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中國漢傳佛教信仰方式的變遷

內容介紹

本書是一部以台灣近50年佛教為樣本,研究當代中國漢傳佛教信仰方式變遷的著作。全書介紹了鄉族佛教的性格與相貌、在台灣重建江浙佛教的一個實例、江浙佛教的本土化流變、政治轉型語境裡的佛教話語、關於江浙佛教現代命運的理性思考等五部分內容。

作品目錄

這是一篇以台灣近50年佛教為樣本,研究當代中國漢傳佛教信仰變遷的學術著作。作者提出了一個“江浙佛教”的概念,以將海峽兩岸的佛教聯繫到一起。
目錄:
導言
一、“江浙佛教”概念的界定
1.“江浙佛教”概念的提出
2.對“中國佛教”概念的批評性討論
3.“江浙佛教”概念的界定
二、選題動機、意義和目的
1.江浙佛教與台灣問題
2.學術史回顧(1951~2003年)
3.選題意義和目的
三、分析理論與研究方法
四、基本論述框架與研究資料綜述
1.基本論述框架
2.研究資料綜述
五、論文的基本思路、創新點與不足
1.學術禁區與天下公器:理論和方法上的思路
2.傳統與現代性的磨合:研究客體的思路
3.本研究的創新點
4.本研究的缺陷
第一章 經懺香火佛教:鄉族佛教的性格與相貌
一、中國佛教的類型與江浙佛教信仰的基本內涵
1.中國佛教的類型
2.江浙佛教信仰的基本內涵
二、經懺香火佛教在台灣的傳播與流變
1.江浙佛教在唐宋時期開始影響台灣
2.閩南籍僧人在台灣的第一次拓荒
3.齋教在台灣的歷史地位
三、文化功能主義視角:經懺香火佛教有利於光復前社會穩定
1.為上海謀生的閩南人提供精神支柱和慰藉
2.回歸江浙佛教,抵制日本佛教滲透
四、文化沖同論視角:日本佛教與台灣社會變遷
五、結論
第二章 中國佛教會:在台灣重建江浙佛教的一個實例
一、中國佛教會的類型、建立、內部整合與播遷台灣的原因
1.中國佛教會的類型
2.衝突論視角:中國佛教會的建立、整合與播遷台灣的原因
二、大陸僧人赴台的動機、方式及本土本土僧尼的態度
1.大陸僧人赴台的兩種動機
2.大陸僧人赴台的三種方式
3.本土僧尼對大陸赴台僧人持包容態度
三、中國佛教會的本土化與江浙佛教的重建
1.中國佛教會在台灣復會及其本土化過程
2.功能主義視角:江浙佛教在台灣的重建
四、結論
第三章 企業化佛教:江浙佛教的本土化流變
1.理論來源:太虛“人間淨土”思想
2.實踐藍圖:慈航“三大救生圈”
3.江浙佛教本土化流變的嘗試
二、企業化佛教的理論翻新與實踐
1.星云:佛教即生活的理論與實踐
2.證嚴:“三不三濟”的禪宗慈善理念與實踐
3.曉云:“覺之教育”理念與實踐
4.悟因:“讓佛教重回教育崗位”的理念與實踐
三、結論
第四章 人間佛教運動:政治轉型語境裡的佛教話語
一、人間佛教運動的理論來源
1.“去鬼神話”:太虛人本佛教的理論特色
2.“去天神話”:印順人間佛教的理論特色
二、關於人間佛教復興運動的多角度思考
1.全球化視角:爭取、擴張、包容
2.功能主義視角:回歸傳?
3.衝突論視角:江浙佛教世俗化運動
三、結論
結 語 關於江浙佛教現代命運的理性思考
一、江浙佛教在台灣本土化的制衡因素
1.官方高壓政策
2.宗法性傳統佛教的隋性
二、歷史啟示:江浙佛教的現代化不等於世俗化
三、超越政治:海峽兩岸江浙佛教交流與溝通的合理模式
1.投石問路:聖嚴的嘗試(1988年)
2.迂迴曲折:星雲的努力(1989~2002年)
3.惠空經驗:連按佛教交流與溝通的合理模式(1995~2002年)
附錄一:主演參考文獻
附錄二:本文作者佛學著述概要
後 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