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傷口護理

產後傷口護理是指對自然產傷和剖腹產傷進行產後醫學護理,防止傷口感染,同時幫助加快傷口癒合。

產後傷口護理

產後傷口的種類可分為自然產傷口和剖腹傷口,產後傷口護理相當重要。

一、自然分娩

自然分娩多少會對子宮頸口及陰道組織造成一些改變或破壞,但這樣的傷口通常會在產後自行癒合;若是因為產程進展太快,或者在待產期間不當的用力所導致的陰道撕裂傷,那么就必須藉助外科修補術加以縫合,才不會延緩復原的時間。所以,有時候為了避免產婦發生較大範圍且不易處理的會陰撕裂傷,產科醫師或助產士通常會以會陰切開的方式來幫助胎兒順利生出來;因為會陰及陰道的血管豐富,所以切開處的傷口大約在三到四個禮拜即可完全癒合。

護理tips:

1.要保持外陰清潔,自分娩第二天起用10%的潔爾陰液沖洗外陰,或用10%潔爾陰擦洗外陰,每天兩次直到拆線。如感到外陰傷口腫脹、疼痛,要及時就醫,一般可用95%酒精紗布濕敷或50%硫酸鎂熱敷。

2.保持大小便通暢,便後要衝洗外陰和肛門。勤換衛生墊,勤換內衣。

3.平時睡眠或臥床時,最好側臥於無會陰傷口的一側,以減少惡露流入會陰傷口的機會。

提醒:不管是側切傷還是撕裂傷,因為生理結構的原因,會陰部難以保證無菌的條件,隨時都可能感染,所以術後的清潔工作十分重要。

二、剖腹產

剖腹產,由於手術傷口範圍較大,表皮的傷口在手術後5~7日即可拆線或取除皮膚夾,但是,完全恢復的時間大約需要五六周的樣子。如果護理傷口護理的很好,那么可以縮短恢復周期。無論是會陰切開傷口或剖腹傷口的照顧原則大致相同,但因部位的不同,所以在促進傷口復原時就必須運用不同的技巧。

護理tips:

1.鼓勵新媽媽在手術後多散散步。散步能幫助新媽媽儘快恢復胃腸系統功能。

2.每天一定要查看腹部切口,並給傷口消毒。

3.在手術後1周內,每天測量兩次體溫(如果新媽媽自我感覺身體不適,應增加測量體溫次數)。

4.術後兩周內,避免腹部切口沾濕,新媽媽可用濕毛巾擦浴,惡露未排乾淨之前一定要禁止盆浴。

提醒:出院時,醫生會在新媽媽的傷口上貼一塊敷料包。這塊敷料包最多只能貼3天,到時候一定要撕掉。很多新媽媽怕傷口暴露在外面會引起摩擦,其實只要穿上生寶寶前的孕婦內褲,就能蓋住傷口了。另外,現在縫合傷口的多是羊腸線,萬一遇到線頭外露的情況,媽媽可別用剪刀去剪,也別試著去抽,等產後42天複查時,讓醫生來解決。

產後1~2周,產婦要排出體內殘餘胎盤形成的惡露,同時還要促進順產時陰道撕裂或側切及剖腹產後傷口的癒合,重視產後1~2周的飲食,對產婦的身體恢復大有幫助。在惡露排出的這段關鍵期里,產婦不宜大補,飲食應在清淡、稀軟的原則上多樣化,少吃桂圓、人參等補益性食品。因為產後大補很容易導致血管擴張、血壓上升,容易加劇出血,延長子宮的恢復期,造成惡露不絕可以吃一些雞蛋、雞肉、小米粥、湯麵、豆類及豆製品等。產婦傷口癒合期間應忌吃燒、烤、煎、炸和帶有刺激性的食物,口味過重的調味料如辣椒醬、芥末、胡椒一定不要吃。另外,含糖飲料、碳酸飲料等都應避免飲用。可以吃些富含碳水化合物、優質蛋白質、維生素A、維生素C的食物,如瘦肉、牛奶、蛋類、胡蘿蔔、西紅柿等,但不宜吃辣椒、腐乳、蔥、蒜、韭菜、蒜台等食物,這些食物不利於傷口癒合,容易引發感染。

三、促進傷口復原原則
無論是會陰切開傷口或剖腹傷口的照顧原則大致相同,但因部位的不同,所以在促進傷口復原時就必須運用不同的技巧。
首先,必須注意的是感染的問題,皮膚的完整是保護身體的第一道防線,因此傷口局部的紅、腫、熱、痛絕對不可輕忽,只要不適感持續未改善或者出現膿性分泌物時,記得趕快回到醫院檢查;除此之外,陰道大量出血或者排出多量血塊也是不正常的情形,應儘速就醫。
其次,為了促進傷口癒合,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保持傷口清潔乾燥
2.溫水坐浴
3.避免疤痕產生
4.注重營養攝取
5.適度運動
6.身體清潔
7.勿提重物
8.性生活勿急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