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癲與文明

瘋癲與文明

在現代安謐的精神病世界中,現代人不再與瘋人交流。一方面,有理性的人讓醫生去對付瘋癲,從而認可了只能透過疾病的抽象普遍性所建立的關係;另一方面,瘋癲的人也只能透過同樣抽象的理性與社會交流。這種理性就秩序、對肉體和道德的約束,群體的無形壓力以及整齊劃一的要求。共同語言根本不存在,或者說不再有共同語言了。18世紀末,瘋癲被確定為一種精神疾病。這表明了一種對話的破裂,確定了早已存在的分離,並最終拋棄了瘋癲與理性用以交流的一切沒有固定句法、期期艾艾、支離破碎的語詞。

基本信息

版權資訊

作者: (法)福柯 著,

劉北成,

楊遠嬰 譯

出 版 社: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出版時間: 2007-4

字數: 189000

頁數: 274

開本: 32

紙張: 膠版紙

I S B N : 9787108017956

包裝: 平裝

所屬分類: 圖書 >> 法律 >> 法學理論

定價:¥18.00

編輯推薦

瘋狂不是一種自然現象,而是一種文明產物。沒有把這種現象說成瘋狂並加以迫害的各種文化的歷史,就不會有瘋狂的歷史。——福柯

福柯其人:

福柯在西方被視為思想知識界的一個斯芬克斯,一個謎樣的人物,因為他的離經叛道和難以歸類性。

他不論述柏拉圖、笛卡爾和康德,不討論傳統的哲學概念,而是從西方文化的邊界入手,考察瘋癲、醫學、監獄和性的歷史。在他的歷史分析,瘋癲、疾病、犯罪和性,乃至“人”,都不是確定不移的“客觀事實”,而是“觀念”、“知識”、“話語”。

內容簡介

福柯的分析始於

中世紀,他描寫了當時人們如何將

麻風病人關起來。從這裡開始他探討了

15世紀愚人船的思想和

17世紀法國對監禁的突然興趣。然後他探討了瘋狂是如何被看做一種女人引起的病的,當時有人認為女人的

子宮在她們的身體周圍環繞可以引起瘋狂。後來瘋狂被看做是

靈魂的疾病,最後,隨著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瘋狂被看做是一種

精神病。

福柯還用了許多時間來探討人們是怎樣對待瘋子的,從將瘋子接受為社會秩序的一部分到將他們看做必須關閉起來的人。他也研究了人們是怎樣試圖治療瘋狂的,尤其他探討了

菲利普·皮內爾和塞繆爾·圖克的例子。他斷定這些人使用的方法是殘暴和殘酷的。圖克比如對瘋子進行懲罰,一直到他們學會了來模仿普通人的作為,實際上他是用恐嚇的方式來讓他們的行為像普通人。與此類似的,皮內爾使用厭惡療法,包括使用冷水浴和緊身服。在福柯看來,這種療法是使用重複的暴行直到病人將審判和懲罰的形式內化了。

隱藏在理性的語言背後的這種對峙是什麼呢?如果我們不是遵循理性的縱向發展歷程,而是試圖追溯那種使歐洲文化與此同時算做歐洲文化的東西相對照的不變分界,並用其自身的錯亂來確定其範圍,那么這種研究會把我們引向何處呢?我們所進往返領域既不是認識史,又不是歷史本身,既不受真理目的論的支配,也不遵循理性的因果邏輯,因為只有在這種區分之外因果才有價值和意義。無疑,在這個領域中受到質疑的一種文化的界限,而不是文化本質。那么這是一個什麼領域呢?

在我們這個時代,瘋癲體驗在一種冷靜的知識中保持了沉默。這種知識對瘋癲已了如指掌,因而視若無睹。但是,從一種體驗到另一種體驗的轉變,卻由一個沒有意象、沒有正面人物的世界在一種寧靜的透明狀態中完成的。這種寧靜的透明狀態作為一種無聲的機制,一種不加評註的行動,一種當下的知識,提示了一個龐大靜止的結構。這個結構既非一種戲劇,也不是一種知識,而是一個使歷史陷入既得以成立又受譴責的悲劇範疇的地方。

作者簡介

米歇爾·福柯(Michel Foucault,1926——1984)20世紀極富挑戰性和反叛性的法國思想家。青年時期就學於巴黎高等師範學校,以後曾擔任多所大學的教職。1970年起任法蘭西學院思想系統史教授,直至去世。

福柯的大多數研究致力於考察具體的歷史,由此開掘出眾多富有衝擊力的思想主題,從而激烈地批判現代理性話語;同時,福柯的行文風格具有鮮明的文學色彩,講究修辭,飽含激情,這也是他在歐美世界產生巨大影響的一個重要原因。

他認為有選擇自由的人選擇的絕不是“權利”,而是“權力”,選擇的絕非正義,而是統治,所以任何以普遍立法名義開展出來的權利或正義只能是掩飾壓迫和非正義。他的“人文科學考古學”瓦解了康德的“先驗主體”。他認為“哲學”就是不斷地質疑和批判政治社會的一切,如:其中有通過殘暴“禁閉”治療精神病的歷史事實來揭示“能量流”的道德標準與人類社會行為的關係,他得出的事實結論正如帕斯卡的一句話:“人類必然會瘋顛到這種地步,即不瘋癲也只是另一種形式的瘋癲。” 所以在福科看來,今天的“批判”就是要盡一切可能“越軌”。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愚人船”

第二章 大禁閉

第三章 瘋人

第四章 激情與譫安

第五章 瘋癲諸相

第六章 醫生與病人

第七章 大恐懼

第八章 新的劃分

第九章 精神病院的誕生

結論

譯者後記

書摘

第三章瘋人

從總醫院創立,德國和英國的第一批教養院開設,直至18世紀末,這個理性的時代實行著禁閉政策。被禁閉的人包括道德敗壞者、揮霍家產的父輩、放蕩的不肖子孫、褻瀆神明的人、“想放縱自己”的人和自由思想者。而通過這些相似的形象,這些奇特的同謀犯,這個時代勾畫出自己對非理性的體驗的輪廓。

但是,我們在每一個城市中還發現了一大批瘋人居民。在巴黎,被拘捕送交總醫院的人中有十分之一是“瘋子”、“痴呆者”、“精神錯亂”者、“神志恍惚”者、“完全瘋癲”者。對他們和對其他人沒有任何區分。從登記簿看,人們以同樣的情感來收容他們,以同樣的態度來隔離他們。那些因“道德敗壞”或因“虐待妻子”和幾次自殺未遂而被送入該院的人,究竟是病人,還是罪犯,還是瘋子,這個問題我們留給醫學考古學去研究。

……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