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秦安縣人民法院

甘肅省秦安縣人民法院

秦安縣處渭水之北,葫蘆河下游。面積1601.13平方公里,人傑地靈, 歷史悠久,古稱成紀,據史書記載,人類始祖伏羲、女媧就出生在這裡,素有“羲里媧鄉”之稱。歷史上秦安為“絲綢之路”的要衝。 秦安縣人民法院創建於1949年11月18日。現管轄17個鄉(鎮),人口61.4萬。全院有法官和其他工作人員60人,其中碩士2人,占總人數的3%。本科以上學歷占71.6%。內設紀檢室、政治科、辦公室、審判監督庭、立案庭、刑庭、民一庭、民二庭、行政庭、執行庭、法警大隊、信訪室12個工作機構,派出蓮花、郭嘉、西川、王尹4個人民法庭。 近年來,秦安縣人民法院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針,積極踐行黨的民眾路線,緊緊圍繞法院工作主題,全面推進各項審判、執行工作,努力提高審判質量和效率,受理案件數逐年增長,結案率穩步提高,涉訴信訪率大幅度下降。在大力加強審判工作的同時,堅持從嚴治院,狠抓隊伍建設,不斷提高法官及其他工作人員的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為維護社會和諧與穩定,促進經濟發展與繁榮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與服務。 秦安縣人民法院先後被甘肅省高級人民法院評為“全省法院十佳單位”、“全省法院先進集體”、“全省法院兩庭建設先進單位”、“全省優秀法院”、“全省法院黨風廉政建設先進集體”,被天水市中級人民法院評為“全市優秀法院”,2014年11月19日通過了省級文明單位驗收。

法院簡介

甘肅省秦安縣人民法院成立於1949年11月18日,法院審判辦公大樓坐落於秦安縣成紀大道北側。全院有人員60名,正式在編人員中,本科以上學歷占總人數的71.6%,其中碩士2人,在占總人數的3%。2012年至2014年11月,共受理各類案件6183件,結案6142件,結案率99.33%,其中刑事案件227件,結案227件,結案率100%,民事案件收案4660件,結案4660件,結案率100%,行政案件(含非訴案件)收案118件,結案118件,結案率100%,執行案件收案1189件,結案1148件,結案率96.55%。近年來,秦安縣人民法院調解撤訴率達82%以上,發回重審率、抗訴改判率逐年下降,無一例錯案,無一例超審限案件。同時大力進行審判工作改革,開展了刑事附帶民事調解、交通肇事巡迴法庭、訴前調解、小額速裁、審判管理、巡迴審判、少年法庭等一系列工作,極大地提高了審判效率和審判質量,為當事人提供了方便,為秦安的長治久安提供了可靠的司法保障。

機構設定

秦安縣人民法院現設有刑庭、民一庭、民二庭、 行政庭、執行局(庭)、立案庭、審判監督庭、司法警察大隊、辦公室、政治科、監察室、信訪室及西川、王尹、蓮花、郭嘉法庭共16個部門。

法院建設

文化建設育“法魂”

—秦安縣人民法院以文化建設助推審判工作紀實

核心提示:“法院文化是社會主義法治文化的重要內容,是法治文化建設在法院的具體體現。具體到實際工作中,就是要通過開展文化建設提升審判質效,將社會主義司法價值觀理念的科學內涵與審判實踐結合起來,使公正、高效、嚴謹、務實的辦案理念落到實處,想方設法為民眾訴訟提供便利,力求讓民眾花最少的錢打一個高效、受尊重的官司。”天水市中級人民法院院長馬忠福日前在秦安縣人民法院檢查工作時,對該院各項工作給予肯定的同時,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近年來,秦安縣人民法院堅持以文化建設帶動審判執行工作科學發展,以審判執行工作促進文明建設水平提升,各項工作取得了新進展,為全縣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

