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作業控制

生產作業控制必須高度集中統一。 生產作業控制的工作制度和機構 生產管理部門要協調各生產環節的工作,做好日常的生產調度工作。

生產作業控制的內容和要求

生產作為控制,通常又稱生產調度,它是指生產作業計畫執行過程中,有關產品生產數量和進度的控制。其主要目的是保證完成生產作業計畫所規定的產品的產品產量和交貨期限指標。生產作業控制是生產控制的基本方面,狹義的生產控制就是指生產作業控制。

生產作業控制工作的主要內容

檢查各生產環節的零部件和半成品的投入和出產進度,及時發現生產作業計畫執行過程中的問題,並積極採取措施加以解決;檢查、督促和協助有關部門及時做好各項生產作業準備工作;根據生產需要合理配備勞動力,督促檢查原材料、工具、動力等的供應情況和廠內運輸工作;做好作業核算,對輪班、晝夜、周、旬或月計畫完成情況進行統計分析工作。

搞好生產作業控制工作的基本要求

①計畫性。生產作業控制必須以生產作業計畫為依據,生產控制的靈活性必須服從計畫的原則性,要圍繞完成任務來開展調度業務。同時,調度人員要不斷總結經驗,協助計畫人員提高生產作業計畫的編制質量。②權威權。生產作業控制必須高度集中統一。要建立一個強有力的生產調度系統。各級調度部門是同級生產指揮員的強有力助手,他們按計畫和臨時生產任務的要求,發布調度命令,下一級生產單位和同級有關職能部門必須堅決執行。各級領導人員應當維護調度部門的權威。③預防性。生產作業控制要以預防為主。這就是要求做好準備工作,預防不協調現象的發生。在組織生產中,既要抓裝備配套,又要抓毛坯供應;既要抓出產,又要抓投入。貫徹預防為主的政策,控制工作才能取得主動權。

生產作業控制的工作制度和機構

生產作業控制工作制度

企業中的作業控制工作(調度工作)制度一般有一下幾種:
值班制度 為了組織調度,及時處理生產中出現的問題,厂部、車間都應建立調度值班制度。規模較大的企業可設中央調度控制台,以處理日常生產中的問題。實際工作中,要經常檢查作業計畫的完成情況以及科室配合的情況,檢查調度會議決議的執行情況,幾時處理生產中發生的問題,填寫調度日誌。
調度報告制度 企業各級調度機構要把每日值班調度的情況報告給上級調度部門和有關領導,使之及時了解生產情況。廠一級生產調度機構要把每日的生產情況、庫存情況、產品配套進度情況、產品出產進度等,報廠領導和有關科室、車間掌握。
調度會議制度 調度會議是一種發揚民主、集思廣益、統一指揮生產的良好形式,包括廠一指揮生產的良好形式,包括廠一級調度會議和車間一級調度會議。會前要做好準備,事先摸清問題,通知會議內容,集中解決生產中的關鍵問題。會上議題要突出重點,要強調寫作風格。既要發揚民主,又要統一意志,不能儀而不決。
現場調度制度 領導人員到發生問題的現場去,會同有關科室人員和實際操作工人一起研究生產中出現的問題,以求得問題的解決。該方法有利於領導深入實際,密切聯繫民眾,掌握下情,同時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使問題可以獲得又快又好的解決。
班前、班後小組會議制度 通過班前會布置任務、調度生產進度,通過班後會檢查生產作業計畫完成情況,進行工作總結。

調度工作機構

現代化生產必須有強有力的生產調度系統。厂部、車間、工段(班組)三級以及有關生產部門都要建立生產調度組織。在輔助生產部門也要設立專業性質的調度系統,把全廠的生產調度工作統一協調起來。全廠調度工作的業務歸厂部生產管理部門負責,各個生產環節要服從其指揮。生產管理部門要協調各生產環節的工作,做好日常的生產調度工作。車間調度組合工段(班組)調度員,在上級調度機構領導下,做好生產調度工作,解決好生產協調、進度銜接等問題。建立和健全調度機構,必須配備好調度人員。應選拔思想好、作風正派、熟悉業務的人擔任該工作。

生產作業核算

生產作業核算是生產作業控制工作的重要內容,它及時地反映作業計畫的實際執行情況,是進行作業控制的必要依據。
生產作業核算包括:產品及其零部件的出產量和投入量(出產期和投入期),完工的進度(完成的工作量或工序道數),各個單位(從厂部到各個工作地)完成的工作任務,生產工時和設備的利用率,等等。
為了直觀地了解生產進度和控制計畫的執行,企業中常常採用一些生產作業的統計和控制圖表,並把世紀核算數同計畫數進行對比一片及時發現問題,採取措施,保證生產作業計畫的完成。
為了使生產作業核算做到系統、及時、準確,應在生產作業核算科學化、規範化的基礎上,大力推行信息化,用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代替手工作業的管理方式。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