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的診斷:人類健康與社會發展前沿論壇·2010

二、研究目的/193 三、研究方法/218 一、問題的提出/319

圖書信息

出版社: 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第1版 (2010年7月1日)
平裝: 344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7807456841, 9787807456841
條形碼: 9787807456841
尺寸: 23.6 x 16.6 x 2.2 cm
重量: 581 g

作者簡介

夏國美上海社會科學院人類健康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HIV/AIDS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主要研究健康公共政策、愛滋病/性病問題、社會性別、生命倫理學等。
楊秀石,美國歐道明大學社會與犯罪學系教授,上海社會科學院人類健康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

內容簡介

《理性的診斷:人類健康與社會發展前沿論壇?2010》主要內容簡介:當個體受傷的時候可以去找醫生診治,當人類受傷的時候,該找誰去診治?茫茫宇宙中的人類,絕對是一個孤獨無援的旅行者。面對大自然的複雜現象與規律,如何依靠人類的理性預見去降低可能遭遇的風險,是人類健康發展的唯一選擇。今天的人類究竟受到了哪些傷害?人類應該如何避免傷害的加劇和風險的加大?要闡釋這些問題,必須進行理性的診斷。《理性的診斷:人類健康與社會發展前沿論壇?2010》為“健康、公平與發展”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全面回答了上述問題。