公正、文明、廉潔、高效,這八個大字醒目地懸掛在秦安縣人民法院的一樓大廳內。公正、文明、廉潔、高效,字字重千鈞。“修己以安百姓。”為了讓人民民眾真正感受到公平正義,秦安縣人民法院堅持把文化建設作為增強法院“軟實力”的重要舉措,以“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方式把法院文化建設融入到司法工作的各個方面,讓高品位的法院文化內化於心、外踐於行、固化為制、定型為物,走出了一條以文化武裝高素質司法隊伍、以文化全面促進法院工作的創新之路。文化建設興院 自古以來,秦安人就有經商的傳統,貨郎們挑著擔遠走天涯,挑出了聞名遐邇的“貨郎擔”文化。無論走到哪裡,撥浪鼓一敲,就意味著開始了一次“公平、誠實、守信”的交易。這聲音和現代法官手中法槌的敲擊聲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秉承“公正、崇法、廉潔、勤勉”的院訓,努力踐行著“公正司法、司法為民”的宗旨,秦安縣人民法院為擁有著8000年渾厚歷史文化積澱的秦安融入了現代法治的嶄新元素。步入秦安縣人民法院,莊嚴和諧的司法文明景象隨處可見。辦案大廳,一幅幅內容豐富的展板整齊排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基本內容、法官誓詞以及立案、開庭信息在電子屏上滾動播出;報刊宣傳欄內,中國夢、美麗秦安建設主題圖文格外醒目。“文化提升道德,它讓民眾在走進法院參與其中的同時,了解法院,理解法律精神,增強法治信仰。”秦安縣法院院長符繼紅告訴記者。秦安縣法院在二樓建成了法院文化長廊,文化長廊的內容以古述今、中西對比,把法的精神表現得淋漓盡致。2013年3月18日,秦安縣法院建設的全市首家法院院史館—秦安縣法院院史館正式開館。這裡展出的每一份法律文書、每一幅圖片、每一件實物,沿著時間的脈絡,無聲地訴說著秦安縣法院建院65年來的滄桑與輝煌。館內有效展面160餘平方米,分13部分289塊展板,陳列了秦安縣法院建院以來具有歷史文物價值的法院布告、法官服裝、收案簿、手寫判決書、經典書法體例文書、最長刑事判決書、建院第一案、保存最早的留聲機、手搖電話等文史資料和物品,總計照片372張、文書材料96份、實物193件。院史館裡收集了48位近現代為中國法治進程作出特殊貢獻的法制人物頭像,使幹警在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中牢記司法為民的宗旨。秦安縣法院創辦的“青年法官論壇”,以“司法公信力建設”、“法官·法院·法治”、“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為主題,從2012年以來,先後有62名青年法官登台發言,撰寫論文60餘篇,其中有多篇獲得國家、省級政法系統優秀獎;在西川法庭開闢“法官文化之家”;開展“學習型讀書沙龍”活動……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為全院幹警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一點一滴的小事,讓人感受到這裡濃厚的文明氣息。秦安縣法院近年來擁有了多項桂冠—“全省優秀法院”、“全省法院文化建設示範單位”、“全省法院黨風廉政先進集體”、“全市優秀法院”、“全市文明單位”、“全市文明標兵單位”,近日又躋身“省級精神文明單位創建”行列……這些無聲無形的榮譽無不訴說著其公正司法、司法為民的使命和狠抓執法、公正辦案,不斷繼承和發展法院文明建設的豐碩成果。公正司法暖人心 近年來,秦安縣人民法院堅持把民眾是否滿意作為衡量工作的第一標準,積極採取文明接待、訴訟引導、訴前調解、人民法庭以受託方式直接立案、強化巡迴審判工作力度等為民便民措施,努力使人民民眾在每一起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案例一:2012年3月,秦安縣興豐鄉李山村村民伏某因某公司拖欠其砂石料款15萬元向秦安縣法院起訴。