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效益補償法律制度研究

生態效益補償法律制度研究

《生態效益補償法律制度研究》,作者李愛年,由中國法制出版社於2008年出版。

圖書信息

作 者: 李愛年
叢 書 名:

生態效益補償法律制度研究生態效益補償法律制度研究
出 版 社: 中國法制出版社ISBN:9787509305409出版時間:2008-06-01版 次:1頁 數:265裝 幀:平裝開 本:32開所屬分類:圖書 > 法律 > 法律法規

內容簡介

《生態效益補償法律制度研究》運用比較研究、實證分析和法學、生態學、環境經濟學等多學科的理論和方法對上述問題進行了深入系統的探討。第一部分就生態效益補償研究的意義、國內外研究現狀、全書的結構等作一簡要介紹。第二部分深入系統地探討生態效益補償的內涵。指出了生態效益補償是指為了實現生態系統生態功能的持續供給和社會公平,國家對導致生態功能減損的自然資源開發或利用者收費(稅)以及對為改善、維持或增強生態功能為目的而作出特別犧牲者給予經濟和非經濟形式的補償。第三部分對生態效益補償法律關係的特點和客體進行了深入剖析;第四部分從生態學、環境經濟學、環境法學角度分析了生態效益補償制度的理論依據,指出協調環境權與生存權、發展權之間的衝突是其產生的價值動因。第五部分從我國生態效益立法和實踐出發,剖析了我國生態效益補償存在的立法問題。第六部分借鑑國外生態效益補償的立法經驗,提出了從法律結構和內容完善我國生態效益補償制度的法律體系的構想。生態效益補償制度從環境法學角度看,是通過制度化設計規範人們的生態環境保護行為,協調其背後的利益關係,達到保護生態環境、促進社會公平的目的。我國已經有了不少的實踐案例,理論界也進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關鍵性的理論問題主要集中在幾個方面:生態效益補償的法律涵義是什麼?生態效益補償的法律關係有什麼特點?其客體是什麼?為什麼要實行生態效益補償制度?如何認識我國目前實行的生態效益補償的立法問題以及如何完善我國生態效益補償的立法體系。

作者簡介

李愛年,女,1962年生,湖南省沅江市人。湖南師範大學哲學博士(2003),現為中國社科院法學研究所博士後(2006年8月出站)。湖南師範大學法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法學會環境資源法研究會常務理事.湖南9幣范大學環境與資源法學術帶頭人,法律系系主任。主要著作有《自然資源保護法初論》、《環境法》、《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與國際環境法》、《排污收費制度的發展與創新研究》、《環境法不能直接調整人與自然的關係》等。主持省部級研究課題5項,主持其他科研項目多項。
·查看全部>>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一、生態效益補償制度的研究價值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
三、本書的主要內容
第二章 生態效益補償制度的相關概念界定
一、生態效益的界定
二、補償的界定
三、生態效益補償的法律涵義及特徵
第三章 生態效益補償的性質及法律關係
一、生態效益補償的性質
二、生態效益補償的法律關係
第四章 生態效益補償制度的理論基礎
一、生態學基礎
二、經濟學基礎
三、法學基礎
第五章 我國生態效益補償制度面臨的立法問題
一、我國有關生態效益補償的政策和立法進程
二、生態效益補償的實踐與探索
三、我國生態效益補償立法存在的不足
第六章 完善生態效益補償制度的立法構想
一、國外生態效益補償立法的經驗及啟示
二、完善生態效益補償制度的立法思考
後記
主要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