫頓開設第一家CD工廠。

1987年:科林·索斯蓋特被任命為“THORN EMI”的總經理。

1988年:吉姆·弗菲爾德成為總部設在紐約的EMI環球音樂公司的總裁。

1989年:EMI環球音樂公司購買了Chrysalis唱片公司50%的股權。SBK環球娛樂公司(SBK Entertainment World Inc)被EMI收購。克利夫·理察在EMI發行了個人第100張專輯“The Best of Me”。

1991年:弗雷迪·默克里死於愛滋病。Chrysalis唱片公司的其餘50%股權被EMI購得。

1992年:EMI獲得理察·布蘭森的Virgin唱片公司。

1994年:EMI唱片英國公司第二次因出口業績受到女王嘉獎。

1995年:魯帕特·佩里成為EMI唱片英國和愛爾蘭公司的主席以及EMI歐洲公司的總裁兼總經理。隨後,他在EMI英國和愛爾蘭公司的職位由吉恩-弗朗科伊斯·塞西朗接替。

1996年:THORN EMI公司在經過投票後決定股份分離,新的“EMI股份公司”(EMI Group plc)在8月19日成立,繼續開展音樂製作和“HMV(主人之聲)”系列唱片的業務。

2008年,原EMI百代唱片與合作夥伴Typhoon大風音樂聯合對外公開聲明,前任EMI亞洲區總裁鄭東漢先生以Typhoon Group總裁的身份與EMI總公司達成協定,以9位數港幣的巨資全面收購EMI在大中華區的所有股份。其中包括中國的台灣EMI唱片、內地步升大風音樂以及香港金牌娛樂,成立金牌大風音樂集團公司。  原先與EMI唱片簽約合作的華語藝人契約將全數轉移至金牌大風旗下,唱片海外發行部分則依然透過EMI唱片發行、推廣。

2012年:歐盟監管部門發表聲明,批准索尼以22億美元收購百代音樂著作權公司(EMI Music Publishing)

中國發展

EMI在中國發展也有近百年的歷史。上世紀二十年代,EMI所收購的法國Pathe-Marconi唱片公司在中國上海成立了分公司,而EMI在中國之所以稱作“百代”,也正是這家法國公司Pathe的音譯。而今天位於上海衡山路上的中唱上海公司,其前身就是EMI當年在中國設立的這個分支機構。當年如雷貫耳的周璇,胡蝶,聶耳,冼星海等昔日巨星和進步音樂家均雲集EMI。而已故的一代歌神羅文從79年到93年一直是效力於EMI旗下。如今天王劉德華起步樂壇簽的第一家唱片公司也是EMI。而在內地方面,早在90年代EMI就曾與那英、鄭鈞、解曉東等人簽約。

2008年8月,時任金牌娛樂董事總經理黃柏高及EMI大中華地區主席鄭東漢宣布,與EMI總公司達成協定,以過億元成功收購EMI大中華區業務(包括台灣科藝百代、中國大陸EMI步升大風音樂及香港金牌娛樂),並正式改名為金牌大風(後該公司被華納唱片收購)。

2011年~2012年,百代的著作權部門併入索尼音樂娛樂公司,唱片部門被法國維旺迪賣給環球公司(環球唱片)。

2014年6月30日,在華語歌壇睽違5年之久的環球唱片旗下EMI唱片公司正式宣布重返亞洲市場。

旗下歌手

外國

過去十幾年,EMI百代唱片不斷加強發展,培養更多世界級頂尖演藝人才,如:Troye sivan(澳大利亞)空氣合唱團(澳大利亞),邁克學搖滾(丹麥),原子少女貓(英),藍色男孩(英國),化學兄弟(英),酷玩樂隊(英),Sigur Ros(冰島),馬克西姆(克羅埃西亞),傻瓜朋克(法),電台司令樂隊(英),辣妹合唱團(英),加斯·布魯克(美),赫柏特格羅納米耶(德), 珍妮·傑克遜(美),喬絲·史東(美),凱莉米洛(澳),琳恩·瑪蓮(挪威),諾拉·瓊斯(美),赫諾(法),羅比·威廉士(英),莎拉·布萊曼(英),塔莉亞(墨西哥),宇多田光(日)。雅miyavi(日),SHINee(韓),T-ara(韓),IU(韓),凱蒂佩里(美),jessica brando(義大利)等,

2015年5月,旗下歌手jessica brando成為法國儷絲婭RELLECIGA歐洲代言人之一,並在同年的6月30日身著RELLECIGA比基尼登上美國紐約時代廣場。

中國

在華語歌壇,從八九十年代開始,EMI就一直以音樂品質著稱,有陳百強、張宇、巫啟賢、彭羚等歌手。1996年EMI成功收購台灣本土著名的點將唱片,蔡琴、伍思凱、張清芳、優客李林的加入壯大了EMI百代唱片的實力。而EM的I真正騰飛,卻是在90年代末期。1997年,EMI一方面以6000萬港幣簽下當時產後復出的王菲,另一方面亦全力打造那英這位內地天后。兩位天后的成功,瞬間扭轉了EMI缺少一線歌手的薄弱環節,大大提升了EMI百代在華語歌壇的地位。