在案件審理和執行的過程中,秦安縣法院辦案法官發現被告某公司除欠伏某砂石款外,還欠60多位農民工工資。農民工多次到鄉政府上訪要求追回勞動報酬均未果。辦案法官在了解到鄉政府即將支付給被告部分款項的情況後,為了消除重大矛盾糾紛隱患,辦案人員及時主動與鄉政府聯繫,並向鄉政府送達協助執行通知,要求其協助先予執行某公司拖欠60多位農民工工資5萬多元。經做工作,被告某公司、鄉政府達成調解協定,同意先予執行農民工工資,使即將可能付之東流的60多位農民工的血汗錢被全部追回,農民工合法權益得到依法保護。2012年5月18日,秦安縣興豐鄉李山村村頭,秦安縣法院涉農案件巡迴法庭現場辦案會正在這裡舉行,60多件拖欠農民工工資案被一一執結,60多位農民工被拖欠兩年多總額達5萬多元的工資在一天之內全部討回。秦安縣法院副院長安志遠、高建軍到場組織、協調、指導辦案。執行現場,一位拿到工資的農民高興地說:“沒想到拖欠了兩年多的工資今天由法院辦案人員主動為我們追回並送到家門口,這真是要感謝他們才對,能為我們普通老百姓辦實事、辦好事,我們莊農戶人就像吃了定心丸一樣,心裡感到踏實。”案例二:2010年8月18日7時45分,天巉公路秦安郭嘉鎮境內發生一起特大交通事故,從秦安縣王鋪鄉郭集村開往秦安縣城的大型普通客車行至天巉公路62公里+400米處時,與一輛從天水駛往蘭州的半掛牽引車正面相撞。事故造成半掛牽引車上兩人及客車駕駛人、乘客等共7人當場死亡。2010年12月,事故中兩名死者的親屬先後以客車車主、掛靠單位和半掛牽引車車主、掛靠單位、該車投保的保險公司為被告提起侵權之訴。期間,客車掛靠單位又於2011年2月以客車投保的保險公司為被告提起契約之訴。在上述3案的審理過程中,辦案法官發現,此次事故的另外兩名死者家屬未起訴要求賠償,因此縣法院再次發揮能動司法作用,法官先後多次深入未起訴的受害人家中,釋法說理,引導訴訟。通過6案並審,秦安縣法院於2012年5月29日對涉及此次事故死者家屬起訴的賠償案件作出判決,判付各項賠償費用140萬元,並一次性執行到位120餘萬元,實現了賠償權利的最大化。這兩起典型案例僅僅是眾多成功案例中的點睛之筆。文化建設,“文”是基礎,“化”為關鍵,秦安縣法院高品位的文化建設,激發了廣大幹警的進取精神和爭先意識,促進了整個司法隊伍素質的提高,在院內形成了一個人人比貢獻、各個創佳績的良好風氣,促進了審判執行工作,提高了司法公信力。據統計,自2011年1月至2014年10月,秦安縣法院案件調撤率平均達82%以上,刑事附帶民事案件民事部分調撤率平均為93.75%,一審服判息訴率平均為96.76%,抗訴案件改判率平均為2.24%,發回重審率僅為0.41%。秦安縣法院把完善服務措施、方便民眾訴求放到中心位置,法院不但購置老花鏡、急救藥品等用品,提供人性化服務,而且健全文明接待、訴訟引導、訴前調解等便民服務措施,方便民眾訴訟,因此連續3年保持了無赴省進京重大信訪案件發生的良好局面“執行難”問題是社會矛盾在司法領域的綜合反映,不僅長期困擾法院,也是人民民眾反映強烈、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問題。秦安縣法院多措並舉,力克“執行難”,最大限度地實現當事人的勝訴權益,執行工作也取得明顯成效。案件質效有了長足進步,案件抗訴率、發改率大幅下降,結案率、執結率、息訴服判率明顯提高。在工作之餘,法院創造性地成立了學雷鋒活動志願者服務隊,分別在鳳山公園等地義務植樹造林6次,植樹5000餘棵;在北濱河路等地開展城鄉環境衛生治理活動12次;在興國文化廣場和西川國小等學校開展法制進校園活動36次,提供法律諮詢11000餘人次;開展巡迴辦案1200多次,年均巡迴審判率達40%,利用巡迴審判提供法律服務2000餘次;開展“送溫暖”、“扶殘助殘”、關注留守老人婦女兒童等活動20次。同時,法院積極回響國家政策,將“雙聯”活動辦得有聲有色,把辦實事、見實效作為“雙聯”活動的目標,積極為聯繫村籌集幫扶款10萬餘元,購置辦公桌椅8套,幫助聯繫村完善村級陣地建設。