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創新戰略:基於網路狀產業鏈內知識創新平台的研究

1.3 3.1 網路狀產業鏈中知識創新的理論模型

圖書信息

出版社: 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 第1版 (2009年10月1日)
叢書名: “十一五”國家重點圖書,21世紀產業創新與整合叢書
平裝: 215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564204273, 7564204273
條形碼: 9787564204273
尺寸: 24.6 x 17.2 x 1.8 cm
重量: 399 g

作者簡介

芮明傑,經濟學博士,教授,嚴業經濟、企業管理專業博士生導師。現任復旦大學校學術委員會委員、學位委員會委員,管理學院學位委員會主席,復旦大學國家重點學科產業經濟學科帶頭人,復旦大學工商管理博士後流動站站長,復旦大學產業經濟學系主任,復旦大學長三角研究院副院長等職務。兼任中國工業經濟學會常務副理事長、IFSAM(世界管理學會聯盟)中國委員會委員、上海市社會科學創新基地首席專家。
長期從事工業與企業發展、企業戰略與經營、產業競爭力理論、產業鏈與知識創新等方面的研究,先後主持國家級項目5項、省部級項目10餘項;論著豐碩,其中獲國家教育部與上海市優秀成果獎10餘項。因在教學與科研上的貢獻,1994年獲國務院突出貢獻政府特殊津貼。1997年入選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計畫”。
張琰,畢業於復旦大學管理學院產業經濟學系,獲經濟學博士學位。現就職於復旦大學會展經濟研究中心,任助理研究員。主要從事產業發展與產業創新、企業戰略、會展與城市經濟學等領域的研究。作為主要課題承擔人曾多次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課題以及大型企業集團戰略諮詢項目,在國內外刊物上發表中英文學術論文10餘篇。

內容簡介

《產業創新戰略:基於網路狀產業鏈內知識創新平台的研究》內容簡介: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電子、通信、計算機等信息技術的不斷創新和發展,模組化的理念和方法逐漸引入企業的生產和管理,進而成為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的革命性力量。隨著知識經濟的迅速發展,特別是模組化分工帶來的價值鏈重構,知識創新方式發生了巨大變化,產業知識創新在產業成長與發展中的巨大價值日益顯露出來。《產業創新戰略:基於網路狀產業鏈內知識創新平台的研究》以知識基礎觀為依託,深入分析了模組化時代的產業鏈變革以及知識創新的模式,不僅對豐富與深化模組化時代的產業創新理論具有重大理論意義,而且對指導模組化時代中國企業自主創新推動產業發展以及為政府提供政策建議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目錄

前言
第1章 導論
1.1 產業創新問題的提出
1.2 四大理論基礎評述
1.3 本書的邏輯與框架
1.4 本書主要的創新方面
第2章 模組化分工:概念與方法
2.1 模組化的基本原理
2.2 模組化分工的內涵
2.3 模組化與產業創新
2.4 本章小結
本章附錄
第3章 模組化分工條件下網路狀產業鏈的形成與基本構造
3.1 網路狀產業鏈的形成背景
3.2 網路狀產業鏈的形成過程
3.3 網路狀產業鏈的特點
3.4 網路狀產業鏈的基本構造
3.5 網路狀產業鏈演化發展模型:基於演化博弈的分析框架
3.6 本章小結
本章附錄
第4章 產業鏈變革過程中創新模式的演變
4.1 創新過程:線性創新到網路狀創新的演變
4.2 創新主體:單主體到多主體的演變
4.3 創新方式:獨立創新到合作創新再到協同創新的演變
4.4 本章小結
本章附錄
第5章 網路狀產業鏈中知識創新的理論模型
5.1 基於模組化的知識創新內容
5.2 基於模組化的知識創新方式
5.3 網路狀產業鏈知識創新模型:網路主導式獨立創新
5.4 本章小結
第6章 網路狀產業鏈知識創新平台研究
6.1 知識創新平台的內涵
6.2 網路狀產業鏈內知識創新平台模型:知識集成平台
6.3 知識創新平台的運行
6.4 本章小結
本章附錄
第7章 網路狀產業鏈知識創新支撐體系研究
7.1 知識創新支撐體系CSI模型構造
7.2 以智慧財產權交易為核心的契約機制
7.3 以信譽和信任為核心的社會資本
7.4 以知識創新合作為目標的激勵機制
7.5 本章小結
本章附錄
第8章 案例研究:我國智慧型手機產業知識創新研究
8.1 實證案例選擇及邏輯框架
8.2 我國智慧型手機產業鏈構造
8.3 基於模組化分工的智慧型手機產業中知識創新過程
8.4 智慧型手機產業知識創新平台與支撐體系分析
8.5 3G時代智慧型手機產業發展趨勢與產業發展策略
第9章 產業創新研究的趨勢與展望
9.1 模組化分工條件下網路狀產業鏈中的知識創新
9.2 基於技術變化和價值鏈變化的產業創新
9.3 破壞性創新與產業創新發展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