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民俗文化村

白鹿原民俗文化村

白鹿原民俗文化村位於西安市藍田縣濱河西路,總占地1200畝,投資額3.5億元。民俗文化村依白鹿原地勢而建,南望秦嶺、東臨灞河,為陝西省、西安市、藍田縣三級重點建設項目。西藍高速、312國道、關中環線、滬陝高速貫通全境,交通便利。村內保留了最原始的自然森林公園形態,綠樹成蔭、溪水潺潺,通過仿古建築、美食特產、傳統技藝表演等形式完美呈現原滋原味的關中文化,是集生態旅遊開發、休閒度假、民俗體驗為一體的綜合性旅遊度假區。

基本信息

自然環境

1200畝富氧森林
楊、槐、榆、松、桑、柿、杏、桃、皂角、櫻桃、核桃……參天林立,驕陽下自然成蔭。高出西安市300米的海拔落差讓民俗村中空氣優良,夜晚到原上看星星不是奢望。
10000個負離子
每立方厘米西安城區100個,郊區500個,鄉村1000個,而在白鹿原民俗文化村的清醇空氣中,負離子含量10000個以上。
6孔神秘泉源
白鹿原民俗村內水土保持良好,山泉終年不涸,6孔山泉自然流淌,均符合國家《生活飲用水水源水質標準》,可暢懷直飲。
308間民居精舍
幽然曲折的關中古街,青磚灰瓦的民居小院,鬥神、石碾、栓馬樁……原汁原味的民俗盡情呈現,難得的是,這一切俱隱入山林之中。
3800米清泉渠景
源頭活水汩汩地鑽出地面,蜿蜒在整個民俗村中時而涓細成注,時而闊聚成池,靜聽泉音,細看清流。
2000平方米茶香廣場
自然的山坡盆地間平坦如砥,戲樓、茶舍掩映相輝,靜可聽風拂林葉,動可聽弦板悠揚,茶香入鼻,山水其樂。

景區組成

白鹿雕塑白鹿雕塑
白鹿原民俗文化村由四大板塊組成:
白鹿原民俗文化體驗區
萬樂山主題商業區
白鹿原歡樂農場區
養心谷度假酒店區

主要景點

自然景點

白鹿神泉、歡樂農場、白楊迎賓、白鹿精靈、寧心花、竹林居、玉泉湯、養心籬院、靜心屋、靜心林、隨心亭、影心塘、心橋、白鹿迷宮、鹿影祥瑞、白鹿梯田、花海迷情、生態停車場、陽光葵園、柏年留影、動物樂園、撒歡園、勞作園、歡樂農場服務中心、白鹿農莊、果蔬園、麥垛風情、潺流笑語、萬樂門、萬樂池、萬樂古槐、萬樂停車場、國學體驗中心、生態腳踏車。

主題展館

勺勺客博物館
勺勺客是關中方言對廚師尤其是藍田廚師的特殊稱謂,大廚師亦指掌勺人,故而民間俗稱勺勺客。
勺勺客一勺走天下,說的是掌握精妙廚藝的藍田廚師,憑著一手廚藝走遍五湖四海,明、清兩代皇宮的御廚中更有眾多藍田人掌勺,勺勺客的名號遠揚海內外,熟食行道更成了藍田人的天下,至今時盛行不衰。
勺勺客博物館通過還原藍田廚師的歷史傳承、生產場景、操作工具,展示勺勺客蘊藝於手、藏神於心的人文精髓。
藍田玉博物館
藍田玉因其產於藍田而得名,唐代及以前的許多古籍中都有藍田產美玉的記載,“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更是成就了藍田玉的千古美名。藍田玉開採歷史悠久,秦始皇統一六國,命丞相李斯采藍田玉制玉璽,上刻:“受命於天,既壽永昌。”此後玉璽一直作為皇權的象徵,在中國君主專制社會流傳千餘載。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藍田玉博物館不但復原采、切、雕、琢的特有傳統工藝,還將從古至今的藍田制玉大師及作品進行展示。
藍田民俗博物館
藍田地處秦嶺北麓,關中平原東南,自百萬年前的藍田猿人起就有人類繁息,華胥氏陵、尊廬師陵、女媧氏谷遺址均在藍田,史稱“三皇舊居”。藍田自公元前379年置縣以來,凡2400年,在這片土地上,無論農耕節氣、婚嫁合卺、還是壽慶添丁都有無比醇厚的風俗情韻。
藍田民俗博物館將藍田縣域19個鄉鎮、街道的不同民俗進行展演,從田畝耕作、農林特產到民居生活和鄉約禮制,親切如鄰、異彩紛呈。

主題住宿

窯洞酒店、海底酒店、洞房客棧、汽車旅館等

主題餐飲

人民公社、好面一碗、素心齋、懶貓咖啡屋、tomato小店、運動餐廳、墨香餐廳、教室餐廳、大巴餐廳、舌尖小吃聚等。

茶香廣場
茶香廣場融入白鹿原民俗特色,追求鄉土氣息,以關中風俗習慣、茶葉茶具、茶藝和鄉村田園風格為主線,裝飾有竹木家具、蓑衣、斗笠、石欄、花轎等應有盡有,山泉、池塘、土灶均是入眼風景,服務人員穿著古樸的服飾來接待客人,生動形象地刻畫出鄉土文化。品茗賞戲,以茶為引,在泉邊林下,悠揚的戲曲響起,至友親朋們鬆弛身心、交流聯誼,在鳥語花香中閉目閒聽秦聲秦韻,茶香廣場讓人直接與大自然接觸,從而體味室內或人造園林無法達到的品茗意境,與現代人追求自然、返璞歸真的心理需求完美契合。
茶香廣場提供國內知名茶飲:武夷大紅袍、安溪鐵觀音、浙江龍井、普洱茶、碧螺春、安吉白茶、金俊眉、桐木關紅茶、黃山毛峰、茉莉花茶、祁門紅茶等。