及時解決春耕事宜,為聯繫村485戶農戶贈送價值3萬餘元的農用地膜,籌資5.3萬元扶持為兩個聯繫村修葺“產業路”18.6公里,用積極的行動將“雙聯”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強健隊伍夯基石“法官在辦公區域隨地吐痰、著裝不整等要在考核中被扣分;被民眾反映在八小時之外生活不檢點的法官,要在庭務會議上作檢討;嚴格考勤,實行電子指紋簽到,無正當理由請假或者隨意串崗、脫崗及遲到現象的,要……”這些規範法官一言一行的嚴格制度,來自秦安縣法院的規章體系。在“以道德培育隊伍”的同時,以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為方向,以制度管理隊伍,以紀律約束隊伍,是秦安縣法院把精神文明建設“虛功”做實、造就文明執法幹警隊伍的“法寶”。在全院的規範化管理中,該院先後制定了大到審判、小到著裝的多項規章制度。一直將“抓黨建、帶隊建、促審判”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將“政治建院”作為保持隊伍忠誠、廉潔的重要保證。在今年的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塑造了“為民、務實、清廉”的司法隊伍形象。值班院長制度堪稱亮點,3名副院長輪流負責處理一周全院日常性事務工作,周一向黨組匯報值班情況。嚴格考勤制度,實行電子指紋簽到,基本杜絕了無正當理由請假或者隨意串崗、脫崗及遲到早退現象。加強環境衛生治理,辦公場所環境整潔,區域衛生死角得到徹底清理。法院“多管齊下”,致力於提升整體司法能力。開辦“周五講堂”,講授法律業務知識。3年來,共舉辦160多場法律業務知識講座,16名幹警通過司法考試,取得法官任職資格,1名幹警被評為全省法院辦案能手,5名幹警被評為全市法院辦案能手。同時,以參與論壇交流青年法官為主要成員的法官調查隊,撰寫調研報告16篇、專業論文82篇,其中2篇論文在全國法院學術研討會上獲獎,21篇論文獲省級以上獎勵。實踐證明,文化建設為秦安縣人民法院的各項工作注入了不竭的精神動力。法院堅持以先進文化建設為載體,將現代司法理念融合於文化陣地建設中,以此傳承司法品格,弘揚法治精神,提升幹警的文化歸屬感和榮譽感。文化滋潤“廉花”開 良好的行為習慣是院務工作的重要環節,也是精神文明創建成果的具體體現。通過一系列內外兼修的文化養廉方式,秦安縣人民法院形成了廉潔的核心價值體系,提高了幹警拒腐防變能力,營造出積極進取、公正廉潔的工作氛圍。“法院黨組始終把黨風廉政建設作為頭等大事來抓,這是一支黨委滿意、人民信得過的隊伍。”院長符繼紅這樣評價秦安縣法院的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為規範幹警行為,秦安縣法院以廉政文化教育、築牢廉潔執法意識為切入點,以“全省法院黨風廉政建設先進集體”為動力,開展廉政警示教育,堅持每月的廉政教育課,通過邀請縣紀委領導授課、觀看反腐倡廉電教片、學習人民法院警示教育案例、學習違反中央“八項規定”典型案例通報等形式,開展30餘次講座,把“院興我榮”的集體榮譽感深深紮根在幹警心中。同時,積極構建廉政風險防控體系,繪製黨組和審委會重大決策和管理權運行流程圖,排查出30個一級風險點,逐項制定防控措施,印發廉政防控手冊、審判流程節點控制辦法和違紀追究辦法,進一步完善了內部監督制約機制。為鼓舞幹警提高道德修養,提高愛崗敬業、為民服務的熱忱,法院把學習先進列入日常工作中。秦安縣法院在開闢“道德講堂”中,通過全國優秀法官庭審案實錄及身邊先進人物的事跡,激發全院幹警愛崗敬業的精神。同時,法院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及網路傳播新文明新風尚活動作為重點,將公益、道德等內容在電子顯示大屏上滾動播放,還在法院網站內專設了黨的民眾路線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精神文明創建等板塊,成立網路文明傳播志願者服務小組,通過QQ、微信、微博等在網上積極傳播文明風尚,彰顯正能量。