目錄

前言(王榮華)/1
緒論:全球風險時代,社會學的使命(夏國美)/1
一、“人類”概念意識的演變/2
二、新型傳染病的警示/3
三、全球風險社會的挑戰/4
四、從何追尋“回歸的自然”?/6
五、社會學創始的懸案/8
六、社會學起源思想的空想性/10
七、整體社會學及其研究起點/12
八、社會學研究的方向/14
第一編 社會健康發展新視野
導語一/2
關於健康社會政策的理論思考(唐鈞)/5
一、與健康和衛生相關的基本概念和社會政策理念/5
二、健康與醫療衛生服務的模式之爭/12
醫療的公平性與個體苦難及責任擔當
——從孕婦死亡事件切入(章群鄧君韜)/24
一、個體的真實境遇/25
二、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衛生保健發展及醫療保險制度遷衍/29
三、人人享有初級衛生保健——一個未競的政府承諾/34
四、餘論/36
捐贈文化背景下的健康公平與發展研究(郭偉峰)/41
一、捐贈與健康公平、發展的目標一致性/41
二、健康一慈善捐贈的領域選擇/43
三、捐贈文化下的健康公平與發展:以中國、美國為例/44
四、展望/51
創建“環境友好型社會”的意義(張敦福)/52
一、供給模式轉型與消費方式的分化/54
二、消費主義擴張的後果/59
三、回歸家庭與社區:一個艱難但可能的出路/61
從政治文化的角度看健康權問題(張生輝)/64
一、健康權何以與政治相關?/64
二、健康權中的政府與個人的角色,/66
三、健康權背景下的政治文化/68
從中醫的科學化看區分兩種科學概念的必要性(倪培民)/72
一、兩種科學概念/72
二、近代西方科學體系與中國傳統醫學/74
三、“科學發展觀”里的“科學”/79
第二編 健康決策的國家職責
導語二/84
健康、人權與發展:健康的權利進路(邱仁宗)/90
一、在世界衛生組織(W}IO)和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UNAIDS總部發生的兩個事件/90
二、為什麼生物醫學進路不足以保障人民健康,應對愛滋病的挑戰?/91
三、以權利為基礎的健康進路/93
四、以權利為基礎的健康進路的含義/94
五、健康、人權與發展/97
公民健康權的實現與政府義務的承擔(湯嘯天陳慧哲)/99
一、健康與健康權/99
二、政府應當為公民健康承擔保障義務的法律規定/101
三、我國政府在維護公民健康權實現工作中存在的差距/103
四、我國公民健康權實現過程中政府的具體義務/105
關於人口和計畫生育部門開展生殖健康家庭保健服務的一些思考(汝小美等)/109
一、家庭保健服務的國際經驗/109
二、“中西部項目”的啟示/112
衛生資源公平分配:權利的視角(朱偉)/118
一、怎樣理解資源的公平/119
二、從資源平均到權利平等/121
三、權利公平與決策參與/124
四、公平決策的地域性與多元性/127
五、結語/129
和諧醫患關係對健康與公平的影響及路徑(曲玉波)/131
一、醫患關係的歷史情境/131
二、我國現階段的醫患關係現狀/135
三、“柔性支架”——社會工作方法的介入/137
中外醫療提供體系若干特點的比較(應向華)/143
一、醫生和醫院的經濟利益整合一體/143
二、醫務人員的等級和職稱晉升重論文輕實踐/144
三、醫院分級和醫生歸屬是人為的不公平/146
四、先天不足的“全科醫生”體系/147
單位非法行醫犯罪及其刑法對策研究(劉長秋)/150
一、非法行醫和單位非法行醫/150
二、單位非法行醫的犯罪性分析/154
三、我國刑法視野下的單位非法行醫/157
四、單位非法行醫的刑法對策分析/158
健康權保障的國家責任與個人責任(魏娟)/160
一、重溫公民健康權/160
二、公民健康權保障的責任來源/162
三、公民健康權保障的責任分配/163
律師在醫學倫理委員會中的功能和作用(楊紹剛)/168
一、醫學倫理委員會的組織及其任務/168
二、律師必須優先考慮保護受試者的合法權益/169
三、律師應重視對受試者知情權、隱私權的保護/169
四、律師要以本國法律對賠償問題提供法律意見/170
五、在研究過程中對受試者使用安慰劑的質疑/171
第三編 弱勢群體的健康保障
導語三/174
歧視、社會不平等和精神健康
——中國農村向城市的流動人口研究/(李曉銘等)/177
一、方法/180
二、數據分析/183
三、結果/183
四、討論/184
城市社區老年人的社會資本與心理健康研究(傅華等)/192
一、研究背景/192
二、研究目的/193
三、研究方法/193
四、研究結果/194
五、討論/201
出生缺陷干預:政府的責任與干預途徑(黃玉捷)/204
一、出生缺陷兒的基本狀況/204
二、出生缺陷的主要特點/207
三、出生缺陷干預中政府的責任/209
四、政府對出生缺陷干預的途徑/211
上海農民工生殖健康實例研究(范志海)/216
一、研究背景與研究意義/216
二、已有研究文獻綜述/217
三、研究方法/218
四、主要研究發現/219
五、S鎮農民工生殖健康方面存在的問題/221
六、提升S鎮外來農民工生殖健康水平的對策建議/222
我國城鄉女性健康投資的影響因素分析(常向陽洪秋妹)/225
一、問題的提出/225
二、城鄉女性健康投資狀況的比較/226
三、健康投資影響因素的變數設定和模型選擇/229
四、健康投資影響因素的模型回歸結果分析/231
五、結論/235
第四編 脆弱人群的健康關懷
導語四/238
愛滋病的人口學研究(楊秀石)/240
一、愛滋病與人口變化過程/241
二、城市化與愛滋病/249
三、人口遷移/2動與愛滋病/252
四、性別與愛滋病/256
五、總結/260
流動人口愛滋病傳播與流行的危險因素分析(武俊青等)/263
一、性觀念/婚育觀念/263
二、與愛滋病相關的高危行為/264
三、性病/生殖道感染髮生情況/267
四、性病/愛滋病的知曉情況/267
五、防護意識及行為/268
六、醫療制度與社會心理壓力/269
七、其他/270
八、小結與展望/270
中國有gay嗎?
——“同志”(Tongzhi)與gay/lesbian的跨文化比較(高燕寧)/272
一、由Homosexual、gay/lesbian到“同志”:詞義辨析與話語演義/272
二、近期“同志”文本分析與用法/273
三、社群自我認同:話語分析/273
四、社群認同話語:本位解析/275
五、“同志”與gay/lesbian:身份、文化與屬性/275
六、“同志”與gay/lesbian:出櫃與成家/276
七、“同志”與gay/lesbian:主流性與獨立性/278
八、男“同志”與gay:女性性行為、MSM與防艾/279
九、“同志”與gay/lesbian:亞文化PK主文化?本土化PK全球化?/281
中國男男性行為群體愛滋病干預面臨的挑戰(江華等)/283
一、概述:中國男男性行為人群愛滋病流行的上升趨勢/283
二、目前干預中存在的問題/284
三、解決問題的建議/288
同伴驅動抽樣法
——在上海女性性工作者中進行抽樣(M.GiovannaMerlietal.)/293
一、簡介/293
二、中國性工作的各種形式/296
三、數據和方法/298
四、估計方法/299
五、結果/301
六、討論和結論/307
誰的恥辱?
——關於賣淫問題的文獻回顧(VictoriaM.Time)/309
一、賣淫在世界範圍內廣泛存在,這是誰的恥辱?/310
二、怎樣更好地解決與賣淫相關的社會問題?/314
三、結論/317
性別、權利和愛滋病風險
——基於上海娛樂服務業女性的調查(繆佳)/319
一、問題的提出/319
二、文獻回顧/320
三、性別與愛滋病風險/322
四、權利與愛滋病風險/325
五、結論和討論/328
中國愛滋病檢測諮詢工作亟待加強與規範(洪倩等)/330
一、愛滋病相關諮詢檢測/330
二、我國愛滋病諮詢檢測工作現狀及問題/331
三、解決問題的思路/334
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愛滋病病毒抗體免費檢測總結(盧洪洲等)/339
一、資料與方法/339
二、結果/340
三、討論/342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