主題娛樂

電影院、賞夜、夜自習、鄉村酒吧、原生態食材、精美工藝品、非遺手藝展示及成品銷售、玉煙閣

創意文化

婚紗攝影基地、藝術創作基地、兒童國學教育、童子軍基地及室外課堂、影視創作基地、藝術與古玩

周圍環境

白鹿原坡、俯瞰藍田、感受灞水山川

特產美食

藍田小吃

藍田餄餎
蕎面餄餎,古稱河漏、合絡、手搦餅,是以蕎麥為主要材料製作的食品,是陝西的傳統風味小吃之一。尤以藍田出產的餄餎備受歡迎。蕎麥在我國種植的歷史十分悠久,公元前5世紀的《農書》中就有關於蕎麥是當時栽培的八谷之一的記載。中醫學認為,蕎麥性味甘平,具有健脾益氣、開胃寬腸、消食化滯的功效,對血脂、血糖代謝的平衡起著極好的調節作用,是集營養、保健、醫療於一身的多功能糧種。素有“消炎糧食”的美稱。

關中小吃

西安麵皮
麵皮是著名的關中小吃。具有筋抖、柔軟、涼香、酸辣可口、四季皆宜之特點,麵皮選料精良,工藝嚴謹,調味講究,以“白、薄、光、軟、筋、香”而聞名,涼爽可口。麵皮在關中即可當主食,也可作菜餚,不論城裡,還是鄉下,無論嚴寒,還是酷暑,麵皮幾乎成了人們必不可少的一道美味佳肴。
岐山臊子麵
這裡借用《舌尖上的中國》對岐山臊子麵的描述:陝西岐山,每逢老人做壽,岐山人都會聚在一起,請來秦腔劇團搭台唱戲。這時候一碗熱騰騰酸辣可口的岐山臊子麵,作為台前台後的最佳配角是絕不可少的。吃臊子麵最講究的要數流水席。早上天剛亮,吃麵的流水席就開了。據當地的史志記載,岐山臊子麵起源於3000年前,“只吃麵、不喝湯”是當地人約定俗成的飲食規矩。陝西人把肉丁炒制的配料叫臊子,岐山臊子的做法更為講究。肉丁切得薄而勻,乾煸至透明狀,再配以醋和秦椒辣麵,文火慢炒。上等的臊子應該是色澤鮮紅純正,口感酸辣突出。這樣一勺色澤油亮、辣而不燥的紅油臊子,正是岐山臊子麵的精髓所在。臊子麵的配菜講究五色:木耳豆腐寓意黑白分明,雞蛋象徵富貴,紅蘿蔔寓意日子紅火,蒜苗代表生機勃發,紅黃綠白黑五種顏色代表了岐山人對生活的美好祝福。

時鮮果蔬

華胥大銀杏
華胥是伏羲女媧的生身之地,是華夏文化的發祥地,有著悠久而神秘的歷史。華胥鎮位於藍田縣城以西15公里處,華胥大銀杏已作為當地最賦特色品牌的綠色農產品得到果業市場和社會各界的首肯。
華胥大銀杏栽培歷史悠久,果樹生長勢強,果實品質佳,目前境內尚存有距今一百六十多年的大杏樹。華胥大銀杏果實為圓形,直徑7公分左右,頂平,縫合線深而明顯,梗窪較深,果皮金黃色,果肉桔黃色,個頭勻稱,平均單果重125克,最大可達200克。果肉纖維少、漿質多,皮薄味香甜,含糖量8.6%,果肉含蛋白0.93%,果核近圓形,仁甜,杏仁含脂肪8.55%,含蛋白9.26%,果實存放期為7天。大杏除鮮食外,還可加工果醬、果脯、果乾。杏仁既可食用,又能入藥,是外貿出口的傳統商品。
藍田櫻桃
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
五月的白鹿原果味飄香,伴著春風,原上整片都是“一樹櫻桃帶雨紅”的養眼景象。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藍田就引進栽培西洋甜櫻桃,近幾年主要栽培有紅燈、拉賓斯、先鋒等優良新品種。早熟品種紅燈5月上旬成熟,果實大,平均單果重9.6克;果型呈腎臟形,果柄粗短;果皮紅色或紫紅色,有光澤,外觀美;果肉較硬、肉嫩多汁,酸甜適口,可食率達92.9%,耐儲運。拉賓斯是由加拿大雜交育成的自花結實品種,有光澤,外觀美;果肉硬脆多汁,酸甜可口,口味佳,耐儲運。藍田民眾積累了豐富的櫻桃栽培、管理經驗,採用無公害規範化栽植管理技術,極大的提升了櫻桃的品質。

白鹿歷史

地勢成因

白鹿原長25公里,寬8公里,面積260平方公里,海拔780米,高出西安300餘米,因億萬年地質變遷黃土沉積形成,原面高闊,河谷懸殊,如秦嶺伸出臂膀,護佑著千年古都長安。

得名白鹿

周平王遷都洛陽,離開鎬京向東行進,渡過滻水後,忽見原坡上有白鹿奔跑,是為祥瑞。此後,人們便把滻灞之間的黃土台原稱為白鹿原。

人文輩出

唐代:韓乾,唐代大畫家,畫馬者無出其右。
宋代:呂氏四兄弟,政治家和學者。負責宋遼勘界、籌建碑林,並呂氏鄉約。
近代:牛兆濂,關中大儒,尊奉程朱理學,主持芸閣學舍,桃李滿天下。
現代:陳忠實,小說《白鹿原》榮獲中國長篇小說最高榮譽茅盾文學獎。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