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旅遊脆弱區利益相關者和諧發展研究

生態旅遊脆弱區利益相關者和諧發展研究

生態旅遊脆弱區利益相關者和諧發展研究,圖書。四川大學出版社出版。

基本信息

出版社: 四川大學出版社; 第1版 (2008年1月1日)
叢書名: 四川大學哲學社

會科學學術著作出版基金叢書
平裝: 330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561439449
條形碼: 9787561439449
產品尺寸及重量: 20.8 x 14.6 x 1.8 cm ; 259 g
ASIN: B0016K4U3G

內容簡介

《生態旅遊脆弱區利益相關者和諧發展研究》針對西南山地生態旅遊脆弱區中廣泛存在的利益衝突和矛盾,以利益相關者的視角研究區域生態旅遊的和諧發展。通過對相關利益主體的公平利益均衡與和諧因子的揭示,討論生態旅遊脆弱區和諧發展的途徑與模式。
基於西南山地的區域特徵,首先揭示出以經濟利益為首要追求目標,具有忽略社區利益、環境利益傾向的大眾化旅遊模式是影響這一區域生態旅遊和諧發展的原因之一;其次,由於地理空間位置及資源開發對象的高度重疊,大規模無序的水電開發,也使生態旅遊與水電成為兩個衝突性產業。若上述兩種發展模式得不到扭轉,則將不可避免地使西南山地生態旅遊發展長期處於“脆弱”的非可持續發展狀態。
在重新界定生態旅遊脆弱區的概念和分析其內涵的基礎上,通過對利益主體合法性、權力性、緊急性的分析,討論了生態旅遊脆弱區相應的利益相關者構成圖譜;並進一步揭示出生態旅遊和諧發展是在可持續發展理論基礎之上提出的,能夠通過在不同利益主體之間實現公平利益均衡分配所達到的現實目標,指出和諧發展是生態旅遊區“脆弱性”避免的有效途徑,這為生態旅遊和諧發展理論的進一步深入研究以及生態旅遊的實踐套用提供了研究思路。接著,《生態旅遊脆弱區利益相關者和諧發展研究》從產生“脆弱性”的原因出發,分別從旅遊發展環境與水電衝突發展環境這兩個緯度進行系統研究,探詢它們處於不同利益相關者構成下的利益均衡模式和共同的和諧發展因子。

作者簡介

程勵,管理科學與工程博士,四川大學旅遊學院副教授,旅遊文化系副主任。近年來,主持縱向科研課題4項,國際課題1項,獲得各類學術獎勵6次。已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其中國際論文11篇。受邀擔任國際學術刊物、International Joural of Services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EI收錄)的Guest Editor,並擔任Tourism Management(SSCI收錄)、Society & Narural Resources(SSCI收錄)、Journal of Electronic Commerce Research(劍橋科學文摘收錄)等國際一流刊物的論文匿名審稿人。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1 問題的提出
1.2 本書主要研究內容及研究架構
1.3 本書主要創新點
第二章 相關研究述評
2.1 和諧理論研究述評
2.1.1 和諧理論
2.1.2 和諧管理理論
2.1.3 和諧管理理論套用
2.2 生態旅遊脆弱區研究述評
2.2.1 生態旅遊研究
2.2.2 生態脆弱區研究
2.2.3 生態旅遊脆弱區研究
2.3 利益相關者理論研究述評
2.3.1 利益相關者研究
2.3.2 環境管理及可持續發展研究中的利益相關者研究
2.3.3 生態旅遊研究中的利益相關者研究
2.4 本章小結
第三章 生態旅遊脆弱區和諧研究
3.1 “生態旅遊脆弱區”
3.1.1 “生態脆弱區”的重新定義
3.1.2 “生態旅遊脆弱區”的延伸定義
3.1.3 西部“生態旅遊脆弱區”
3.2 “生態旅遊脆弱區”研究
3.2.1 生態旅遊與生態旅遊脆弱性
3.2.2 生態旅遊脆弱區的穩定性度量模型
3.2.3 生態旅遊脆弱區的彈性度量模型
3.3 生態旅遊脆弱區的和諧發展
3.3.1 和諧發展的基本理論
3.3.2 生態旅遊脆弱區和諧發展的內涵
3.3.3 生態旅遊脆弱區利益相關者的和諧
3.4 本章小結
第四章 生態旅遊脆弱區旅遊發展環境下和諧發展研究
4.1 脆弱區關鍵利益相關者分析
4.2 生態旅遊開發中的政府行為
4.2.1 政府利益均衡問題與研究方法
4.2.2 生態旅遊資源產權統一管理模式的利益分配
4.2.3 生態旅遊資源產權轉移管理模式的利益分配
4.2.4 討論
4.3 基於生態旅遊者需求的生態旅遊開發
4.3.1 生態旅遊產品差異化的必要性分析
4.3.2 差異化實現途徑:自然保護區小規模控制開發模式研究
4.4 生態旅遊開發與公共利益的公平均衡
4.4.1 生態旅遊開發與社區利益研究
4.4.2 生態旅遊開發與社會公眾壓力研究
4.5 基於信息協作的生態旅遊和諧發展
4.5.1 利益相關者信息化協作的必要性
4.5.2 旅遊目的地管理系統(DMS)在國際上的套用
4.5.3 旅遊目的地行銷系統(DMS)在中國的實踐
4.5.4 生態旅遊利益相關者信息化協作系統構建
4.6 本章小結
第五章 生態旅遊脆弱區水電衝突發展環境下和諧發展研究
5.1 西部大規模進行的水電產業與發展衝突
5.1.1 西部大規模水電資源規劃情況
5.1.2 大規模水電開發中不同利益相關者的爭論
5.1.3 案例分析:大渡河流域水電建設與影響
5.2 生態旅遊中的風景河流價值及其產業衝突下的開發博弈
5.2.1 河流生態系統功能的多重性分析
5.2.2 河流的風景價值:我國西部旅遊資源的重要支撐
5.2.3 旅遊與水電開發的產業博弈分析
5.3 公眾參與下的河流和諧開發:基於東西方比較的實證研究
5.3.1 國際上的風景河流保護
5.3.2 西南山地風景河流上的公眾參與
5.3.3 生態脆弱區河流開發中的利益結構矩陣
5.3.4 西南山地風景河流的和諧開發建議
5.4 本章小結
第六章 環境NGO與西南山地生態旅遊區的和諧發展
6.1 環境NGO成為生態旅遊脆弱區代際利益的現實代言人
6.2 環境NGO參與生態旅遊脆弱區和諧發展的公平博弈
6.2.1 引導和諧的生態旅遊開發模式
6.2.2 引導公眾參與
6.2.3 為改變生態旅遊區的“脆弱性”帶來希望
6.3 環境NGO的影響力弱化分析
6.4 本章小結
結束語
1 本文主要結論
2 未來研究工作展望
附錄一:綠色環球國際生態旅遊標準
附錄二:“王朗模式”解析
1 王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概況
2 社區與保護區的利益衝突
3 ICDP實施的成效
3.1 生態旅遊開展
3.2 生態旅遊促進保護的成效
3.3 社區真正參與的生態旅遊
3.4 生態旅遊模式得到國內外認同
3.5 促進區域經濟發展
4 小結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