2000年以後,Virigin維京唱片成為EMI旗下最重要的子品牌,之後維京音樂的總監姚謙躍升為EMI亞太區總經理,成為EMI發展的另一個轉折點。林憶蓮在簽約EMI並推出歌曲《至少還有你》(所屬專輯《林憶蓮's》)成功轉型後,EMI便走著時尚化的音樂路線。彰顯都市時尚質感的林憶蓮、蕭亞軒、B.A.D,創作歌手陶喆、順子、張宇,優質女聲戴佩妮、江美琪、許茹芸、何韻詩等都是EMI旗下的藝人。2003年劉若英、齊豫等加盟旗下,為EMI百代平添了幾分人文氣息。

在2001年之後的幾年,EMI在華語樂壇蒸蒸日上。

而被更多人所熟知的是亞洲天后蔡依林2006年簽約科藝百代,並推出當時轟動一時的《舞娘》專輯。該專輯銷量一舉突破250萬,成為當年超人氣銷量天后,也使得蔡依林在第18屆台灣金曲獎獲得最佳國語女歌手獎和最受歡迎女歌手獎,一舉封雙料歌后。2007年,蔡依林第九張國語個人專輯《特務J》(又名《愛情任務》)預購一周突破15萬張,全亞洲銷量突破350萬,遠超上一張專輯。且當時此專輯中的《日不落》更是在亞洲各個地區爆火,無論是在大街小巷還是城市花園,只要有放歌就一定可以聽到這首歌。當時只要一上街幾乎都可以把蔡依林一整張專輯的歌都聽完,因為她實在是太紅了。

與“五大”唱片公司的其他成員相比,其旗下個性突出的藝人、年輕的音樂定位以及層次分明的多元化方向,都使EMI在國際化方面走在了前列。但近兩年EMI在順子、張宇等歌手身上,卻暴露出了音樂乏術,後勁不足,宣傳不力等一系列問題,樂壇成績也難有突破。而EMI旗下擁有如此眾多素質良好、可塑性強的歌手,相信只要打開思路,扭轉局面,未來應有不錯表現。

出售

EMI EMI

百代公司所有者花旗集團(Citigroup Inc.)為其出版及音樂錄製子公司選擇了買家,出售價遠高於很多業內觀察人士的預期。

各公司證實,百代公司旗下音樂錄製子公司將以19億美元出售給Vivendi SA的環球唱片(Universal Music Group)。公告顯示,索尼公司(Sony co., 又名:新力公司)音樂子公司牽頭的一個財團則將斥資22億美元收購百代公司的發行業務。交易總價達到41億美元。

索尼和環球唱片將需要跨越一些監管障礙,環球唱片面臨的障礙將尤其大。預計Vivendi將必須出手大約5億歐元的環球唱片的非核心資產。該交易獲得監管部門批准或需10至20個月。

儘管花旗集團總計要價40億美元,但分析師們認為,鑒於信貸市場和音樂行業環境都面臨挑戰,交易結算價格可能會略低一些。

據另一位知情人士稱,Vivendi承擔了監管方面的風險,這表明其對反壟斷機構將批准該交易有信心。這意味著,一旦監管機構駁回了這宗交易,那么Vivendi將需要為該業務尋找新買家並承擔這個過程中的所有損失。

音樂錄製業務的售價中包括了大約4億美元債務。

據日本《讀賣新聞》11月14日報導,索尼公司於11日,與美國投資公司聯合,以總金額22億美元(約1700億日元)從美國金融巨頭花旗收購英國著名音樂公司百代旗下的音樂著作權管理部門。

索尼通過電視節目和電影,卡拉OK之類的樂曲利用和音樂發行等得到著作權利用費,強化音樂事業的收益基礎,進一步加速了改善經營的進程。

在國際音樂界,除了索尼公司外,美國環球音樂集團、美國華納音樂集團和百代集團四大音樂巨頭掌握著全球唱片八成以上的市場占有率。

百代的著作權部門併入索尼,唱片部門被法國維旺迪賣給環球公司,將實行三大體制。

因為網路發行的擴大和盜版猖狂,音樂大公司的業績嚴峻性不斷增加。百代在2007年被歐洲的投資公司收購,2007年2月又將經營權轉交給了美國的花旗。世界第三的華納也在5月份被美國複合企業收購。

索尼的音樂業是在2011年3月期間,以營業利潤達389億日元緊隨金融業後的賺錢項。收購後,索尼保有的音樂著作權將從75萬首急速增長為200萬首以上。

但是這次的收購讓環球的音樂發行在世界上削弱了四成的占有率,索尼的著作權所有數量也成為了業界首位。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