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染色質

異染色質

在細胞周期中,間期、早期或中、晚期,某些染色體或染色體的某些部分的固縮常較其他的染色質早些或晚些,其染色較深或較淺,具有這種固縮特性的染色體稱為異染色質(heterochromatin)。具有強嗜鹼性,染色深,染色質絲包裝摺疊緊密,與常染色質相比,異染色質是轉錄不活躍部分,多在晚S期複製。異染色質分為結構異染色質和功能異染色質兩種類型。結構異染色質是指各類細胞在整個細胞周期內處於凝集狀態的染色質,多定位於著絲粒區、端粒區,含有大量高度重複順序的脫氧核糖核酸(DNA),稱為衛星DNA(satel-liteDNA)。

區分

染色質與基因表達調控染色質與基因表達調控

常染色質易被鹼性染料染成淺色,或對孚爾根反應呈弱陽性。異染色質易被鹼性染料染成深,或對孚爾根反應呈陽性。

異染色質著色較深,常位於細胞核的邊緣和核仁周圍,構成核仁相隨染色質的一部分。可以分為結構性異染色質(constitutive heterochromatin)和兼性異染色質(facultative heterochromatin)兩種。

1.結構性異染色質 是各類細胞的整個發育過程中都處於凝集狀態的染色質。 此類染色質多位於染色體的著絲粒區,端粒區,次縊痕,以及Y染色體長臂遠端2/3區段,含有高度重複的DNA序列,沒有轉錄活性,是異染色質的主要類型。

2.兼性異染色質 是在特定細胞的某一發育階段由原來的常染色質失去轉錄活性,轉變成凝縮狀態的異染色質,二者的轉化可能與基因的表達調控有關。例如,女性體細胞中的兩條X染色體在胚胎髮育早期都是有活性的常染色質,約在胚胎髮育的第16天,其中一條x染色質失去活性轉變成異染色質,在核膜內緣形成高度凝聚的濃染色小體,及x染色質。

科學研究

科學家發現人類衰老主因異染色質紊亂

2015年4月30日,外媒稱,一項把衰老過程與包裹緊密的細胞DNA束聯繫起來的研究可能導致預防和治療諸如癌症、糖尿病和阿爾茨海默病等老年性疾病的方法。

在此項研究中,美國索爾克研究所與中國科學院的科學家發現,造成沃納綜合徵—一種導致過早衰老和死亡的疾病—的基因突變導致了DNA束即所謂的異染色質的惡化。這一發現是尖端幹細胞與基因編輯技術結合的產物,它可能導致通過預防或逆轉對異染色質的損傷,從而抵抗衰老相關生理衰退的方法。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