11月10日,秦安縣法院院長符繼紅接受記者採訪時說,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是我黨第一次召開全會專題研究依法治國,並第一次就此專門作出決定,具有里程碑意義。在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進程中,法治文明是政治文明的重要體現,司法文明是法治文明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它體現著司法工作前進的方向,集中反映了司法活動的整體發展水平。秦安縣人民法院要迅速掀起學習貫徹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的熱潮,全院幹警將繼續把服務大局作為司法審判的重要使命,通過開展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道德文明建設,使法院形象和幹警精神面貌得到質的提升。“時刻把司法為民作為執法辦案的出發點,用對這份職業的敬畏與堅守維護著法律的莊嚴和神聖,以全體幹警的實際行動在服務大局中守護公正,在為民司法中促進和諧,在爭創活動中增強隊伍戰鬥力,使法律的天平永不傾斜。”符繼紅堅定地說。

所獲榮譽

秦安縣人民法院:1、1996年被甘肅省高級人民法院評為“全省十佳單位”;

2、1998年被甘肅省高級人民法院評為“全省優秀法院”;

3、 2005年被甘肅省高級人民法院評為2004年全省法院司法統計工作達標單位;

4、 2008年被甘肅省高級人民法院評為“全省優秀法院”、“全省法院黨風廉政建設先進集體”;

5、2009年被甘肅省高級人民法院評為“全省司法警察刑事審判警務保障工作先進集體”、被中共甘肅省委政法委、甘肅省高級人民法院評為“全省集中清理執行積案活動先進集體”;

6、2010年被甘肅省高級人民法院評為“全省法院文化建設示範單位”、“全省法院2010年度無執行積案先進法院”;

7、2010年全市“慶五一、學法律”知識競賽獲優秀組織獎;

8、“全市集中清理執行積案活動”先進集體;

9、2011年全市法院“一個準則、兩個規範”知識競賽第三名;

10、2010年度獲全市法院案件質量評比一等獎;

11、2010年度兩篇法律文書分別獲優秀裁判文書評比二等獎和三等獎;

12、2010年度全市法院績效考評中被市中院予以通報表彰;

13、2011年度全市基層法院績效考評三等獎;

14、2011年“六項”競賽活動案件質量評比二等獎;

15、2012年度全市法院績效考核三等獎;

16、2012年度“庭審觀摩”優勝單位;

17、2013年全市文明單位標兵;

18、2013年度全市法院“整體化建設年”活動先進法院;

19、2010年度全縣對外宣傳工作先進單位;

20、2009年度全縣目標管理責任書考核先進單位;

21、2007年度全縣目標管理責任書考核先進單位;

22、2010年度綜合目標管理責任書考核先進單位;

23、2013年度綜合目標管理責任書考核先進單位;

24、2014年通過了省級文明單位驗收。

地理位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